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生親口告訴你:出軌的爸爸,對女兒傷害有多大

2020-04-26     閒時花開官方帳號

作者:劉娜

父母情感變故,

孩子如何自處?


『 問 』


娜姐,你好。

論年齡,我當叫你阿姨。我今年16歲,是高一女生,現在已經開學了。


我上的是重點高中,這說明我之前的成績還不錯。但開學後,我總是失眠流淚,無法專心。

實話告訴你吧,疫情期間,我才知道,我爸早已背叛了我媽,還和別的女人生了孩子,那孩子已經兩歲了。

在這之前,我爸和我媽都瞞著我,聯合編各種謊話騙我。

特別是我爸。我那麼敬重他,那麼相信他,一直那麼愛他。現在想起他說的那些愛我的話,那些人生信仰,那些仁義道德,都會覺得特別荒謬:

他這樣一個犯重婚罪的人,有什麼資格說那些美好的詞語?又有什麼資格教育孩子當個好人?

我媽應該也早知道我爸出軌的事兒,但之前,她卻打著「出差」「外調」的幌子,為我爸不回家找藉口,甚至偷偷從網上買禮物,說是我爸出差回來給我帶的。

我爸這樣傷害她,她竟然還充當他的幫凶,她為什麼不離婚,不和我爸決裂?這也太虛偽了吧。

我勸她離婚,她說,她不想讓我沒有家。我說,沒有我爸,我倆也是家。我媽就一個勁兒哭,說她為我爸、為這個家付出太多了,她不忍心就這樣拱手讓給別人。


問題是,她不讓給別人,別人不還是把我爸搶走了?!

這些天,我腦子裡總是冒出各種不好的念頭,一會兒希望自己不要出生在這個家庭里,一會兒覺得要是沒有我,我媽就就會離婚了吧,一會兒又覺得,自己將來大概也不會結婚不會生小孩,愛情和婚姻真是太讓人失望了啊。

這些消極的念頭,在我腦海里不停掐架,導致我這周的考試考得也很差,甚至周末都不想回家了。

娜姐,老師推薦我們關注你的公眾號。我看過你不少文章,知道自己必須努力,好好學習,才能走出原生家庭。


但現在,我感到精神坍塌,渾身無力,在這思想鬥爭里走不出去。我要怎麼辦?你會給我回信嗎?


感謝信賴。

回答問題之前,先說說我自己的家庭。

我父母是沒什麼文化的農民。在我爸還是個十來歲的少年時,我爺爺就因饑荒餓死。幾年後,我奶奶也不幸患病去世。

父母的過早雙亡,讓沒有什麼靠山的我爸,性格里充滿了猶豫不決和謹小慎微。

他總是與人為善,難免懦弱退讓。他習慣委屈求全,總是犧牲自己。他一生都愛面子,於是活得很累。

我爸這種膽小怕事的性格,在相當長時期內,引起我媽的不滿。我媽對我爸的攻擊,又都傳到我們兄妹的耳朵里,讓我們在「不滿又可憐我爸,害怕又討好我媽」的分裂中,走過很多年。

後來,我讀了書,成了人,來到城市,找到工作,在歲月流轉和人事閱歷中,從猶豫不決變得乾脆利索,從抱怨控制變得平和坦然,掙脫了我爸的懦弱,走出了我媽的否定,並在他們生病恐懼、衰老無助時,反哺給他們足夠安全感,也漸漸懂得了一個道理:

父母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所以他們的情感電池裡,充滿了創傷的電量。

由於時代局限和生活重擔,他們沒有途徑和覺悟去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緣由,以至於不知不覺中,成為傷害孩子的加害者。

但,這不意味著,他們的傷害就是對的。


但如何從這種傷害里走出來,卻是我們要面對的。


1.

父母去神化,每個孩子長大的第一步

一個孩子,長大的標誌之一,就是不再用神聖而完美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父母。

說直白點,當一個孩子,把父母從神壇上趕下來,當作一個有血有肉、有傷有痛的人來看待時,他才真正長大。

認識並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天地,孩子把自己所有美好的想像,都投射到父母身上,認為父母就應該品德高尚、完美無缺。

另一方面,不少父母為了塑造自己,故意藏起缺點和脆弱,在孩子面前扮演上帝的角色,藉此樹立權威。

孩子的期待和父母的隱藏,讓真實的父母,距孩子越來越遠。

直到有天,成長的孩子,一不小心看見父母的真實模樣,從神化的幻覺,跌落進醜化的恨意,或傷害自己,或重塑認知。

孩子,從這一點上來說,發現爸爸出軌,發現父母婚姻有問題,發現爸爸媽媽都並非自己想像的那樣完美,反而是你成長的契機。

你長大了,有自己的發現和思考了,有自己的鑑別和理解了,才洞穿了父母貌合神離的婚姻。


當然,爸爸背叛媽媽,家外有家,還生下孩子,犯下重婚罪,卻瞞著即將成年的你,這肯定是他的錯。

你對他感到失望和牴觸,甚至憤怒和憎恨,是他辜負你的信賴,活該受到的懲罰。

但,我依然希望情緒混亂的你,能分清這樣兩個事實:

爸爸的錯,是他自己的,不是你的。你是他的孩子,但不必對他的錯誤買單,進而覺得自己也是糟糕的。

他背叛家庭,愛上別人,有了另一個孩子,是真的,但之前包括現在,他對你的愛和教育,也是真的。

不拿父母的錯,懲罰自己。不拿父母的罪,否定他們的愛。學會客觀地看待父母,進而寬容地接受自己。


這是你從這件事上,得到的第一個禮物。


2.

