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主方吃100劑,這樣的中醫一定是騙子嗎?

2019-12-15     悅讀中醫

小 編 導 讀

我們在形容中醫的醫術高明時,常會用到「覆杯而愈」「效如桴鼓」這樣的詞語。如果一位大夫讓患者把同一張主方吃上100劑,恐怕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庸醫」「騙子」,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當代經方名家郭博信教授通過臨床實踐,對於這個問題有了不同的見解——



山西已故名老中醫劉紹武,給人看病時,常要求病人服藥100劑。過去我對此頗為不解,但是隨著臨床的時間長了,看病多了,才感到治療一些頑固病,絕非幾劑湯藥就能解決問題,必須有方有守。


所謂有方有守,即對某些頑固病、慢性病,一直守方治療,證不變,方也不變,甚至像劉紹武說的那樣「百付不更方」。因為疾病是日積月累而來,那麼疾病的治療也得日積月累而去。也就是說,疾病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個本質的東西,決定病變的終始,不到病變的發展過程的完結,病不會痊癒。因此,治病必求於本,本質不變,方不可變,變則無效,甚則半途而度、前功盡棄。疾病的頑固性決定治療必須有肯定性。

2003年1月29日,我曾診治過一位姓陳的69歲男性患者,當時是由其子接我去其家診治。這位患者2002年曾在河北石家莊某大醫院檢查確定為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狹窄,阻塞60%,並有萎縮。西醫的意見是必須在阻塞處做兩個支架,當時做一個支架需人民幣8萬元。但主管醫生說因阻塞處正在冠狀動脈血管交叉處,因此手術有一定的風險。患者系河北省正定縣一農民,因無力支付高昂的手術費,轉而由其子接來太原求中醫治療。

當時我見其面色蒼白,消瘦,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去衛生間得扶著牆壁走,手顫抖不能洗臉,全身軟弱無力,動則汗出,心慌氣短,喘息咳唾,頭暈目眩,胸部憋悶,胸痛徹背,脈極沉遲細弱,並有結代。詢之尚有小腹冷痛、晨起即瀉之30年痼疾。

此屬素體陽虛氣弱而兼寒凝血瘀,與《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證相似,遂擬一溫陽益氣、化瘀通脈之方與服。10餘劑後症情緩解,遂回河北農村老家堅持服藥,其間曾7次打電話述說病情,我則囑其主方不變,稍事修改。

2005年8月20日,又與其子來我診所,時隔兩年零8個月,見其面色紅潤,體態豐滿,說話有力,整個變了一個人。他高興地說,他現在全身有力,什麼農活都能幹,也能去趕集,還幫助村裡蓋房子,爬高上梯一如常人。胸部也不憋疼了,診其脈和緩有力,亦無結代。患者告訴我,他兩年多來,一共服藥340餘劑。父子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並且拿出了我給他開的藥方,處方如下:

瓜蔞30克、薤白20克、丹參20克、川芎15克、紅花10克、降香10克、黃芪30克、黨參20克、香附10克、茯苓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淫羊藿15克、附子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水蛭10克、地龍10克、蜈蚣1條、生薑3片、大棗30克。

這是一個主方,他服了100餘劑,其餘7次改方去掉附子外,余皆不變,有時兼加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等。現在他不僅冠心病痊癒了,而且小腹冷痛、晨起即瀉之30年痼疾亦愈,過去三天兩頭感冒,現在一兩年也不感冒。過去一點冷食也不能吃,現在夏天也敢吃西瓜了。他兒子還回憶說:「過去我們小時候,我爸經常讓我們上去踩他的小肚子。」可見患者痼疾痛苦之甚。

這是我在有方有守方面的一個典型病例,事實上許多慢性病、頑固性疾病,都是長期服藥才能見效。我治療晚期肺癌,都是在服七八十劑後才在拍片時發現病灶縮小的。因這些病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表現極為輕微,這就如同我們澆花灌水一樣,必須循序漸進,假以時日。老百姓說的「得病如塌牆,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

這裡關鍵是要心有定見。心無定見,急功近利,朝令夕改,也是醫家一誤。心有定見,那就是對疾病的本質要診斷準確,用藥準確,中醫也叫絲絲入扣,才能功到自然成。反之,如果你辨證不準確,犯虛虛實實之戒,就會造成失誤。或者你的用藥與疾病的本質沾不上邊,風馬牛不相及,絲毫無效還不知改方,服藥多了就會造成身體內藥物積中毒,造成肝腎損害,那就大謬不然了。脈變、證變、法變、方變、藥變和守方不變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核心還是辨證論治,「有是證用是藥」。

郭博信教授師從臨床大家梁秀清、黃傑熙、李可等,是當代享譽海內外的經方名家。從這些名醫的臨床歷程中,我們不僅能學到寶貴的臨床經驗,領會其辨治思想,更是能獲得在中醫之路上努力前行的方向——

《當代經方名家臨床之路(第2版)》

本書介紹了當代五位經方名家馮世綸、劉方柏、熊繼柏、郭博信、黃煌的中醫臨證之路,他們的出身和從醫經歷各不相同,但都被經方的魅力所吸引著,始終不渝地進行著經方的研究,在自己的行醫之路上開闢出了廣闊的天地,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讚譽,本書展示當代經方名家的治學之路、師承心得、臨床體悟、大家風範,為中醫臨床者、研究者、學習者,提供可師可法的名師楷模。(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當代經方名家臨床之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李賽美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ZJYCG8BMH2_cNUgvzU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