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線
編輯| 文刀
5月6日,航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航亞科技是一家專業的航空發動機及醫療骨科領域的高性能零部件製造商,專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全球四大航空發動機廠商中的賽峰、GE航空為公司主要客戶。
在6月1日進入「已問詢」階段後,市場至今還未等到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回覆。
種種跡象表明,「短板」明顯的航亞科技,在衝刺科創板的路上需要回應的質疑頗多——新冠疫情對航空業帶來的巨大衝擊,公司對國外大客戶以及國內關聯方的嚴重依賴等等,給航亞科技的上市之旅打滿了問號。
營收嚴重依賴海外市場
,主營業務成疫情重災區
招股書顯示,航亞科技是一家專業的航空發動機及醫療骨科領域的高性能零部件製造商,專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葉片、轉動件及結構件等高性能零部件。
2017年-2019年,航亞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729.32萬元、1.6億元及2.5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2.06萬元、1398.70萬元、4218.55萬元,呈現較快增長趨勢。
不過,在公司不斷增長的營收中,來自航空板塊和海外市場的部分,足以讓投資者警惕。根據招股書,2017年-2019年,在主要依賴航空板塊的基礎上,航亞科技來自國外的營收分別為4539.98萬元、9719.24萬元和1.5億元,在整體營收中分別占比46.66%、60.82%和58.45%。
航亞科技招股書顯示:公司下游市場以航空發動機市場為主,下游市場集中度較高。賽峰、GE航空、航發集團等少數幾家企業占據了航空發動機市場的主要市場份額。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 91.29%、93.37%、90.77%。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全球航空市場徹底進入「冬天」。一個備受市場關注的事件就是,巴菲特在「抄底」航空股後承認自己對市場的評估是錯誤的,並最終選擇割肉離場。目前,雖然國內形勢較疫情嚴重期改善很多,但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近期表態稱,新冠疫情對航空旅行的影響將持續多年,據其估計,全球航空客運量至少在2023年之前都不會反彈到危機前的水平。
航亞科技同樣在招股書中也表達了對市場的擔憂,公司表示,疫情給公司所處的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行業帶來了不利影響,受疫情影響,賽峰等國際主流發動機客戶未來可能將批產訂單推遲,公司2020年度外銷收入將可能出現下滑。如果疫情持續較長時間,將可能對公司更長期間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在航亞科技五大客戶中,除了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外,均為航空企業。
以法國賽峰集團為例,賽峰集團是世界一流的航空發動機和設備製造商,為客戶提供高科技解決方案,用於民用及軍用市場的飛機、直升機、飛彈、航天推進器及其設備。在最近3年,賽峰集團穩居公司第一大客戶或第二大客戶。2017年-2019年,航亞科技從賽峰分別取得的銷售收入為3671萬元、8949萬元、1.27億元,各期占比分別達到了38%、56%、49.6%,其依賴程度可謂能決定公司「生死」。
外媒報道顯示:賽峰集團的大客戶,波音和空客均開啟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5月27日,波音在美國裁減超1.2萬個就業崗位,並計劃未來幾個月將再裁員數千人。七月,空客開啟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計劃,未來兩年削減40%產量
面對洶湧來襲的疫情,賽峰同樣難以招架。疫情期間,賽峰集團已暫時關閉了將近20%的工廠,並採取了應急措施,包括讓全球35%的員工休假,其中法國國內約45%的員工休假,資本支出也減少了60%,研發削減了30%。
5月份,賽峰集團還宣布,公司因疫情在墨西哥裁員3000人。賽峰發言人向路透社表示:「公司面臨客戶訂單大幅下降。這種情況正在影響我們的業務。」
基於最大客戶出現的困難,航亞科技受到的衝擊自然可以預期。
第五大供應商被「消失」
第一大客戶受困於疫情,航亞科技的第五大供應商則被「離奇」消失了。
在此次衝刺科創板之前,2016年2月,航亞科技正式轉制為股份公司,並於同年登陸新三板,公司也因此已有多份公開年報。不過,對比此前年報與目前披露的招股書,一些細微的變化「浮出水面」。
公司在新三板披露的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的第五大供應商中,是無錫市泛亞精工有限公司,當年採購占比為3.94%。不過,意外的是,在公司此次公布的招股書中,泛亞精工卻被排除在外,轉而換上了一家陝西的公司——宏遠航空鍛造。
對此,航亞科技的解釋是,公司2017年之前的業務,是通過無錫世貿通向維斯伯·蒂銳進行採購。在2018年,雙方業務進行規範,所以將無錫世貿通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的採購份額獨立計算。
實際上,泛亞精工為航亞科技的業務關聯方。泛亞精工不僅是公司的供貨商,還深度參與公司生產的主要工序,包括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粗加工、等離子噴塗等領域。2017年至2019年,泛亞精工更是連續三年進入航亞科技的前五位外協加工廠商名單中。並且,從2016年9月開始,泛亞精工曾連續三年為航亞科技提供擔保,最高曾經擔保3000萬元。
另外,持有泛亞精工30.10%股權的股東沈稚輝,同時持有航亞科技3.87%股權,並且是航亞科技實控人嚴奇的一致行動人之一。
和關聯方的交易在泛亞精工並不罕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科研院所工廠,在最近三年對航亞科技的營收貢獻僅次於賽峰集團,甚至在2017年度力壓賽峰,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公開資料則顯示,持有航亞科技10.32%股權的第三大股東中國航發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正是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財務總監變動頻繁
根據招股書,航亞科技此次擬在科創板募集資金人民幣6.7億元,主要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產能擴大項目和公司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公司聚焦主業的力圖明顯。
實際上,除航空板塊外,公司還將骨骼植入鍛件業務視作未來增長極。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醫療骨科鍛件收入分別為831.73萬,1360萬,2756.42萬元,占公司營收比例分別為8.55%,8.51%及10.74%。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不斷開發產品和大力拓展客戶,該類收入取得快速增長,2018年度和2019年度增長率分別為63.51%、102.68%。
不過,天眼查顯示,在這一新興領域,公司正在作為被告,陷入一場承攬合同糾紛。根據開庭公告詳情,主營業務為醫療器械的研發、製造、銷售的常州市邁迪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為這場官司的原告。該起訴訟在2019年11月5日開庭,目前尚未有明確審判結果。
該起訴訟只是公司陷入的「小麻煩」之一,財務總監職位的頻繁更替,也讓航亞科技備受市場關注。
2018年7月27日,航亞科技董事會免去黃勤的財務總監職務,聘任黃勤為副總經理,同時聘任虞惠萍為財務總監,原因為公司分工調整。
2019年2月21日,航亞科技董事會收到虞惠萍辭職報告,虞惠萍因個人原因辭職。在董事會聘任新任財務總監之前,由黃勤代為履行財務總監相關職責。
然而,新的財務總監遲遲未能敲定。直到2019年12月,曾有斯萊克財務負責人任職經歷的高傑貞來到航亞科技,並自今年3月5日起,開始任職航亞科技財務總監職務。
對此,有財會專業人士表示,受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的影響,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職位愈發關注。一個公司的財務總監的頻繁變動,一方面說明公司此前未重視這個職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人才難覓。但不管怎樣,在IPO的重要階段,財務總監更換頻繁,還是容易讓投資者對公司質地產生一定懷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GzeKHMBd4Bm1__YPy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