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烏江,貴州省第一大河,長江上游南岸支流。烏江沿河段又因天然山峽長廊、灘險浪急、山重水複、猶如畫屏,有著「百里畫廊」的美譽。
而就在一年多前,烏江變成「污江」,一度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在烏江岸邊,曾經的美麗校園、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夾石鎮初級中學師生飽受困擾,這樣的環境如何靜心學習?校長李洪波數次「討要說法」無門。最終,是一場公益訴訟,為廣大師生解除了煩惱。
4次回訪未見整改成效
一場訴訟叫停污染
2014年4月,夾石鎮污水處理廠管網土建及安裝工程項目建設中,將中學原男廁所拆除一半,用於修建提升泵房污水收集池,後因施工、設計等原因,污水收集池中途停止建設。因項目所處位置較低,污水通過管網排入污水收集池中後,未經無害化處理滲漏,溢出後直接流入烏江,造成持續污染。加之污水收集池處於露天狀況,產生的惡臭氣體及蚊蠅嚴重污染周邊環境。
2018年2月,沿河縣檢察院接到群眾舉報,經調查核實後,向銅仁市生態環境局沿河分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同年3月20日,得到回覆稱,正在施工整改。其間,檢察機關先後4次現場回訪,發現未按檢察建議要求進行整改。
同年10月,沿河縣檢察院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經審理,法院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判決銅仁市生態環境局沿河分局對該污水處理廠項目環境違法怠於履行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責令繼續履行監管職責。
「清清烏江回來了,又能放心下河游上幾圈了。檢察院的監督真管用。」家住烏江岸邊的游泳愛好者杜偉說。
116份訴前檢察建議
促生態環境修復
一石激起千層浪。相繼,板場鎮政府因不正確履職,致使集鎮安家池處垃圾露天堆放在烏江岸邊。發出檢察建議一個月後,因該鎮未正確履行法定職責,被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法院判令其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同時責令對垃圾堆放進行治理。
被告人蔣某在烏江邊進行加工、焚燒高達60餘噸醫療廢物,對烏江水質及其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引來周邊群眾怨聲載道。隨即,沿河縣檢察院進行立案監督。最終,該案成為銅仁市第一起檢察機關刑事立案監督提起公訴的污染環境案,也是貴州省公益訴訟訴前程序12個典型案例。
無獨有偶,新景鎮群眾肖明傑濫伐林木、曾全非法占用林地開採沙石、中交沿印松高速公司未辦理林地審批手續占用林地並改變林地用途……2017年2月至今,116份檢察建議接連發出、2起行政公益訴訟判決,一起起污染烏江環境的違法行為得以及時阻止,並促進烏江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向烏江增殖放流120萬餘尾魚苗,補植復綠500餘畝。昔日荒山披上了綠裝,水土得以保持,沙石不再流進烏江,只見涓涓細流、魚歡蝦跳。
據悉,截至目前,沿河縣檢察院辦理192件公益訴訟案件,其中訴前程序188件,問題得以解決,4件提起訴訟均得到法院支持。
跨區域生態協作共護母親河
貴州沿河、重慶酉陽兩地,以烏江江心為界,江岸線長達60公里,是千里烏江最勝的「百里畫廊」。兩地檢察院主動作為,聯合簽訂《關於開展烏江河流域保護生態環境檢察工作協作意見》,開啟共護烏江模式。
從座談到共同巡河,再到聯席會商與資源共享,達成20條共識,形成打、防、護三個維度全方位、多層次探索跨區域檢務協作新路,共築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屏障。目前,兩地檢察機關通過暢通案件線索渠道和資源共享,沿河縣檢察院向酉陽縣檢察院移送公益訴訟案件及線索1件,酉陽縣檢察院向沿河縣檢察院移送案件線索2件。
業內人士稱,沿河、酉陽兩地檢察機關所達成的意見和共識,是貴渝兩省市首份關於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文件,對共同建好長江上游水源屏障具有重要意義。
「樹立上游意識、扛起上游責任、干好上游工作,我們要讓母親河清清流出貴州,乾乾淨淨匯入長江。」沿河縣檢察院檢察長李德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