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使命召喚15》到底錯在哪裡?

2019-11-01     Tony老師的文娛隨筆

導語:沒有任何一家遊戲公司能夠永遠受到命運垂憐,即使你擁有頂級的設計團隊與傲視群雄的資金支持。

不可否認,此刻不「蹭」《使命召喚16:現代戰爭》的熱度似乎有些可惜,對於一款上周剛剛發售的遊戲,它正處於「流行熱潮」的頂點。但從另一角度出發,現在則是評論其前作《使命召喚15:黑色行動4》(即COD15)的絕佳時機。

我們中國人講究「蓋棺定論」——個人的是非功過需到死後才能做出結論。雖顯殘忍,可更加公允。遊戲亦是同樣道理,新游發售之際,往往意味著上一代作品的「落幕」,我們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回望這段過去。

當然,選擇《COD15》作為本文的「主角」,也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它是使命召喚系列首款取消單人戰役的作品(詳見注釋1);另一方面,遊戲在發售初期飽受讚譽,卻一路口碑下滑,其中的緣由值得思考。

廢話至此,今天就讓我們好好聊一聊這款備受爭議的《使命召喚:黑色行動4》。

*注1:受限於篇幅,單機與聯機的偏重問題,筆者會單獨寫一篇文章進行詳細梳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還望見諒!另外,遊戲只是沒有戰役,但還是有劇情的。

血量變化

毋庸置疑,對於「年貨」來說最大的糾結便是「改變」。變化意味著老玩家無盡的謾罵,而固步自封只會讓遊戲直接喪失「新鮮血液」,踏入消亡的命運。製作組Treyarch(以下簡稱T組)頂住壓力,將系列堅持15年的傳統——100血量,推至150HP的勇氣值得讚揚。但從結果來看,大刀闊斧的調整並沒達到吐故納新的目的,反而與初衷漸行漸遠。

生命上限的提升必然帶來TTK(斃敵時間)的大幅增加。通俗來說,你的對手血很「厚」,難以被消滅。這點首先讓「身經百戰」的老玩家大為不滿,他們一直憑藉豐富的FPS經驗和高超的技術,在歷代作品中高速虐殺韭菜。「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便是其最真實的寫照,不過在《COD15》中,他們顯然「吃了癟」。舉例來說,平常10秒鐘足夠殺死兩個敵人,如今同樣的時間,可能還在與一位對手纏鬥,雙方大機率在一番激情互射後,躲在掩體後默默換彈,毫無瀟洒可言,場面無比尷尬。

差不多就是這樣

與此同時,新人的遊戲體驗也談不上理想。於先前作品中,他們往往可以利用老手的失誤將其擊殺,但在本作高血量的背景下,卻難以實現。一次精心準備的偷襲,常常無法一擊致命,在之後演變的拉鋸戰中,又極易因為技術上的不足而落入下風。假若新人無法獲得「正向激勵」,製作組就很難捨奢求他們留下,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進一步考慮,較長的交火時間(長TTK)的確帶給人更持久的感官刺激,但鑒於射擊遊戲全程高強度的特性,此番設計只會加速玩家疲勞,讓遊戲日漸煩悶,最終喪失使命召喚系列「爽快」的立身之本。

拋開TTK的原因,還有一個更加致命的因素導致了COD15口碑的下滑。

態度敷衍

如果說血量調整引得天怒人怨,尚可推脫是創新道路上的「摸索」。後來T組的一系列「騷操作」,則是絕對的態度問題,任誰也搪塞不過。2018年11月初,在COD15發售一個月後,玩家翹首以盼的「黑傑克商店」終於開放。歷經30個日夜,遊戲的新鮮感已然褪去,新武器的增加勢在必行。不過當你經歷漫長的更新進入商店後,發現僅有幾款「粗野」的人物皮膚,零散的放置於貨架上時,內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我完全get不到美工的「點」

在2018年11月23日,T組「再接再厲」,這一天他們做了一件值得載入遊戲歷史的「豐功偉績」。其於遊戲中上架了一款名為「Fall Firearms」獎勵包,內含兩把武器的特殊皮膚,售價高達20美元(約139人民幣),要知道COD15的全價不過60美元(約417人民幣)。更為奇葩的是這兩款武器皮膚,一個本是遊戲中的免費內容——可以通過挑戰任務解鎖,後被強制收回拿來販售;另一個則是GameStop的獨家預購特典。

這裡要特別插一句,GameStop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視遊戲和娛樂軟體零售商,公司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格雷普韋恩,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歐洲等地經營著6457家門店(詳見注釋2)。

