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管理智慧:關鍵行為可以成為企業風向標,要重點打造企業文化

2019-11-22     昌達財經課堂

論語箴言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學而》

曾子的意思是說:「對於剛去世的人要謹慎地處理喪事,對於早已去世的人要真誠地祭祀、追憶,民眾受到感化和教育,仁德之心就一定會更加敦厚、濃淳」。

曾子認為社會風氣的改變,需要從「慎終追遠」開始。通過這樣的關鍵行為,從而最終達到引領整個社會道德方向的目標。

案例引導

在2008年第一季度,豐田汽車在銷售額和利潤上雙雙超越通用汽車,成為國際汽車行業的新任霸主。許多人對豐田達到這樣的高度並不感到驚訝,甚至會覺得這個成就應該更早一些降臨。

中國著名職業經理人唐駿曾說:「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個汽車製造商,那一定是日本企業;如果全世界的公路上只跑一種車,那一定是豐田汽車。」

豐田升任霸主的秘訣是什麼?很多管理學家會輕易給出答案:勝在「豐田生產方式」。

然而當多年前這種生產方式已經如同謎底一樣在世界汽車工業發展史上被揭開之後,世界各國許許多多汽車製造公司開始熱火朝天地學習、模仿,希望能將「豐田生產方式」成功複製。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真正將豐田方式複製成功。

管理智慧

曾子提到的這一觀點,與企業管理的方法運用有異曲同工之處。企業要想讓管理制度能夠為員工所接受,成為員工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剛性的制度就要演變成軟性的文化,使要求員工遵守演變為員工自覺遵守。

被譽為20世紀最成功的企業家韋爾奇曾說:「如果你想讓列車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門;而若想使車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須要更換鐵軌了。

只有文化上的改變,才能維持高生產力的發展。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海爾執行長張瑞敏說過:「企業文化是海爾的核心競爭力」。

真正的管理在於賦予制度以思想。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曾說過,管理不是技術,不是工具,管理是哲學

企業家必須明確自己的思想路線,即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如果一個企業根本就沒有自己的管理思想,那麼這個組織就沒有靈魂,管理方法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管理思想決定著管理行為和方法,因而從根本上決定著管理的效果。

思想使企業管理制度變得極其偉大和卓越,而企業精神則是企業文化的內核和核心。

企業精神可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自豪感和榮譽感;可以使員工形成共同的目標感、方向感和使命感;可以對員工產生激勵力、凝聚力和鞭策力。企業精神是企業最為重要的財富。

行動指導

企業就是一個生命體,需要有企業精神來做強大的支撐。

管理者要想使企業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就需要在制定完善制度的基礎上,賦予管理以思想,在其指引下,強化企業文化內涵,賦予企業精神,從而企業組織獲得強大的精神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O7blG4BMH2_cNUg3cr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