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機場,你飛過多少個?

2019-12-16     航利航空教育


航空維修專業者,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飛機新鮮事!

本文轉載來源:公眾號翼下地球——goneless

2019年,是中國民航劃時代的一年。這一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成及投運,刷新了全球建設國際級樞紐機場的速度紀錄,開創了我國民用機場交叉跑道構型的使用先例。作為京津冀的新航空門戶,今年「十一」期間,大興國際機場在短短几天之內,就接待了51.84萬人次的客流量。有意思的是,在這些訪客中,遊客與進出港旅客的比例為13∶1。也就是說,來這裡看熱鬧的人,遠比出行的人多得多。

機場,很多人都不陌生。我們帶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到機場,換票、登機、起飛,短短几個小時之後,抵達千里之外的另外一座機場,繼續著我們關於生活、工作的斑斕故事。然而,匆匆穿行於機場中時,你是否會突然好奇,「機場」究竟是什麼?它為何如此壯觀,如此吸引旅客,擁有如此強勁的區域經濟帶動能力?從飛機誕生至今,一百多年間,機場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成今天的樣子的?



蠻荒時代


熟悉航空史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這張照片。116年前,1903年12月17日,駕駛著「飛行者一號」,萊特兄弟成功實現了人類首次重於空氣的可控飛行。很多人對這張照片代表的事件耳熟能詳,然而單單就這個場景來說,了解的人則少之又少。畢竟,在這一片荒蕪的土地上,沒有任何可供參考或辨別的標誌物。對此,好奇的小夥伴不禁要問,萊特兄弟這創世紀的一飛到底是在哪裡進行的?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座「飛機場」究竟在哪?


答案就在這張照片里。從美國華盛頓出發,向東南行駛約350公里,就可以到達屠魔山(Kill Devil Hills)。這裡矗立著一尊羽翼浮雕形狀的雕塑,它存在的意義有點拗口——紀念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比空氣重的機械成功地、持續地使用動力飛行。



在航空史發展的早期,「機場」與我們如今的認知大不相同。上面這張照片,是1917年拍攝的英國蒙特羅斯皇家空軍場站——英國第一座軍用機場。相比現代機場,早期的「機場」並沒有「場」的概念,只需要一塊夯實的開闊地,再加上幾間用於維修或製造飛機的廠房即可。在人類從事航空活動的早期,即飛機誕生之初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機場的英文並非「airport」,而是「airfield「。當時,所謂的「機場」沒有特定跑道、沒有航站樓、沒有廊橋、沒有擺渡車……只是一片適合飛機起降的曠野而已。



歲月流金


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起,人類的航空活動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機場、航站樓相繼出現。這股風潮一直延續到七八十年代,其間,機場設施的設計由儉入奢。囿於科技水平,當時的機場和航站樓,有些「華而不實」。相比於實用,激情與夢想才是彼時機場建設的關鍵詞。環形跑道、空鐵聯運……很多如今才陸續出現、甚至尚未出現的航空方式或航空概念,其實都早已出現在航空歷史的舞台之上。

作為倫敦的第二大機場,蓋特威克是從倫敦前往歐盟成員國,以及中東國家的主要機場。不過,早在1930年代創建之初,蓋特威克機場可不是這樣的。1938年,蓋特威克機場航站樓位於水泥道面的中央,而兩條向北延伸的「跑道」則長短不一且沒有規則。機場東側有鐵路與之互聯。可以說,這是全世界第一座實現了「航空+公路+鐵路」聯運的樞紐機場。毫無疑問,這樣的布局為機場和航空的發展儲存了充沛的動力。


在歷史的長河中,機場設施的變化和飛機技術的進步同步向前。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20年里,飛機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前半段,航空還是螺旋槳飛機的天下;後半段,4發噴氣式客機波音707就已經停滿了舊金山機場的廊橋。


