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校大學生,報考財會專業有可能都是糊裡糊塗的,其實內心並不喜歡從事這份工作;還有人是聽說財務是鐵飯碗,就業比較容易,才選擇了這個職業,真正對財務有深入打算和規劃的人並不多。
很多人考了會計證才知道,其實會計證這個小本本真的很「不值錢」,要做一名好財務,會計證甚至連起點都算不上。所以很多人最後結束財務工作或轉行,或一直薪資、職位沒有得到提升,只能說明他從開始就沒有做好職業規劃。
那麼,財會生到底該如何在大學就做好職業規劃,讓未來少走彎路呢?就由中公財經小編告訴你。
1. 努力提高自己的GPA成績
一些同學以就業為目標,認為GPA沒有那麼重要,不耽誤自己畢業就好。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即便是求職,公司在篩選簡歷的時候也會把GPA的高低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標準,尤其是在其他方面差別不大的情況下,高GPA能夠成為你的優勢,讓你在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沒有好的GPA,你很難在大三秋招中贏得大型企業的青睞。
高GPA還可以拓寬選擇。如果畢業沒有拿到好的offer,成績優異的同學可以申請讀研,研究生畢業重新來過。
2. 早些開始準備證書考試
差距都是慢慢拉開的,當大多數同學在掛科的邊緣瘋狂試探的時候,一些人早就已經開始準備財會證書的考試。會計證取消後,初級會計職稱成為會計從業人員必備的證書。可從事出納工作,做最基礎的會計核算,包括開票、報稅、登憑證、做總帳等工作。當然,對於初入職場的會計人還是先考證、學實操做帳,積累會計經驗為主。
其他相關證書,比如CPA這個數,難度相對高很多,可以集中精力在選擇慢慢備考。
3. 多參加專業活動和比賽
每年國內、國際都會舉辦很多大型會計比賽,例如全球CIMA挑戰賽、香港QP案例分析大賽,ACCA也有全國性比賽,IMA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案例分析比賽,MPACC國內會計案例分析大賽,高頓教育也有比賽。
除此之外,許多高校內部每年也會舉辦不少財會比賽,參加這些活動能夠結交不少同領域的活動,提升自己的視野,也是贏得內推和實習機會的好渠道。一定不能錯過。
4. 實習
實習是財會專業學生大學期間必須重視的一件事。通過實習,你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了解行業內部信息。實習期間認識的前輩是你最好的老師,他們會教給你很多學校學不到的知識。一份好的實習比自己在學校悶頭學習理論知識要實用得多,對畢業找工作豐富簡歷內容也非常有益。
有關實習的具體安排,最好從大二開始就有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大二的寒暑假最好都能有實習安排,可以自己關注企業動態尋找機會,也可以通過家人或者校友資源聯繫。一般企業和銀行實習的機會多一些,做一些基礎的工作,積累基礎的行業儲備。
到了大三的寒假,應該努力爭取一份四大的實習,如果表現得足夠優秀,有機會在大三暑假贏得四大的return offer。
大四基本上找全職崗位,如果有名校保研資格的同學,可以繼續申請實習,研究生畢業後向券商行業發展。
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才能夠將有限的時間發揮最大化,大學的時間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空閒,當你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整個大學都會被安排的滿滿當當,也許會有壓力,但這就是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當畢業後求職時,大家一定會感謝曾經努力奮鬥的自己!
內容來源於知乎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中公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