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灑官廳湖

2019-10-12   老鐵情誼

0120# 原創 作者 鐵四師 朱德全 鐵道兵戰友網 2019.10.11

官廳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在永定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位於北京市延慶縣和河北省懷來縣界內,常年湖水面積在130平方公里左右。這裡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碧波蕩漾,魚光泛舟,靜影沉壁,物阜民豐,被譽為「京畿明珠」。

北京今年的夏天特別熱,權威部門宣稱是建國70年以來第二個高溫炎熱的夏天。三伏天酷暑難捱,立秋了還不涼快,秋老虎肆虐,人們天天盼降雨降溫。颱風「利奇馬」就要來了,氣象台發出了大風暴雨藍色預警,並預報氣溫將要降好幾度,終於可以涼快兩天了。結果「利奇馬」與北京連個照面都沒打,蜻蜓點水般在城裡掉了幾個雨點。「利奇馬」一走,京城的氣溫迅速爬高到了33度以上,熱浪重新襲來。

聽說距離北京城不遠的官廳湖畔氣候涼爽,比北京城要低好幾度。原鐵4師住在北京的幾個老戰友相邀到官廳水庫一聚,敘舊避暑。

官廳水庫旁的東花園小鎮,素有北京後花園之稱。它坐落在長城腳下,南靠燕山,北倚官廳水庫,連接塞北草原,依山傍水,氣候涼爽,距北京城僅70公里,有高速公路直達。這裡還是著名的優質葡萄園生產基地,出產優質葡萄酒,現在是著名的塞北生態旅遊區。

受戰友謝立宏、張明明和張思潮邀請,原鐵4師政治部的鈕魯生、陸振堯、肖上潘、許士靖、楊衛國、楊戰開、朱德全等一同前往。戰友們都曾在鐵4師政治部工作過,一個單位的老戰友了。鈕魯生資格最老,原是鐵4師政治部宣傳科的筆桿子,後調《鐵道兵》報社工作,擔任過報社總編、中國鐵建的宣傳部長,年紀也最大,大家尊敬地稱呼他鈕總。他是謝立宏、陸振堯戰友的啟蒙老師,當年曾帶領他倆寫過通訊報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出發之前,謝立宏兩次給我打電話,囑咐路上一定照顧好鈕總,師徒情深而珍貴呀!

謝立宏、張思潮、陸振堯戰友是從鐵道兵4師山溝里走出來的,鐵道兵撤銷前,他們先後調到了總政治部工作,靠著堅強、忠誠和勤奮努力,職務不斷晉升,成為軍隊最高政工機關的佼佼者。他們不忘初心,感情不變,始終不忘老部隊、老戰友。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之後,謝立宏、張思潮不丟農民的本色,離開繁華的都市來到鄉村,租住在農家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拿起老鋤把,種菜栽樹木。他們的行動得到了戰友們的交口稱讚。

謝立宏、張明明和張思潮戰友早就邀請大家到這裡來觀光避暑,分享他們的勞動成果。這次來,張思潮特意對我說:戰友情同兄弟,見面就直呼姓名吧,或者乾脆叫老謝、老張,不要帶官銜了,聽起來更親近和親切。我和老張是一個火車皮拉到部隊的老鄉,他年長我兩歲,是我尊敬的兄長。老哥這番實心實底的話,我既佩服又不得不從命。

從北京到這裡來,交通十分方便。8月14日上午九點我們開車從城區出發,一個多小時即來到了東花園小鎮。我透過汽車玻璃窗 放眼望去,群山環繞,湖光山色,青山綠水,好一派美麗的塞北風光。

南水泉村是東花園鎮靠近官廳湖的一個不大的村莊,村口聳立著高大的仿古牌樓,磅礴大氣,牌樓的立柱上寫著「花園鄉里一年四季頌東風,南水泉邊萬紫千紅成樂土」的對聯。老謝告訴我們,這幅對子是當年郭沫若先生在此「勞動鍛鍊」時為南水泉所書。

坐在農家小院的涼棚下真開心

謝立宏、張思潮、張明明三位戰友已經提前把「節目」安排好了。帶領我們首先來到張思潮戰友租住的農家小院小息。張思潮戰友把這個小院打理的如詩如畫,綠色的蔬菜,棗樹、蘋果樹果實纍纍。走進這溫馨浪漫的農家小院,坐在涼棚下,吃著老張種的原味西紅柿,笑談往事,涼爽又開心!

小息片刻,我們一起去參觀正在施工的京張高鐵東花園站。京張高鐵是一條連接北京和河北張家口的城際鐵路,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要的交通保障設施。高鐵主體工程已經完工,正在抓緊收尾配套工程。擔任鐵路幹線施工的是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原鐵道兵8師),東花園車站站房由中國鐵建中鐵建設集團(原鐵道兵直屬建築團)施工。這兩個單位都是原鐵道兵部隊轉業的鐵路工程勁旅,員工們的血液里與我們一樣都流淌著鐵道兵的基因和濃濃的戰友情。看到他們做的精品工程和正在施工員工的身影,感到無比親切!