除了外部硬體設施的變化外,在那個歲月流金的年代裡,旅客在機場航站樓內部候機時,也會享受到比今天好很多的服務。這幅照片拍攝於1959年的舊金山機場候機樓內,隨著波音707和道格拉斯DC-8這類商用噴氣式客機的服役,旅客的飛行時間被大大縮短,但航站樓內、以及機上的精緻服務,又似乎將時間拉得綿長,使人沉浸其中。這正是屬於那個歲月流金年代,人們在面對生活、暢談夢想、展望未來時所具有的複雜氣質與自由情懷。


在管理和運行方面,領跑的選手仍然是芝加哥奧黑機場。通過這張拍攝於1973年的照片,我們看到,同期芝加哥奧黑機場的塔台已經擁有瞭望遠鏡、信號燈、無線電對講機……毫無疑問,這是當時全球最先進的塔台之一,雖然今天的我們對這種景象已經司空見慣。


蓬勃發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到21世紀初,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也開始從軍用領域轉入民用,航空產業就是這場技術轉移的第一批受益者。中國的機場建設則是與改革開放同步,利用自身的後發優勢,一舉追趕上了世界先進機場建設的步伐。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珠海金灣機場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從下面三幅衛星照片可以看出,北京首都、成都雙流和上海虹橋這三座中國地區級樞紐國際機場的變化。黑白的衛星照片拍攝於1968年前後,底圖的彩色衛星影像拍攝於2018年,疊加在一起的2張照片時間跨度達到了50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在北京,首都機場作為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座新建機場,於1958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畫面中的大樓是當時首都機場的候機樓。隨著中國的發展,昔日的候機樓早已無法滿足今天的民航運輸需求,而這座候機樓也已經變成了國航的辦公樓。


首都機場第一座候機樓,樓前的草坪已不再,曾經的螺旋槳飛機已經被噴氣式公務機取代。


1號航站樓於1980年1月1日啟用,有10個登機口,規模相對較小。直到1999年,這是機場唯一的一座航站樓。


2號航站樓於1999年9月20日開始試運行,同年11月1日全面投入使用。


為了滿足首都機場高速增長的客流需求,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於2003年開始招標,2007年竣工。它也成為了中國大陸建築面積最大的單體航站樓。


作為中國的國門工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見證了歲月的流轉,時代的變遷。2019年,它也將機場建設發展的接力棒交到了以大興機場為代表的中國機場發展4.0時代——智慧創新時代



智慧創新



21世紀的機場應該具有哪些特點?對此,中國民航給出的答案是,以「平安機場、綠色機場、智慧機場、人文機場」為核心的「四型機場」。而集齊了所有這些「標籤「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堪稱現代機場的代表。但是為了讓旅客出行的每一個環節都更加便捷、高效、舒適,除了旅客能接觸到的自助值機、智慧安檢等設施外,大興機場還有很多實實在在的幕後「智慧應用」存在,比如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而在旅客觸手可及的感受範圍之外,更多智慧創新則隱藏在幕後。


在「智慧機場」方面,大興國際機場A-SMGCS(Advanced Surface Movement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系統(高級機場場面活動引導與控制系統,以下簡稱高級地面引導系統)相當於滑行道上的紅綠燈,可以保障飛機在低能見度條件下,以最高效安全的方式在地面滑行。圖為塔台管制席螢幕顯示的滑行道實時狀態。

為了保障塔台上的控制、導航設備能夠7x24小時不間斷工作,大興國際機場塔台採用了高端的UPS主機、蓄電池組、配電櫃等設備。


從一片野地到一方空港,推動現代機場從夢想變為現實的重要條件,是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保障。在「四型機場」的建設過程中,從行李分揀、候機大廳環境控制,到保障機場安全運行的空管系統和跑道起降系統等方方面面,施耐德電氣助力「四型機場」建設的身影也無處不在。而對於現代機場來說,「電氣化」也早已不單是為照明和運行系統提供能源這麼簡單,它不僅是為整座機場提供電氣的能源中心,還是覆蓋整座機場的數字化運營平台。

