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就是最好的保本理財產品

2020-04-06     住杭房產

上個周末,我跑了不少售樓處,全是人人人。杭州樓市回暖真的令人不可思議,可以說是報復性反彈。無偶有偶,上海、無錫和蘇州也非常火。上海的朋友說,上海新房取證價格普遍比去年高,二手房已經上漲了。


有人大膽預測:新一輪的起點。我跟朋友開玩笑說:美國的股市和中國的樓市是兩大經濟奇蹟,但目前已經證明還是中國的樓市最牛逼。「中國的房子簡直是宇宙最強資產,除非動用物理毀滅。」


本文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觀點:中國的房子,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夠得上的最低風險係數的保本理財產品。為什麼是保本理財,顧名思義,這類理財在協議中會有銀行承諾,無論發生任何問題銀行保證客戶到期可以拿回全部本金。而房子的承諾方是誰?你們懂的。


1

什麼是保本理財產品?


投資,看重的肯定是投資收益。

投資自然是越高越好。


但卻有一件,比收益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安全。


以前,銀行有兩種投資類的產品,只要一出來,門口就會排起長龍,很快被搶空。一樣是國債,另一樣是保本理財產品(存款利率過低,不在考慮範圍內)。


有人會覺得奇怪,這兩樣,相比較一般的理財產品,收益明顯低得多,為什麼會那麼受歡迎呢?原因很簡單,這兩種產品最安全,最保本。


可惜,保本理財很快就要全面消失了。



2018年4月27日一行三會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宣布資管新規正式實施。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向凈值化轉型,投資者要自負盈虧;銀行不得開展表內理財。


這意味著保本理財徹底退出。資管新規給了兩年多的過渡期,終止的時間節點就在今年年底。


從此以後,你在銀行能購買的最安全的投資產品,就只剩國債了(存款利率過低,不在考慮範圍內)。


但是,我們其實有同樣安全,收益更高的保本理財產品——強二線城市的房產。


2

三個維度:房子怎麼能保本?


為什麼說強二線城市的房產是保本理財產品?


我們要從三個維度來思考。


1、強二線城市的房產,本身就足夠安全。隨著國家政策的導向,這些城市都在大搞基建,進行擴容。這個過程中,資金流入、人口流入,全面快速的提升整個城市的軟綜合實力。


如果打個比方,目前國內的強二線城市就好比青少年,正處於快速長身體的發育階段。


這樣的樓市是有真實需求的,因此足夠安全。


2、強二線城市的房產,調控較為嚴厲,限購、限貸、限價各種限制。但也正因為這些限制,使得房價沒有出現暴漲,相對較為健康。


政府通過控制一手房價,打壓了二手房的上漲空間,使得每年整體房價平穩、小幅上揚。現在每年的漲幅,基本在5%-10%左右。


這樣溫和的漲幅幾乎與通脹同步,既然沒有沖高的動作,也就很難有回落的動作。穩字為最主要目標的調控下,不跌的房價,自然可以看作是保本的。


3、根本不允許跌。這個說法看似可笑,但確實切切實實發生在我們面前的事。從其他城市的情況看,一旦發生下跌預期,政府一定會用各種方式來維穩。


穩字訣,不光防漲,同樣控跌。



3

為什麼不但保本,還能高收益?


強二線城市的房產,不但保本,還高收益。


大家肯定覺得奇怪,既然限價之下,房價一年的漲幅,不過就5%-10%左右,怎麼能夠實現高收益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槓桿。


很多人恐懼槓桿,是因為風險係數大。可如果現在有一款保本理財產品放你面前,告訴你可以加槓桿,你還怕嗎?


我們簡單的估算一下。假設房價一年8%的漲幅,貨幣實際貶值5%左右(由於口徑不同,統計局CPI肯定遠小於這個數)。


如果你全款買入,那大機率只是略微跑贏了通脹3%,也就和做個普通理財差不多。不動產變現能力還差,不能算高收益。


但如果你是三成首付買入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來一次具體的計算。房價100萬,首付30萬,貸款70萬。年漲幅8%,一年後房價108萬。假設,貸款利率在5%左右(目前房貸利率略高於這個數,而抵押貸款利率略低於這個數)。


總收益為:1年後房價108萬-貸款70萬-貸款利息3.5萬=34.5萬。成本30萬。


年化收益:34.5-30/30=15%。


這個收益,明顯跑贏房價漲幅、貨幣貶值速度和貸款利率、各種理財。


所以說,強二線城市的房產就是保本高收益的理財。


4

針對可能有的吐槽,解釋如下


上面計算,肯定有人吐槽:你太多因素沒有考慮。


譬如,房產交易有稅費。對的,如果一年交易,稅費會占很大比例,但如果拉長年限,那麼稅費占得比例會逐步下降。


譬如,為什麼房價漲幅會是8%,而不是剛好5%呢?如果那樣,豈不是和貸款利率打平,不賺錢嗎?其實並不是。


因為銀行是賺存貸之間利差的,所以,貸款利率肯定比理財和存款利率高。如果房價漲幅和貸款利率打平,那麼你首付的那部分,按5%漲幅,一定就會跑贏其他理財。只是賺得少一些。


又譬如,房價漲幅低於5%的時候(其實應該是低於貸款利率),你是會虧的。



沒錯,但要反過來想一下,房價漲幅會低於5%嗎?假如房價真的每年只漲5%,我們怎麼辦?為什麼會是5%這個數據呢?現在看,是不是更像是個保底收益呢?


譬如杭州,從政府限價的規則看,去年到今年,大致的漲幅在5%-15%。這種情況下,用槓桿,自然能獲取更多的收益。


還有激進的人,可能會質疑,你怎麼知道房產不會成為股票呢?萬一來個漲停呢?


你多慮了。房住不炒執行的如此堅定,絕不是裝裝樣子做戲給世人看的。政府已經看到房價暴漲暴跌帶來的風險。因此,想要在樓市中博一票,滿足賭徒心理的,還是趁早轉道別的投資產品吧。


現在,以及今後的房產,真的只能算是高收益的理財,而不是暴利投資品。


5

我們賭的,都是國運。


一個潛規則已經規定了不能跌的資產品種,自然是可以看做保本理財的。


在規定了年均漲幅5%保底收益的情況下,在不斷降息的通道中,收益自然大於貸款成本。


既然已經正收益,既然已經保本,自然可以安全的加槓桿。加了槓桿之後的收益,自然可以獲得高收益。


上面這一段話,其實是一個並不完全符合經濟規律的邏輯。但我們必須冷靜的思考一下。一個規定了只漲不跌的樓市,本身已經不算是完整的市場。


既然不是完整的市場,那就根本沒有必要去按所謂的市場經濟規律分析。


就好比買國債,誰會先去分析經濟?大家只是相信政府,賭的只是國運而已。


另外,所有的銀行,如果大家都去取錢,剛兌下,都要倒閉。房產也一樣。


所以,把房產變成一種高收益的保本理財產品,本身就是保持信心,避免剛兌發生的意義所在。


操盤者,最好大家這輩子都不要交易,看著帳面上的錢,開心地過完這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hffU3EBfwtFQPkdmm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