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賈師長的工作接觸

2019-09-16   老鐵情誼

088# 原創 作者 王林山 鐵道兵戰友網 2019.09.16

1981年7月,鐵4師老師長孫海同離休後,來了一位新師長。因是從外單位「空降」而來的,機關幹部們對他的經歷並不了解。只是聽說他早在幾年前就已是兄弟師的師長了,當時還不到40歲,是鐵道兵系統最年輕的一位師長。

新任師長賈文祿,四川蓬溪人,1937年出生,1956年入伍,同年入黨。身高體壯,臉龐略黑,性格直爽,講起話來帶著川腔,嗓門洪亮,快人快語。

機關辦事講程序,一般不能越級。我時任後勤部戰勤科參謀,根據部首長的意圖,負責組織計劃和綜合協調工作。由於與師長隔著多層關係,少有機會接觸,即使送閱文件或呈批件,一般到分管後勤工作的副師長那兒,也就到頂了。

說來也巧,師長來後不久,我便有機會單獨接觸。一天早飯後,在辦公樓的走廊里,肖於官部長招呼我到他的辦公室說:「賈師長今天要到我們幾個後勤單位看看,你陪著去一下。」我心中一愣,脫口便說:「新師長頭次看望部隊,我去能合適嗎?最好由部領導或科長陪一下?」部長接著說:「師長要求去個工作人員帶路就可以了,你去就行!」我只得從命,速到辦公室帶上筆記本,直奔師長辦公室。剛踏入門坎,吉普車也同時停在路旁。

在車上,我簡要向師長彙報了幾個單位的大致位置和行程安排。他聽後交待說,你安排就行了,咱們不在下面吃飯,不給基層添麻煩,一天看不完,就用兩天。順便還問到我個人的一些情況,我如實作答。這下子我心中有了數,也感覺輕鬆了許多。就這樣先後用了兩天時間,分別到了汽車營、修理營、倉庫、醫院等幾個後勤直屬單位。所到之處,先與軍政主官見個面,認識一下。爾後簡單聽下情況介紹和工作彙報,主要察看車間,車場,庫房,醫療設備配置和醫技水平等,邊看邊問。還深入戰士宿舍,到病房看望病號,下連隊食堂看望正在做飯的炊事員,連豬圈、菜地也不放過。儘管基層領導都熱心挽留師長吃頓飯,但都被他一一謝絕,執意返回機關用歺。第一次接觸,就感覺到師長沒有架子,作風深入,工作務實。

1982年初,奉中央軍委和鐵道兵命令,部隊揮師東進,陸續調入魯南地區,執行兗(州)石(臼所)鐵路臨石段修建任務。6月初,師機關正式進駐山東省臨沂縣城。

剛從南疆線歸建的19團,部署在管區最西段。畢竟「離家」已經6年多了,部隊有點陌生,現在戰鬥力如何,作風怎樣?很多基層幹部也都不熟悉。管內還有沂河特大橋等重點工程。所以,師領導格外關注。賈師長首先要到這個團檢查工作。隨從的有作訓科參謀、宣傳科幹事和我(戰勤科參謀)。賈師長帶領我們從沂河大橋、沭埠嶺車站,到鄭旺車站,檢查鑽孔樁施工,路基填土,橋涵砌築,察看營區設施,進帳篷,下食堂,看望基層幹部戰士,並不時同他們交淡,了解基層困難和生活需求。用了兩天時間,將沿線35公里主要工點和營連駐地全部檢查一遍。他多次強調要搞好連隊生活,保證戰士身體健康。記得有個連隊內務零亂,環境較差,管理比較鬆散。他便指示連長來個臨時集合點名,檢查連隊的作風紀律。當發現有的連部還有鍋碗瓢盤和電爐子時,經仔細詢問後得知,原來是來人時小炒加菜所用。便當即批評說:「這樣搞特殊化不行,影響不好,容易帶壞部隊。」

進入7月份,兗石線全線開工。師機關由部門以上領導帶隊組成工作組,深入各團主要工點檢查指導,掀起施工生產高潮。我和計劃科譚保悅參謀住在19團8連。全長1774.2米、53孔的沂河特大橋,地質複雜,斷層交錯,又有溶洞,基礎施工難度較大,是全線的重點工程。賈師長分外重視,經常頂著酷暑深入現場,察看樁基施工,指示師團業務部門和技術人員攻克技術難關。汛期來臨,連續幾天的滂沱大雨,沂河水位迅速上漲,形勢嚴峻。賈師長冒雨來到工地,察看水情,檢查現場。要求營連幹部要高度警惕,晝夜值班,加強巡查,採取有力措施,保證人員物資設備安全度汛和施工生產順利進行。他還多次到沭埠嶺車站檢查土方填築。後來,師機關選調部分幹部到該團任職,充實加強機關的領導力量,我也被任命為後勤處長。之後與師長見面的機會就少些了。

1983年5月的一天,賈師長在幹部科長的陪同下,突然來到團部找我談話。見面後,我打個招呼,剛一落座,他就開門見山,亮明來意:「根據工作需要,決定要你擔任師管理科長,鐵道兵指揮部已經下令了。這個位置很重要,也不太好乾。你看咋樣?有啥子意見?」說實話,這個決定對我來說太突然了。我到團里還不到一年,工作剛有起色,真有點捨不得離開。但在那個年代,命令都已下了,顯然不是徵求意見,而是任前談話。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此時還有啥可講的。我只是簡單吐露一下心聲,表了個態。師長最後交待:抓緊交接一下工作,早點報到吧!說完連飯都沒吃,起身又趕往其他團,繼續找幹部談話去了。

管理科作為師機關的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機關的日常行政管理和後勤保障工作,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事務繁雜,接觸面廣。由於直接服務於首長和機關,自然與師長接觸多了起來。他經常對我們管理科的工作給予具體指示和要求。有時雖然批評嚴厲一點,也是出於公心為了工作。對於一些大型活動和重要接待任務,乃至具體細節,還會親自布置,詳細交待,確保不出紕漏。

1984年1月1日,鐵道兵正式併入鐵道部。在隆重的告別軍旗儀式上,賈師長表情嚴肅,眼含熱淚,帶領機關幹部戰士,一起面向軍旗,莊重地敬了最後一個軍禮,依依不捨地摘下領章帽徽。

這前前後後的幾個月里,正處在一個非常時期。既要保證繁重的施工生產正常進行,又要穩定軍心,順利實現「兵改工」這一重大歷史性轉折。這期間,也是賈師長最為忙碌的日子。特別是局機關定點落戶問題,這是一件關係到今後長遠發展和幹部職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賈師長對此非常重視,十分關注。雖然在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覆的《鐵道兵併入鐵道部實施方案》中,確定局機關定點在濟南市,但在具體選址上頗費周折。賈師長親自出面,與周副師長一起,帶領機關人員,不辭勞苦,不厭其煩,多次向省市黨政軍有關領導彙報工作,陳述理由,經過努力工作,多方爭取,最終在幾個方案中,選定了濟南市和平路正在規劃開發的一處理想地盤。

1984年底,這位鐵4師末任師長、14局首任局長,調任石家莊鐵道學院副院長。當時濟南新辦公樓和家屬房還正在建設中,可惜他未能等到喬遷時的喜悅而離任。至今30多年過去了,局機關的幹部職工和家屬們一直念念不忘老師長的功績。

如今賈師長已年愈八旬。祝願老師長安度晚年,健康長壽,家庭幸福!

2019.9.16於濟南

(兵網責編:蘇北竹韻)


(頭條編髮:雪山飛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