基於EcoStruxure架構與平台,施耐德電氣所打造的機場行業解決方案共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互聯互通的產品,包括中低壓設備,自動化設備,能耗及樓宇系統設備等;第二層是邊緣控制層,如防雷監控系統、能源管理專家、電力監控專家、AVEVA數字化運營管理平台等;第三層是應用分析服務層,包括資產運維顧問、電力系統顧問、運維顧問、樓宇自控顧問、全生命周期服務等。這三層構架緊密聯繫,通過將更多數字化技術與行業知識相結合,以及全生命周期工具,助力眾多客戶高質量建設平安、綠色、智慧和人文的「四型機場」。不過,這樣的表述,大家或許很難明白。


舉例來說,在各個季節的進出港尖峰時段,航站樓內雖然有空調調節溫度,但在面積大、樓層多、空間複雜的建築內部,如何才能保證各區域的溫度、濕度、空氣品質始終處於令人舒適的狀態呢?與之類似,在整座航站樓內,自然光線充足的地方與光線不足的地方,如何才能在滿足大家需求的同時,降低能耗調整光源亮度呢?

事實上,在這些方面,施耐德電氣為機場設計了智能照明系統、樓宇自控系統、綜合布線系統、EBO樓宇運營系統軟體(EBO)、雲能效顧問(Energy Advisor)等樓宇解決方案。可以說,無論是關乎大家體感舒適的空調機組、新風機組,還是讓人能夠從容購物、吃飯、看書、刷劇、辦公的照明燈光,抑或為大家「正在登機」等顯示航班信息的大螢幕,施耐德電氣都能提供全力支持。


說完航站樓內部,再來聊聊其他區域。現代機場是高度專業化的。其中,空管塔台以及跑道等關鍵區域對用電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極高。同時,這些區域內的資產設備繁多,故障率不穩定,運維管理難度極大,只靠傳統的運維方式,任務重、效率低、風險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施耐德電氣同樣給出了一套智能配電解決方案。除關鍵電源產品Galaxy Easy系列的UPS設備外,還有Galaxy VM/VX系列UPS,POI Plus站控專家等,這些專業設備共同組成了一個強大、可靠、穩定的高標準配電系統。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順利通過驗收並投入運行,讓我們看到了我國建設「四型機場」的廣闊天地和卓越價值。在「四型機場」建設中,那些「看不見」的參與者,始終在為機場建設提供著值得信賴的穩定保障。隨著我國民航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這些幕後英雄將為更多飛行提供可靠保障。



在膠東半島,還有一座即將展翅騰飛的新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它未來會給旅客帶來怎樣的新體驗?如果你迫不及待想先睹它的模樣,坐飛機從北京或東北大部分城市出發,去往舟山等華東城市的航班上,選擇右側靠窗,就能看到這座機場新星雄偉的模樣。而施耐德電氣也將以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完整的產品線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參與到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的建設當中,助力其成為「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區域樞紐機場」。對於未來的智慧機場、綠色機場之約,我們充滿期待。

航拍青島膠東國際機場


航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回到標題,什麼是現代機場?現代機場不是一棟建築,也不是一座建築群,它是屬於人類的「綠洲」,它記錄並保存著人類在實現」飛翔夢想「過程中的每一次勝利,也支持著人類飛得更高、更快、更遠。1903年,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在美國東海岸的荒原中騰空而起;此後百年間,這片「荒漠」逐漸演變成生機勃勃的「綠洲」,航站樓、跑道、廊橋……越來越多的「新物種」陸續出現;時至今日,這片「綠洲」又在經歷著新一輪的進化,每一條電路管線、每一塊窗花地磚,每一點傳輸信號,都讓這片「綠洲」變得更強壯、更多元、更聰明,進而推動人類飛向更美好、更不可思議的明天。

關於機場,你又有什麼樣的經歷和感受?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與機場的故事。

本文轉載來源:公眾號翼下地球——goneless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頭條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aEoEW8BMH2_cNUgo-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