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養胃?應記住以下6條鐵律

2019-06-24     中國家庭報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

夏季炎熱,晝長夜短,人們的食慾往往會出現減退。有的人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的,特別是不吃早餐,胃酸沒有食物中和,就會刺激胃粘膜,導致胃部不適,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胃炎。

此外,進入夏季,持續的炎熱高溫恰恰會導致人體脾胃功能下降,胃黏液分泌也會隨之相對減少,這時如果再飲食失節,饑飽失宜,偏嗜生冷,損壞腸胃,以致抵抗力減弱,就很容易出現所謂的「苦夏」現象。

苦夏是胃病的前奏。在中醫看來,脾對應四時之長夏,夏季是養胃最適宜的季節。

夏季養胃的「6鐵律」

夏季如何養胃?應記住以下6條鐵律。

多甘多暖: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比如山藥、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補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

補充維生素C: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量,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癌力。

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否則,過燙過冷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都會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病。

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會影響食物消化。

細嚼慢咽: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儘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

定時定量:即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使胃保持規律活動。每餐還應保持食量適度。

砂仁是中藥界的養胃專家

說到養胃的中藥,可能很多朋友會想到陽春砂仁,作為十大廣藥之一的陽春砂仁,其在健脾胃方面著實有不錯的功效。

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或縮砂的成熟果實或種子,以廣東陽春地方產的最為地道,進口的砂仁大多來自於越南、泰國、緬甸等地。

胃不太好的人,吃砂仁可產生三大益處:

化濕行氣:砂仁具有行氣健脾的功效,可以幫助提升脾臟運化功能,使氣機通暢,從而改善脘腹脹滿等症狀。

溫中止瀉:砂仁為溫性,有溫中和胃、醒脾的功效,可以起到止瀉的作用。

溫腎下氣:砂仁的另一功效,是具有溫腎下氣的作用,其具有香氣,香而能躥,和合五臟沖和之氣,有下氣歸源之功,所以食用砂仁可以起到溫腎功效。

這些中藥也養胃

除了砂仁外,還有幾種藥物也有養胃效果:

草豆蔻:草豆蔻味辛性溫,對於治療消化不良有著非常好的效果。草豆蔻水可以改善反胃、消化不良的情況,適合在平常飲用,可以起到養胃的效果。

猴頭菇:猴頭菇性平,味甘。可以幫助消化,具有健胃、補虛的功效。猴頭菇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可以滋補我們的身體幫助消化。

青皮:青皮有著消積化滯的功效,可以健胃消食,調整我們的腸胃功能。經常喝青皮水可以促進腸胃的消化和吸收。

丁香:丁香也是中藥的一種,可以溫脾胃,增加胃液的分泌,增強胃的消化能力,刺激胃腸細胞分泌黏液,保護胃壁不受到胃酸的侵害。

芡實:芡實是可以改善消化不良,促進腸道蠕動的一味中藥。

山藥:山藥有著幫助消化,止瀉的功效。在胃脹時多食用山藥,可促進消化。

養胃別信這些謠言

對於養胃,要學會辨別謠言。以下說法便不靠譜。

少食多餐養胃:醫生給予一部分人少食多餐的建議,是針對那些胃腸功能減退的老年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做過胃腸道手術或胃大部切除術的病人,他們胃腸功能下降,無法一日三餐。

胃不好要長期喝粥:粥對胃的刺激性較小,適合胃病病情較重者和胃炎急性期患者,但粥的容積大,易導致胃部膨脹,會使胃的消化功能退化或弱化,且胃如果長期適應了這種軟爛食物,就可能不易接受或適應其他類型的食物了。

胃不好的人只能吃素: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肉類都不好消化,這與烹調方法有關,蔬菜也不是都好消化。素食比葷食在胃內留存的時間短、排空快,易使人感到飢餓,從而導致多次進食,打亂了胃的工作規律。

睡前喝牛奶保護胃黏膜:對於反酸、胃脹不適的胃病患者來說,喝杯熱牛奶可立即緩解不適症狀,但這只是暫時的。有報告說喝牛奶後胃酸分泌量可增加30%。所以,經常睡覺前喝牛奶不僅不保護胃黏膜,還可加重胃病或影響療效。 文/唐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fbcI2wBmyVoG_1ZLV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