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改變了全國所有人的生活。
年初時沒人能想到,症狀看似普通流感的新冠病毒,最終可以導致全國各地企業停擺,物流停滯,家家戶戶大門緊閉。
而早在2007年,納西姆·塔勒布就用他的作品,告誡過人們,從「不可能沉默的泰坦尼克」,到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人類一次次被所謂意外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本被認為預測到金融危機的「神作」,就是《黑天鵝》。
黑天鵝事件,有三大特點:稀有性,影響重大,事前難預測但事後可解釋。
正如這次新冠疫情,上一次發生大規模的疫情還要追溯到17年前的非典,可這次造成的各方損失巨大,即使如今有多種關於疫情出現和蔓延的解釋,但沒有人能預測類似疫情還會不會發生,又會在何時何地爆發。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呢?
塔勒布提到了人類思維的三重迷霧:
第一重 假想的理解
我們總以為能理解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情,試圖去講故事、找因果、做分類,甚至以此為基礎來預測未來。
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就好像這次的新冠疫情,比起非典,醫學上無論找到多少兩種病毒間的生物學差異,都不能改變人類卻依舊在犯17年前的錯誤:
2002年,吃野味,2019年,還在吃野味;
2003年,逃離北京,歧視廣州人,2020年,逃離武漢,歧視湖北人;
2003年,為不讓車輛外出挖斷國道,2020年,各村莊強制封路;
2003年,板藍根一戰封神,2020年,雙黃連一夜搶空。
科技在進步,經濟在發展,可人們的認知卻固步自封。尤其是一些經歷了非典的長輩,比起當年還年少無知的年輕人,更多了一份不知從何而來的自信。
前幾天當當網總裁俞渝那封公開信中,就信誓旦旦地稱,自己也經歷過曾經的甲流,一家近30人外出旅行。他的丈夫回京後得了甲流,大家也都沒事。
「多數病人病情相對較輕,沒問題,休息、對症以後都會好轉,可以痊癒」。
正是因為當當網由上至下的防控不力,導致復工三天後有員工確診,60多名員工被隔離,負責人還受到約談。
平日裡忙不停地轉發各種所謂養生常識的大叔大媽們,疫情當頭說「當年非典不也這樣過來的,沒什麼大事」、「戴什麼口罩啊,又不是病人」還是他們。
越是自以為是的理解,在「黑天鵝」面前會摔得越慘。
甚至對過去自以為最細緻全面的研究,也只會給我們帶來自以為理解的錯覺。
第二重 反省的偏差
塔勒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把拜神的人在沉船事故中活下來的畫像,給無神論者看,證明是祈禱保護了拜神的人逃脫死亡。
無神論者問:「那些拜神卻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兒?」
這就是沉默的證據,也叫倖存者偏差。
我們只看到了一個行業中金字塔尖的倖存者,卻沒有看到更多在往金字塔上爬時摔死的犧牲者,因為每個人的眼光都有所局限,都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尤其在那些贏家通吃的行業,最當紅的演員賺的收入可以抵得上十幾個最頂尖的會計師,但餓死的演員比找不到的會計師也多得多。
亞里士多德把悲劇定義為,人的致命缺陷導致的可怕結果。
一葉障目的狹隘,無疑就是人的一大缺陷。
金字塔上的天之驕子,在自傳里把他的成功歸結到勇敢、努力和各種優秀品質,因為他們是倖存者。
而如果我們也把倖存者作為普遍參考,忽視沉默者們遭受的風險;
把倖存者們被拿來大書特書的倖存原因,歸結為成功的必要甚至唯一條件,那我們必然會因此受到懲罰。
馬雲和蔡徐坤的出現,是必然,但馬雲能成為「馬雲」,蔡徐坤能成為「蔡徐坤」,卻是偶然。
我們總結他們成功的原因,不過是因為人類天性使然。
我們,需要一個原因,需要一個解釋。
「敘述謬誤指的是,我們無法在不編造理由或者強加一種邏輯關係的情況下觀察一系列事實。」塔勒布如是解釋。
因為人的天性喜歡有序,喜歡確定而準確的東西,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我們通過敘述和表達,扭曲了事實,還自以為這就是事實的真相。
為什麼我們從新聞中得到的信息,會和真實事件大相逕庭?
為什麼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工作中無法自如運用?
