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一個優秀的讀者?

2020-06-11     知識圈app

原標題:怎樣才算一個優秀的讀者?

中國當代作家汪曾祺曾在他的散文中說道,「一部小說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作的。作者寫了,讀者讀了,創作過程才算完成」。這是上世紀中後期興起的「接受美學」觀點的體現。

如此看來,在一部作品的產出過程中,讀者雖然不直接參與文字寫作,但也對作品的最終「完成」有著深遠而重大的意義。一部優秀的作品若不能得到應有的賞識,就好像千里馬失掉伯樂,不免有了幾分遺憾的滋味。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能夠欣賞優秀作品的「優秀讀者」呢?

| 《文學講稿》

作者:[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譯者:申慧輝等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

著名的俄裔美籍作家、20世紀公認的偉大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在他的《文學講稿》中寫道:

「一個優秀的讀者應該有想像力,有記性,有字典,還要有一些藝術感。」

這四點中,納博科夫認為最重要、最應該推崇的是兩點,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那就是想像力和藝術感:

「一個人讀書,究竟應該怎樣讀才合適呢?要有不摻雜個人感情的想像力和藝術審美趣味。」

納博科夫將讀者的想像分為兩種。一種是「只從書里尋找個人情感上的寄託」,要麼被書中的情節打動勾起對往事的回憶,要麼在主人公身上找尋自我的影子,這是一種較低層次的想像。

納博科夫認為,還有一種較高層次的想像,需要讀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要跟著作者的思路走,「弄清楚作者筆下是一種什麼樣的天地」。書里的情節、線索、場景設置,都不是隨意為之,背後隱藏著作者精妙的構思和布局。

他援引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長篇小說《曼斯菲爾德莊園》,指出從主人公范妮的眼珠顏色到她陰冷小屋裡的布置,都不是「小事」。而包含了運用「想像」創作的作者,希望讀者同樣藉助「想像」所能欣賞到的文字魅力。

另一方面,藝術感,也是納博科夫非常珍視、自身不斷培養並向他人宣傳的重要品質。他強調,讀者在閱讀時,需要與作者的心靈之間形成一種「藝術上的和諧平衡關係」,要以閱讀為樂趣,要盡情享受偉大的作品,情到濃處,聲淚俱下也無妨。

不過,納博科夫並不主張一味的感性,因為光有熱情往往會令讀者看待作品的眼光過於主觀而狹隘,此時便需要冷靜的科學態度來降低感情的溫度。

「讀書人的最佳氣質在於既富藝術性,又重科學性」,只有藝術家的熱情和科學家的韌性合二為一,才能誕生具備欣賞偉大文學作品的優秀讀者的潛質。

因此,納博科夫提出,「心靈,腦筋,敏感的脊椎骨」,這三者,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都不能忽視。

要成為一個優秀、聰明的讀者,要能真正領略一部傳世作品的魅力,不僅要用心體會,用腦筋思考,還要充分運用生理的感官和科學的直覺。只有這樣,文字的價值才能得以發揮,文學的魅力才會不斷創造並塑造我們這個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tpEpHIBfGB4SiUwI1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