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外國人無法理解的中國奇怪習俗

2019-12-21     看純英文電影學英語

一些普通的中國習俗可能會讓你感到離奇多變。這是因為這些習俗和你在成長過程中所接觸到的習俗是完全不一的。

那些奇怪的中國習俗


No. 1 Whisking eggs with chopsticks .

用筷子打蛋,那打蛋器是做什麼用的?




中國的筷子並不是你生活中普通的烹飪餐具,它們是中國人在廚房裡用得最頻繁的工具。它們是萬能的,除了能用來夾菜吃以外,在攪拌熱菜,油炸食品和翻轉煎扒上也能得心應手,當然還有打蛋!至於原因?有一個解釋就是,用筷子能讓蛋變得更均勻和柔滑。另外,至於筷子遲早都要被用到其他地方上,為什麼還要弄髒更多的餐具呢?現在你明白為什麼在中國廚房裡沒有打蛋器了吧。


No. 2 Use oven as a storage cupboard.

鍋碗瓢盆都塞進烤箱裡,把它當儲物櫃嗎?


問題:當你煮飯時,可能要將放在烤爐里所有的餐具拿出來,才能找到你需要的餐具。這難道不煩人嗎?所以為什們我們要這樣做?其實,這是一個節省廚房空間的創新方式。既然,一個烤爐會占據很多空間,為什麼不在烤爐裡面裝些餐具呢,反正大部分都是閒著著不用。再說了,你每次都只抽一兩個餐具出來用嗎?


No. 3 Use finger to work out water-to-rice ratio when cooking rice.

煮飯要加多少水,把手指伸進去量一下咯!


這個方法也被稱為「第一關節法」: 在加水前,把你的食指放在已經裝在鍋或者飯煲的米飯面上,直到水滿上碰到你的第一個關節。這對更喜歡用測量杯的西方人來說會比較迷惑。你可能會想「這多不準確啊!」。但是信不信由你,這方法是有效的!中國人煮飯歷史已有幾千年,在測量杯和電飯煲發明前就一直存在著。如果你想知道這種方法究竟有多可靠,自己來試試吧!


No. 4 No shortage of old plastic bags in the drawer.

家裡從來不缺垃圾袋!


幾乎在每個中國家庭,都會有一個抽屜或柜子用來儲存使用過的商店塑料袋。這可能是中國人重複利用塑料袋的一個獨特的方式吧。它們能變成垃圾袋,又或者使用在家庭其他需要用到的地方上。


No. 5 A spectacle like this on the doorstep is common.

家門口基本上是這種大規模場面。




正如你所知,在中國進入別人家裡時,脫掉鞋子放一邊是一個好禮貌的表現。所以,當客人來時,出現如此鞋子景象就不足為奇了。這個場景可能日常時並不會看到,因為在每家進門的地方都會有鞋櫃。但是,若你真看到這個場景時,不要被嚇一跳啦!


No.6 Biscuit container used as sewing box.

肚子餓了,打開裝餅乾的鐵盒,發現裡面都是針線。




如果你在一個中國人家裡看到餅乾盒,不要嘗試用開心的心情來打開它,以為內大部分餅乾盒都是經過偽裝後的縫補盒!大部分中國人,特別是老一輩的人會有把餅乾盒變成儲存盒的習慣。通常都會用來保存像縫補工具,珠寶和其他奇特東西。這同時也是一個循環利用使用過的包裝盒的好方法。


No. 7 Cartoon style pajamas with unreadable English words on them.

睡衣的圖案基本上走可愛卡通風,有些上面還寫著看不懂的英文。




我敢打賭大部分中國人至少有一套像那些有卡通圖案在上面的睡衣,有一些睡衣還會帶有一些讓人迷惑的英文單詞,像「dnly」 和「iphoe」。不要問我為什麼這些睡衣會如此受歡迎,我們也好奇!


No.8 No ice-cream in an ice-cream box.

發現一盒冰淇淋,結果打開竟然裝著之後要煮的生雞腿!


想吃雪糕嗎?沒問題,不要打開冰箱裡的雪糕盒就行了。因為它們是用來裝生雞腿的!就像那些轉型後的縫補盒,雪糕盒也同理可得。所以,不要驚訝發現中國人家裡冰箱的雪糕盒有不一樣的形狀。每個都是用來裝不一樣食物的!


No. 9 Best pose for parents to take photos of their child.

爸媽這樣幫孩子拍照!


你在中國的一些旅遊景點裡可能已經遇見過這些奇怪的姿勢。為什麼全球雙親在幫孩子拍照時都會出現這些姿勢的原因對我們來說依然是未解之謎。


No. 10 Don't leave the chopsticks sticking up in the rice!

如果哪個小孩把筷子插在飯碗上,就等著父母開啟迷信教育模式吧!



這是一個禁忌。在中國,孩子敢這樣做的話,是會被大人責備的。因為這個和中國葬禮時出現的一碗飯兩根筷子直立豎在飯里的習俗相聯繫一起。


大部分中國的習俗是沒有科學依據,是通過文化環境而發展而來,並且會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nuWxG8B3uTiws8K6wu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