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能量大多消耗在胡思亂想上

2019-11-16     雲飛揚008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

英國劍橋大學的專家稱,

現在人們因為大量的思考而十分疲憊,

超負荷的能量消耗可能使大腦停止進化,

從而限制人類智力的發展。

甚至有專家指出,

人類智力不但停滯不前,

甚至可能出現倒退。

請打開此篇的你,

一定耐心看完。

大腦進化到了極限?

英國劍橋大學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腦部消耗的能量十分驚人:腦部約占體重2%,卻消耗了全身20%的能量。 同時,大腦灰質耗能更驚人,腦細胞的耗能甚至和心臟耗能一樣多,人類在進行各種深度的思考時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當人們在思考時,腦部不斷關聯和對比著不同信息。」劍橋大學生物神經科學教授西蒙·克勞林表示、超負荷的能量消耗,將可能使人類的大腦停止進化。

西蒙·克勞林教授說:「我們已經證實,大腦功能運作需消耗大量能量,大量的能量消耗使大腦發展受到限制,這也將限制我們的表現和行為,從而影響我們智力的發展」。

不少研究已指出,人類智商和腦部神經纖維之間關係密切,關聯愈強愈優質,智商愈高。人類進化過程中,腦細胞不斷「微型化」,細胞之間的關聯愈來愈多,正是人類一代比一代聰明的原因。但是,經過數百萬年的發展,人腦的進化已經達到極限。

大腦散熱能力決定人類智力?

有研究表明,每一千克左右的腦部組織,包含1000億個神經元;每立方毫米的腦皮層組織,包含10萬個神經元。

科學家認為,腦部可分為10個相對獨立的「模塊」,專門負責運動、視力等不同功能。每個模塊內的細胞與「鄰居」溝通,與距離較遠的細胞則通過軸索聯繫,「線路」複雜。每立方毫米的腦皮層組織,便包含4公里長的軸索。

劍橋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埃德布摩爾指出,想要變得更聰明意味著要加強大腦各部分之間的連結,這將耗費更多的能量,從而進一步限制人類智力的發展。

科學家同時表示,人類腦部中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神經元,如果超負荷運轉,將會像計算機一樣無法「散熱」。腦部無法「散熱」,則無法生成神經脈衝,限制人類變得更聰明,甚至會變得越來越「笨」。

我們要開發智慧,首先就要靜坐和靜心,讓大腦真正地安靜,慢下來靜下來。

如果你試著靜坐一個月,每天30分鐘,你就知道奇蹟一定出現。

大腦容易迷失在胡思亂想中

哈佛有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我們的大腦平均有將近47%的時間是迷失在各種思緒中。同時,這種持續的「頭腦徘徊」也是導致人類不幸福的直接原因。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耗費大半人生迷失在思考中,並因此可能變得非常不幸福。

我們生活在一個異常紛雜的世界。生活的步調時常快得瘋狂,我們的頭腦一直忙碌運轉著,而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著事情。

想一想,上一次自己什麼都不做是什麼時候?僅僅10分鐘,毫無干擾?

當我說什麼都不做,就是什麼都不做。不玩手機,不看微信、電子郵件、簡訊,沒有網際網路,沒有電視、聊天、食物、閱讀,甚至不包括坐著回想過去或者思考將來。

什麼都不做!你有過這個時刻麼?

頭腦,對我們來說最珍貴的東西,我們通過它來體驗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依靠大腦,我們能感到幸福、滿足、情感穩定,同時在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中變得善良與體貼。依靠大腦,我們能夠專注、有創意、自覺,並在我們做的所有事情中發揮自己的才能。

然而,我們沒有花哪怕一點時間來關心它。事實上相較而言,我們關心自己的衣服、頭髮、汽車的時間,都可能比關心我們頭腦的時間要多得多。

結果當然是:我們會感到壓力。大腦總是像一台洗衣機般不停運轉、反反覆復,而我們卻不知道怎麼來應對許多複雜、令人困惑的情緒。

我們如此分心,以至於我們不再處在自己當下生活的這個世界。我們錯過了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而更瘋狂的是很多人都只是以為:唉,這就是生活,我們不得不這麼過。但生活真的不必要成為這樣子。

我們應對壓力都有不同的方式。有些人會把自己埋頭到工作中,用工作來分心不去想。另一些人則會從朋友和家庭中尋求幫助。

而靜心、祈禱冥想是一種積極的、實際能做到的、而且經過科學驗證的技巧,它可以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加健康,更加專注並且更少分心分神。

靜心,安靜的大腦可以創造奇蹟

人的能量大多消耗在胡思亂想上

靜心的妙處在於這只需要每天花很少的時間,它可以對我們的整個人生造成巨大的影響。大多數人覺得冥想是關於停止思考,擺脫感情,以某種方式控制頭腦,但實際上靜心不是這樣的。

它更多的是後退一步,退一步海闊天空,看清自己的思緒來來去去,對看見的情緒不加以評判,以一种放松而專注的心態來看它們。就像是跳出自己的身體來看自己,或者說是做自己頭腦的偵探。

靜心使我們更能感悟「現在」,對於「現在」這個時刻有更深的理解。這裡指的「現在」是不迷失于思緒中、不被分心、不被各種複雜的感情弄得不知所措;相反地,學會了如何感悟此地與此時,如何變得專心,如何活在「現在」,這就是靜心的本質。

靜心提供了一個機會,提供了退一步的潛力獲得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從而看到:事情不總是如它們外在表象的那樣。我們不能改變每一件生活中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小事,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感受它的方式。這就是靜心、專注力可以激發出來的潛能。

您需要做的就是每天花些時間,退一步來看自己的思緒,熟悉自己所處的「現在」的樣子,從而讓你可以在生活里體驗更多的專注、平靜和清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8Eue24BMH2_cNUg0-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