羊肉怎麼做好吃?草原牧民最簡單的做法,原汁原味,不加任何調料

2020-08-19     飯小柒

原標題:羊肉怎麼做好吃?草原牧民最簡單的做法,原汁原味,不加任何調料

之前蒙古國說要送我國3萬隻羊,現在終於有消息了,這些羊將會在接受檢疫和隔離之後,宰殺成羊肉,送入我國,送給抗疫鬥爭中的英雄、湖北人民、武漢人民,我想這應該是這些肉羊最好的歸向了。

但是許多網友表示,羊肉的膻味好重啊,擔心他們是不是不會做羊肉,是不是吃不慣羊肉。

其實這些擔心多餘了,因為草原上的羊肉膻味相對較輕,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在草原,牧民們用最簡單的做法煮羊肉,不加任何調料,做出來的羊肉原汁原味,鮮美好吃。

在《舌尖上的中國》里,有一集講到了草原的羊肉,牧民們把羊肉放入鍋中,只加清水煮,不加任何調料。《舌尖》里最經典的一句話: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因為生長環境的關係,草原上生長的羊肉,品質好,膻味輕,所以不需要複雜的烹飪,只需要簡單的水煮即可。不像平常買的羊肉,膻味很重,只加蔥姜都不夠,還要加很多孜然、茴香等香料。

羊肉為什麼有膻味?

不管是什麼肉,都是各自的風味,比如牛肉的香濃、馬肉的胃酸、羊肉的膻味,其實都是肉里脂肪所發揮出來的特殊風味。

羊肉的膻味藏於脂肪里,科學研究表明,羊肉脂肪的支鏈脂肪酸是導致膻味的罪魁禍首。而支鏈脂肪酸的產生,主要歸結於羊獨特的消化系統。羊有4個胃,其中一個叫做瘤胃,裡面生活中大量的微生物,會將吃進去的飼料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而產生的支鏈脂肪酸就會沉積在羊肉的體內,形成特殊的風味,也就是膻味。

但是不同的品種、年齡、生長環境、飼養方式這些條件都會影響羊肉的風味。

比如我國的藏羊,幾乎沒有膻味,而小尾羊,膻味就非常明顯。

羊的年齡越大,膻味越重,所以羔羊的羊肉價格就非常貴,有條件的人,都會選擇羔羊食用。

公羊比母羊的膻味更重,因此許多牧民會將公羊閹割,減少羊肉的膻味,提高羊肉的品質,從而賣出更高的價格

在草原生長的羊肉,膻味也比較輕,因為草原羊吃的一些青草,比如沙蔥等,會降低羊肉的膻味。

甘肅地區,鹽池灘生長的羊肉,因為吃鹽池灘里的鹽鹼性食物,比如沙蒿、甘草、苦豆子等,長出來的羊肉膻味就很低,因為這些鹼性草飼可以去除羊肉脂肪中的支鏈脂肪酸,所以鹽池灘羊肉價格比其他地方略貴。

鹽池灘這樣的生長環境,不只是甘肅地區有,在新疆、蒙古地區都有,如蒙古的塔拉溝、阿爾巴斯等地也屬於鹽鹼地,這裡生長的羊肉,吃起來也沒有膻味。

很多人說沒有膻味的羊肉就不是羊肉,吃的就是羊肉的膻味。當然,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而且有些羊肉的膻味真的很重,會讓人感到反胃。

燉羊肉的時候,存在一個誤區,很多人會加各種香料去膻味,大錯特錯!

普通的羊肉,我們在烹飪的時候,可以加蔥姜、香菜、茴香、胡椒、孜然和料酒等料去腥,但是不能加過多香料,比如八角、桂皮、香葉等,這些調料香味過重,會掩蓋羊肉本身的鮮味。

當然如果條件好,我們可以選擇高品質的羊肉,甚至是羔羊,這樣即使簡單水煮也很好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_MtBnQBd8y1i3sJDWt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