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要拆了?蕭山和濱江要合併?

2019-11-27     住杭房產

昨日上午,一條微信推文攜著傳聞中的「新一輪杭州區劃調整與2050規劃展望」猝不及防砸到眼前,一石激起千層浪,吃瓜群眾紛紛開始驚嘆「餘杭要拆了?」、「蕭山和濱江要合併?」……

文章的信息來源真實與否,透明君不做評述。但對這篇文章返本溯源,的確能夠找到這樣一則提到了行政區劃的新聞:

11月22日,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浙江省委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中提到:「探索推行扁平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完善省管縣體制機制,提高中心城市統籌資源配置能力,有序穩妥推動中心城市行政區劃調整,開展嘉興強化市域統籌、推進市域一體化改革試點。」

「中心城市」指的是誰?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省份區域內和全國社會經濟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具有綜合功能或多種主導功能、起著樞紐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儘管在浙江省內,杭州的確是當仁不讓的中心城市。但《決定》中提到的「中心城市」是否指杭州還沒有官方的明確回復。

作為「老大哥」,輻射帶動能力是中心城市的重要指標。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的一位博士研究員認為,杭州要進一步增強自身輻射力,就需要擴展自己的輻射範圍。

本世紀杭州行政區劃「大變動」

將周邊部分區縣市納入市內版圖,類似做法古來有之,國內以北京為例許多城市的發展也是如此。杭州本世紀以來的幾次「大變形」同樣採取這種模式。

我們這一代人所經歷的杭州行政區劃變動,首先是2001年蕭山和餘杭的撤市設區,從那時開始,城市在「吃胖點,再吃胖點」的路途上越走越坦蕩。

蕭山區錢江世紀城

然後是2015年的富陽,2017年的臨安,臨安作為「第十區」撤市設區後,杭州的市區面積已經突破了8000平方公里,甚至超越了上海,是包郵區圈內捨我其誰的「大」城市了。

杭州是否有行政區劃調整的必要?

然而面積擴展十幾倍這好些年裡,杭州的城市結構、各個板塊的功能和經濟區劃也已經變了許多,沒有隨之進行調整的行政區劃,與現階段杭州的經濟區劃、功能分工的匹配度已經出現了參差不齊。

甦醒的錢江新城

拋開《決定》的指向性,只從杭州自身的需求出發,行政區劃的調整也是有必要的。合理調整,才能使之更符合實際情況、方便調動資源共圖城市發展。

典型案例就是今年4月份錢塘新區的掛牌成立。曾經下沙與大江東分屬江乾和蕭山,但兩者有著產業、人才等作為紐帶,順勢整合到一起,更能起到1+1>2的作用。

有人預言,錢塘新區的設立將會是杭州本輪行政區劃調整的前奏。

一些合理猜想

合理的行政區劃調整固然伴隨著許多好處,但調整也非一蹴而就的,每一次調整的背後都伴隨著大量的考察走訪、推斷論證,可謂道阻且長,斷不可能草率做決定。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過任何「杭州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而傳聞中的傳聞中的「新一輪杭州區劃調整與2050規劃展望」發布者也已經對文章做刪稿處理,只能請各位不信謠、不傳謠,但理性討論並不妨礙。

梳理一遍網友關注的焦點和最近兩年各區發生的一些大事件,對於杭州未來的行政區劃調整方向,我們也能有一些自己的猜想。

濱江區有可能擴容嗎?

今年8月底,杭州高新區(濱江)富陽特別合作區正式掛牌成立,濱江區在富陽區借了一塊「飛地」。

連奧體都有一半分在蕭山區界內,想要大展拳腳的濱江區,地不是很夠啊!

杭海新區可能併入杭州嗎?

論融杭的積極性,海寧誰也不服,而杭州其實也已經鍾情海寧已久。

過去的三十年里,杭州每十年就向東一步,如今再往東,就是滬杭通道上的海寧、嘉興。

10月23日,杭州錢塘新區與海寧市政府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海寧「杭海新區」納入錢塘新區戰略規劃範圍。

淳安、建德、桐廬設區?

如文中所說,國內以北京為例,許多城市在發展道路上會採用撤縣、撤市設區的方法,以達到更便於管理、調配資源、帶動周邊發展等目的。

淳安、建德、桐廬都隸屬於杭州市,目前還沒有撤縣、撤市設區。

西優、南啟、北建?

以運河為軸,崛起的城北

杭州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里,東整已經體現。

而以未來科技城為核心的西優、湘湖和三江匯流區塊的南啟、大城北的北建,還未在行政區劃調整上反映出來。

吃瓜網友中,對未來科技城獨立城區的呼聲,的確不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hOasG4BMH2_cNUgfS1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