接著,我們來到正在建設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實驗場觀摩。這是一處國家高科技的實驗場地,因為尚未建成,我們才得以走到近前,近距離觀看那高大神秘的金屬架。京張高鐵的建成和試驗場的落地生根為東花園鎮的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東花園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不久的將來,這裡會變得更加美麗迷人。

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

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鈕總提前給老謝、老張打招呼,戰友不是外人,吃飯簡單點,少破費,不浪費,在農家院吃農家飯最好。謝立宏、張思潮、張明明已經安排好了在村裡的農家樂就餐。他們提前兩天就開始準備了,冒著炎熱到田裡採摘曲曲菜、馬齒莧,購買了一條20多斤重的官廳水庫大青魚,還準備了當地純正的散養土雞,水庫小蝦等。這些都是官廳水庫最具特色的美食,綠色環保。上午走在參觀的路上,我看見路邊玉米地里有個大玉黍佬(黑蛋蛋),玉黍老是一種寄生在玉米株上的食用菌,好吃而有營養。天賜美味,戰友們有口福,有的還是第一次品嘗這輕易吃不到的肉炒玉黍佬。最美農家樂,美味又實惠。席間大家頻頻舉杯,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歡聲笑語中飄灑著濃濃的戰友情。

淳淳的美酒濃濃的情

午飯後,我們穿過幽靜、祥和、乾淨的街道來到謝立宏、張明明夫婦租住的農家小院。「客舍青青」,瓜菜滿園,燕趙風格的民居,紅門青瓦,與滿園綠色相依相襯,和諧溫馨。小院不大,被主人拾掇的井井有條,就像個小小的農業試驗田,核桃樹枝葉茂盛,果實纍纍;海棠樹上掛滿了黃里透紅的果子;小傘般碩大肥厚的南瓜葉子下面靜靜地臥著幾個老南瓜;西紅柿枝葉繁茂,上面掛滿了西紅柿,有青有紅,枝頭開著白色的小花,正是旺果期;地頭邊角生長著野生的曲曲菜、馬齒莧、犁頭草,院裡還有茄子、辣椒、絲瓜、小蔥、胡蘿蔔等有機蔬菜,一苗一木無不沁滿主人的辛勞和汗水,一花一果無不傾注了主人的智慧和情感。

幽靜清新的農家小院

最讓我感到心曠神怡的是小院裡幽靜清新的環境,綠色、恬靜、唯我、自在。住在這裡,絕對沒有大城市堵車的煩惱,沒有pm2.5超標的擔心,沒有高樓大廈的壓抑,沒有吵雜聲音的騷擾。人在這裡,恰似風平浪靜的官廳湖中輕輕盪起的一葉小舟,輕飄飄、慢悠悠,悠哉悠哉,溫馨、平和、溫柔、輕盈。我似乎要被這幽靜陶醉了!

「清風本無價,秀水皆有情」,閒坐在這靜雅的農家小院裡,我若有所思和所悟:清靜和綠色,對於長時間呆在大城市裡生活的人來說,或許不只是對城市生活的一種逃避,而是一種修養、本色的回歸或境界的修煉。初心在其中堅守,雜念在其中沉澱,善良在其中滋長,情操在其中陶冶。

來之前,鈕總專門給老謝和老張寫了兩幅字:送給老謝的是「解甲歸田,享受自然」;送給老張的是「採菊東籬,遙望西山」。恰如其分,字字珠璣,為這次戰友相聚划上了點睛之筆。

鈕魯生給謝立宏、張思潮的書法作品

戰友們圍坐在溫馨小院的蔭涼處,一邊享受著安靜、清新、涼爽的空氣,一邊談笑著難以忘懷的人生經歷。老謝夫婦忙前忙後的,不停地給大家續茶,遞西瓜、水果。雖然來的戰友都不是外人,主人的忙碌和熱情,著實令人感激。

相處開心,玩的高興,誰也捨不得離開,誰也不提返程的事,不知不覺已經是下午五點多鐘了,我們才依依不捨地帶著老謝夫婦給準備的大南瓜、紫茄子、洋蔥頭、鮮栗子等綠色果蔬,坐上了返京的汽車。途經官廳湖邊,美麗的景色讓我們忍不住又停下車來,饒有興趣地一起與官廳水庫合影留念。

站在官廳湖邊,極目遠眺,水天一色,煙波浩渺,山嶽潛形 水邊蒲草簇簇,茂密翠綠,湛藍的天空上飄著絲絲白雲,慢慢地移動著,一切都是那麼的靜雅、祥和、甜美!

戰友們與官廳湖邊合影留念

返程後陸振堯戰友有感而發,賦詩一首:

庭院綠蔭果蔬甜,田園美景鄉土戀。

主人真摯盡其有,眾友共享皆歡顏。

我受此啟發,也和了一首:

官廳湖水波粼粼,戰友情深心相印。

歡聚綠色農家院,壺觴醉心不醉人。

寫於2019年8月15日,修改於國慶節

(兵網責編:蘇北竹韻)


(頭條編髮:雪山飛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