因為這些信息和知識,全都是經過加工的產品。
為了便於我們閱讀和理解,有的做了過分的簡化,有的做了不必要的分類,有的甚至做了二次創作,只為了讓它成為一個更符合我們直覺邏輯的故事。
信息壓縮,造成信息損失;
事後歸因,降低事物複雜性;
刻意追求確定,低估黑天鵝出現幾率。
最終讓我們受到了黑天鵝的必然懲罰。
第三重 學習的詛咒
一隻火雞每日都被喂養豐盛的食料,這樣幸福安寧的日子持續了1000天,卻在第1001天被主人宰殺,成為了感恩節桌上的大餐。
過去1000天的經歷,不是經驗,而只是危險的誤導。
即使第1001天風險兌現,在統計數據里,也不過是一個波動的異常值。但恰恰是一場意外,直接讓火雞送了命。
塔勒布說:「我們從重複中學習,但忽略了從未發生過的事件。」
我們喜歡準確,可越準確的東西,越可能只是局部,並非事實的全部。
一條言簡意賅的所謂現場報道,一個十幾秒的所謂現場視頻,不在現場的我們永遠不知道背後還隱藏了多少被截取被過濾的信息;
我們喜歡穩定,但越是表面穩定,越無法承受危機。
收費站收費員,很多人眼中穩定閒散的「好工作」,在地頭收費站取消後,圍堵領導討要說法,一句「除了收費啥也不會」刺痛了無數人的心;
大型煤礦國企,曾經資產高達800億,在短短兩年內資不抵債,2.4萬人失業,生活窘迫。
我們喜歡故事,但情感衝突越強烈,越讓我們看不清真相。
911帶來的視覺和情感衝擊,讓人悲憤,全球各地加強了民航安檢措施,可環境問題才是年殺死人類最大的兇手。可是這些證據不會說話,而只淪為了一個個統計數據。
與其說黑天鵝事件是一場天災,不如說它暴露了人們長此以往的弊端。
即使黑天鵝難以預測,塔勒布還是給出了一些應對原則:
01 謹慎預測,積極預防
不要迷信所謂的大牛預測。
沒有波動,可能是最大的風險。
風險投資的風險我們往往會做好預期,而那些「大而不倒」的金融機構看似穩定的表面下,才蘊含著巨大的風險。
因為即使意外發生,他們也認為這只是意外,並不會想,很可能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產生了問題
既然不能準確預測,就不要在預測上花費太多時間。
何況,我們不需要了解事情出現的機率,而只需要了解其帶來的影響。
下一場疫情什麼時候會來?
下一次疫情可能發生在哪裡?
下一輪經濟危機會波及什麼人?
這些都很難預測。
但我們可以從後果和影響出發,從多個預防的層面,找到減少災難給我們帶來負面影響的途徑。
我們無法預測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但我們可以從今天開始,為在可能的意外中,最大程度保護生命和財產,做好準備。
02 把損失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最領先的氣象專家也無法預測下一場地震,但經歷過地震的國家和人民,都可以提前設想好應對方法。
從國家政府的角度,如何建議一個完整的應急體系:
如何既保證群眾的知情權,又不讓謠言散播帶來恐慌?
學校平日裡該如何做好對學生的自救教育?
政府層級間,如何高效有效地傳遞信息?
意外發生後,如何引導企業逐步恢復生產,對受害群眾提供怎樣的救助保障?
對個人來說,不同的人抵抗風險的程度也截然不同。
塔勒布提出了兩條建議:
- 第一,與如今流行的斷舍離相反,保持數量和功能上的冗餘
這次疫情中,很多人開始感嘆自己有一套房,有一輛車,有一定存款,有一份副業的好處。而那些在此次疫情中衝擊最大的個體,也多是平日裡就靠一份死工資,還負債纍纍的人。
那些看似沒必要的冗餘,很可能在關鍵時刻就能拉我們一把。
- 第二,控制風險,挑戰機遇
塔勒布提出一種投資模型,把我們的財產中85%-90%的部分投資到幾乎無風險的地方,比如國債;而剩下的則投資到高風險領域,比如期權等。
既然剩餘10%-15%的財產損失,是在我們可控範圍內,那我們就完全不必擔心可能的風險帶來的衝擊。
與其糾結風險幾率,不如冒可估量之險。
03 把握正面黑天鵝,實現個人躍遷
去前兩年有句話特別火,叫「越努力越幸運」。
我們無法預測和掌控運氣,但我們可以通過充分的準備和最大的努力,來迎接正面黑天鵝。
更重要的是,能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即使對於再確信的事情,也要留一個懷疑的缺口。
橋水基金創始人在《原則》中就提到了保持頭腦開放的重要性。
「你看到的情況,很可能不是最符合事實的情況。頭腦極度開放時一種能力,可以有效探析各種不同觀點和不同可能性,而不是讓自我意識或思維盲點阻礙你。」
不要把知識和信息當成現實,我們要學會在不確定性的狀態下生活,甚至利用不確定性創造機會。
這個世界,唯一永遠不改變,是不停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