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還有多大權力?
這個問題,用近期關於英國脫歐的新聞來回答,最好不過。
自特蕾莎·梅辭去英國首相之後,鮑里斯·詹森接任首相的這3個月,英國可以說經歷了一個「多事之秋」。為了能順利脫歐,詹森屢次發起提前大選動議,終於在10月29日被議會批准,英國將於12月12日舉行大選。
這次大選的獲勝黨將掌握脫歐的立法主動權,因此最近幾日,保守黨和工黨的候選人都在不遺餘力地奔走宣傳,競選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
其實在剛上任不久,詹森就已經為了脫歐這事,動了好幾次「歪腦筋」了。
早在今年8月28日,離原本定的10月31號的最後脫歐期限僅剩兩個月之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批准了首相鮑里斯·詹森「休閉」議會的請求。也就是說,從9月開始到10月14日,英國議會將關門停業長達一個多月。
詹森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們都知道,英國現在處於脫歐的關口,態度強硬的詹森雖然成為了英國首相,但他所在的保守黨失去了議會多數席位,因此他的無協議脫歐方案很難被議會批准。在這個節骨眼上提出閉會,詹森無疑有著自己的政治訴求。
2019年7月24日,鮑里斯·詹森在白金漢宮與女王會晤,接任首相職務。Reuters
等到10月15號議會復會之際,離脫歐還有不到半個月,議員們失去了辯論脫歐協議的準備,再想通過法律來阻止詹森「硬脫歐」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
所以,這則消息出來之後引發英國國內眾多抗議。
有人認為,詹森是在利用自己首相的權力來破壞議會民主,反對英國脫歐的人在議會外揮舞著歐盟旗幟,高喊「停止政變」等口號。蘇格蘭首席部長妮可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更是將閉會之日視為「英國民主黑暗的一天」。
2019年8月28日,反對脫歐的抗議者聚集在英國議會大廈外,反對議會休會,一些激進的工黨議員甚至呼籲廢除君主制。AP
那麼,這麼一件引起公憤的事情,女王又為什麼會同意?
答案是,女王別無選擇。如果女王拒絕批准,英國將陷入更嚴重的憲政危機。
首先,定期「休閉」議會是英國的政治傳統;其次,作為首相的詹森提出請求,也符合標準程序。英國女王要保持政治中立,不管脫歐與否她都選擇不置一詞,這也是英國的傳統和慣例:300年來,作為一國之君的英國國王就沒有行使過否決權。
因此,女王即使心裡不情願,也不得不同意休會。英國大多數民眾也都明白,在這個節骨眼上同意休會,女王就是替詹森「背鍋」的。如果抗議者把惱火氣撒在女王身上,甚至宣稱要廢除君主制,對女王來說未免委屈。
然而,詹森的計劃沒有實現,英國最高法院在9月24日做出終審判決,裁定詹森的做法違憲,第二天議會復會。女王走個過場批准的請求,最後還是被否決了。看來,英國到了脫歐的關口,女王的日子不僅不好過,面子上也很難堪。
所以,如今的英國女王與王室,究竟還有什麼作用?首相提出的請求,為什麼非得要女王批准呢?
1953年6月2日,伊莉莎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
我們知道,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也是大英國協的元首,還是英國國教的最高首領。
國王地位雖然顯赫,但「統而不治」,1688年光榮革命後,國王失去了大部分實際權力,其角色逐漸由「天然的」統治者轉變為國家榮譽的禮儀代表,其治國的任務幾乎完全交給了首相內閣和議會。
1689年1月,威廉夫婦在同意旨在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之後,經議會授權登基為英國國王。
英國王室是現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古老王室,無論是半個世紀前的女王加冕,還是最近的王子成婚典禮,都能在全世界引起轟動。現年93歲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已在位67年,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在英國,王室依然擁有一些權力,比如警告權、宣戰權。也就是說,如果其他國家侵犯了英國主權,國王或王室其他成員能對此發出警告;必要的時候,國王作為三軍最高統帥,可以對其宣戰。
同時,國王和其他王室成員還履行著一些禮節性的義務。
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英國王室出使國外進行訪問,或者接待外賓、參與公共活動等。比如伊莉莎白二世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宣布開幕,查爾斯王子出席日本德仁天皇即位大典等等。
2018年,伊莉莎白二世參加皇家阿斯科特賽馬會
英國的很多重要節日,也有英國王室的身影。比如,每年夏天,女王的馬匹都會出現在皇家阿斯科特賽馬會(Royal Ascot)上;而到了每年的聖誕節,女王還要發表聖誕演講等。
在政治立場上,正如前面提到的脫歐問題一樣,國王還有其他王室成員必須恪守中立,不參與政治,但在必要時又要平衡各方利益。
伊莉莎白二世在位60餘年,從不在任何公開場合發表自己對政治的見解,卻與英國幾乎所有政治人物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以國王為首的英國王室被看作國家的象徵,當國家遭遇危機的時候,國王便要發揮自己的號召力來凝聚人心,從而穩定局勢,團結民眾。
例如,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George Ⅵ),在電影《國王的演講》中便記錄了喬治六世如何在家人和治療師朋友的幫助下,克服口吃,在廣播中對即將上戰場的士兵發表振奮人心的演講。
《國王的演講》電影劇照
同時,女王和英國王室還是維繫大英國協的紐帶。
大英國協是大英帝國與舊殖民地之間的貿易和政治組織,包括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等48個國家,它們也尊伊莉莎白二世為大英國協元首。在大英國協國家首腦們開會的時候,英國王室成員發揮著密切成員國關係、協調矛盾的作用。
那麼,今天的英國人又是怎麼看待王室的呢?
根據英國《當天》(NOW)雜誌的民意調查,在1980年,有90%的受訪者認為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比法國或美國的共和政體更加優越;在1983年,99%的受訪者支持保留君主制。
不過,英國王室的支持率在近20年有所下降,但大多數英國民眾還是願意保留君主制。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在2013年的調查,66%的受訪者依然認為君主制比共和制更適合英國,反對英國保留君主制的人只有17%。
作為延續近千年的英國傳統,大部分英國人都對英國王室有著別樣的情感。即使有些人並不關注,他們也不希望王室消失。這就像《當代世界》雜誌中的一篇文章《神秘的英國王室》開頭寫到的:
「在英國人眼裡,英國王室就像歷經滄桑遺留下來的文物,雖沒太大用處,也是個寶藏。」
回到脫歐問題上,伊莉莎白二世在10月15日盛裝出席了議會開幕典禮,她表示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確保英國在10月31日脫離歐盟,然而結果我們都知道了,脫歐再次被延期至明年,不論是對於議會、詹森,還是女王來說,英國的脫歐前景仍是一個未知數。
2019年10月14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查爾斯王子的陪同下,於議會大廈發表開幕演說。AP
在這場典禮上,女王頭戴著「喬治四世王冠」,而不是象徵王權的帝國王冠。那頂重達1.06公斤的王冠對於93的女王來說,無疑過於沉重。不過,它依然莊嚴地存放於倫敦塔的珠寶樓中,正如伊莉莎白二世在2018年的一次採訪中所說:
「(帝國)王冠雖然有一些缺點,但它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