雖然實體光碟愈發難賣是不爭的事實,但GameStop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據數據機構VGChartz的統計——截至2019年2月,COD15遊戲盤共售出1460萬份,其中有6成近900萬套(保守估計)由GameStop負責銷售。T組將「銷量功臣」的專屬特典上架,不僅傷了全球最大遊戲零售商的「心」,也將900萬使命召喚粉絲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玩家痛批製作組的態度敷衍,「吃相」難看。

為了擺脫輿論漩渦,T組嘗試讓「誠意」回歸。2018年12月12日凌晨,大型DLC「行動:絕對零度(Operation: Absolute Zero)」上線。資料片不僅奉上了完整的黑市系統、精緻的人物皮膚、「大逃殺」新地圖「Hijacked」,還為玩家帶來了三把全新武器。一時間,T組的風評逐漸好轉,遊戲也開始走向正軌。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本以為只是開始,結果卻是巔峰」的悲劇,於COD15身上重演。在「絕對零度」大受好評後,工作室並未趁熱打鐵,而是一反常態的放緩了更新速度。通過日後新聞,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當時T組上下忙於「聖誕假期」,重心完全沒放在遊戲身上。

轉瞬即逝的良心DLC

古語有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

意思是說,上天賜予的東西不接受,反而會受到懲罰;時機到了不行動,反而會遭受禍殃。T組既然拒絕了命運之神的「饋贈」,COD15的前途也就不問可知。遑論,其在隨後的日子中,各種涸澤而漁的態度,真的讓人不吐不快。簡單舉例,後期的氪金武器,剛出場時技驚四座大殺四方。7天內,就會迎來火速削弱,周而復始樂此不疲。如果你經常玩《英雄聯盟》,一定明白我在說什麼,這可是LOL的「拿手好戲」。難怪會有人在論壇內嘲諷:「動視(T組母公司)什麼不好學,學會了國內遊戲廠商的套路。」

縱然我們吐槽了這麼多,彼時的COD15仍有「法寶」能夠逆轉口碑。

*注2:引自維基百科——GameStop詞條。

懷才不遇

自2017年3月23日,韓國藍洞公司推出 《絕地求生》(簡稱PUBG)後,整個世界就陷入了「吃雞」的風潮中。新穎的「射擊大逃殺」模式, 仿佛有種神奇的魔力,將各路玩家一網打盡。遊戲發售後僅兩年時間,便售出超過5000萬套。據報道,「藍洞」在2018財經年度里總營業額為1.05萬億韓元(約合61.8億元人民幣),總利潤為3553億韓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巨大的經濟利益刺激著廠商們的神經。不僅國內開始湧現大量同類型遊戲,國外開發者也將目光聚焦於此,動視便趁勢推出了COD15的專屬吃雞模塊「Black out」(譯為黑色戰域),並作為宣傳重點。真正上手遊戲後不難發現——新模式不僅繼承了使命召喚祖傳的優質手感,於幀數表現與節奏把控方面也頗具大廠風範。毫不客氣的說,單從作品質量來看,藍洞可以說被秒的「渣都不剩」,玩家對「黑色戰域」也給予了極高評價,甚至有國外媒體VG247將「Black out」稱之為「史上最好的吃雞遊戲」。即便COD15因敷衍的態度飽受批評,但只要維護好新模式,總有其立足之地。

然而世事難料。2019年2月5日,一款名為《APEX》的大逃殺遊戲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其上線僅一周全球用戶便突破了2500萬,同時從動視手中搶過了「最好吃雞遊戲」的名號。坦誠的說,並非COD15不努力,「Black out」 早已是同類遊戲中的佼佼者,它也只是輸給了《APEX》一籌,但正是這微小的差距,足以讓它一直活在其陰影之下,再難翻身。畢竟第一與第二的命運,從來都是雲泥之別,就像珠穆朗瑪峰與K2(世界第二高峰)的境遇一般。

結語

誠然,《使命召喚:黑色行動4》有如此多的問題,但你無法否認,它依舊是2018年最優秀的FPS遊戲。當然,其「登頂」理由多少有些諷刺,因為COD的競爭對手們表現的更差,例如本來承載前作榮耀的《戰地5》,卻「爛」的清新脫俗出類拔萃。全靠同行襯托,這個悠久的年貨系列可以逃過一劫。

沒有任何一家遊戲公司能夠永遠受到命運垂憐,即使你擁有頂級的設計團隊與傲視群雄的資金支持。只要你不對玩家與遊戲本身心存敬畏,16年辛苦攢下的口碑也只是過眼煙雲。幸運的是,動視似乎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在最新一代的《使命召喚16:現代戰爭》中,他們沒有犯同樣的錯誤。

至少現在沒有!

THE END

文章較長(殭屍模式將單獨開篇),十分感謝您的閱讀,我是Tony老師,我們下次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DbEJm4BMH2_cNUgCf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