不攻擊自己,才能看清媽媽的委屈

孩子的善良,就在於對弱小抱有天然的悲憫。


面對石頭和雞蛋,他們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站在雞蛋這一邊。這是因為,他們自身也是弱小的。

面對出軌的爸爸,100個孩子99個都會選擇站在媽媽這邊,這除了媽媽是孩子的母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覺得媽媽是受害者。

很多時候,正是孩子如此體恤維護媽媽,反而讓媽媽不願懲罰爸爸,不願放手離婚。

因為,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如果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她寧肯犧牲自己的情緒和幸福。

這種思想,無疑是需要反思的:


媽媽委屈了自己,孩子是感受得到的。媽媽不幸福,孩子也是看得出來的。


就像你們家,爸爸的問題,絕非一天兩天,媽媽也早已知道真相,但她這個受害者之所以配合肇事者,演雙簧,欺騙你,當然有她愛你,害怕你知道真相後無法接受的原因(你今天的來信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更大程度上,是媽媽自己不願放手。

是的,孩子,媽媽承受這麼大的傷害,依然不願離婚,是因為她自己不願放手,不願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愛了20年、共度了最好時光的男人,就這樣走丟,成為別人的丈夫。

所以,你不要把媽媽的眼淚和委屈,全都攬到自己身上,覺得她都是為了你在承受:

她為了你,但更為了她自己的執念。

不幸的是,她至今也未必知道,她的執念,正傷害她最愛的你,讓你在不能切割的混亂家庭關係里,無法自處,寢食難安。

不管最終媽媽選擇放手,還是繼續這樣耗下去,都願你能懂得:

你是媽媽的孩子,但從不是媽媽的累贅。


媽媽作為一個成年人,她的所有決定,都是認知範圍內的個人選擇。

她首先要對自己負責,才可能對你負責。不管她怎麼選擇,你做好自己,默默陪著她就行了。

這是這個事件,送給你的第二個禮物。


3.

努力成長,才能治療疼痛的傷


你的來信中,充滿了矛盾和控訴,但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受傷的少年,在知道真相後,對父母滿滿的愛。

你愛著爸爸,所以對他的背叛和傷害,才這麼失望這麼痛心。你愛著媽媽,所以對她的懦弱和隱忍,才這麼憤怒這麼心疼。

是的,孩子,即便知道了父母的錯誤和脆弱,依然抵擋不了我們愛他們,才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但愛的能量,不是讓我們煩惱,而是讓我們突圍:

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摁下重啟鍵,讓父母不犯錯,但我們可以邁向未來,打開前進鍵,讓自己做得足夠好。


所以,從今天起,願你給自己3個定力:

不摻和父母的婚姻,要分要合,隨他們。

同時,拒絕當他們情緒的垃圾桶。不管誰,向你訴苦,你不想聽,都有權利拒絕。

不學父母最壞的樣子懲罰自己,也不用他們不幸的樣子定義人間。

當你長大,你見過足夠多的人後,也終將知道,很多長情而努力的人,都有溫柔而質樸的幸福。

好好學習,緩慢進步,永遠是最好的路。

這段時間,因為情緒問題,你無法安心,退步了,不要怕。

希望你看到這封信後,給自己耐心和時間,去消化這件事,去釐清你自己。


然後,回到學業中,以今天比昨天專注5分鐘的進步,小步慢跑,穩步追趕。

相信你,有很好的底子,也一定有可期的明天。


孩子,這封長信的最後,很想和你分享這麼一句話:

遭受原生家庭之傷不是我們的過錯,但走出原生家庭之傷卻是我們的責任。

突圍原生家庭的路,從來不是重演悲劇的報復之路,而是看清父母犯了什麼錯,以及錯在哪裡的認知之路。

是在一路奮戰中,用逐漸強壯的自己,擺脫父母的控制,豐滿了自己的羽翼,把責任的權杖悄悄從父母身上,移到自己手中的成長之路。

就像一隻蝶那樣,掙脫厚厚的繭後,在自己的天地里起舞

加油。


我是娜姐。周六娜姐來信,願你們喜歡,願你們點個


周末愉快。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閒時花開: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xTYuXEBiuFnsJQVh8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