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拉毛措 通訊員 馬家俊)黨的十九大以來,黃南藏族自治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省委書記王建軍在黃南調研時提出的「加快藏區社會治理示範區建設,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藏區基層社會治理貢獻黃南智慧、提出黃南方案」的工作要求,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實現了由保穩定向創穩定、由被動防範向主動治理的重大轉變,在推進藏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上,走出了一條具有黃南特色的社會治理創新之路。
做強基層黨建 推動治理觸角向全領域延伸
構建基層社會治理共治「同心圓」。全面推進「黨建+」行動,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統籌推進基層治理工作新格局。
安排36名廳級幹部、274名縣級幹部聯鄉包村開展社會治理工作。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積極當好基層社會治理帶頭人、領路人,州縣鄉分級選派黨建指導員682名,樹牢大抓黨建工作的鮮明導向。蟲草採挖期間,在交界爭議地區建立聯合黨工委和黨支部,全程參與巡山職守和日常管理服務,堅決杜絕越界採挖、放牧等行為,有效防止矛盾衝突發生。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橋頭堡」,深入開展「組織體系建設三年行動」,以落實鄉鎮「六化」建設和村級「六個基本」為抓手,採取「1個實施方案+6張任務清單」方式,通過項目化黨建模式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全面推進「抓鄉促村築根基,三級共創示範縣」工程,先後完成50個「黨建+」示範點、557個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一核三治」村級治理體系建設,確定14個鄉鎮和97個村開展創建達標工作。積極推廣邊界地區建立「聯合黨工委」「聯合黨小組」成功經驗,通過成立跨區域聯合黨工委、黨小組和健全聯席協調機制等,妥善調解交界地區草山地界等爭議問題,成功化解了長達十幾年的黃南州與海東市、海南藏族自治州地界糾紛,共吃團結飯、同栽團結林,建立邊界地區社會安定新秩序。
涵養基層社會治理政治「生態圈」。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開展「打傘」行動,不斷優化基層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2018年以來,全面檢查黃南州287個村社「兩委」班子成員履職情況,資格聯審新任村「兩委」班子成員候選人22人,處理不合格黨員10人,培養儲備村幹部2866人。挑選一批「聽黨話、跟黨走、有本領、敢擔當、能幹事」的基層後備幹部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建立村黨組織書記動態調整機制,常態化組織村「兩委」幹部輪訓培訓,提高政治覺悟和履職能力。
做實維穩根基 推動治理方式向常態化邁進
「小宣講」營造「大效應」。認真總結近年宣講工作好做法好經驗,開展「愛國、感恩、團結、法治」常態化宣講。以講促穩,推動宣傳教育與維穩工作齊頭共進。累計開展集中宣講1600餘場次,受教育群眾32萬餘人次,在全社會形成反對分裂滲透、維護社會穩定,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小矛盾」調出「大和諧」。健全完善「三調聯動」大調解機制,選聘政法退休幹部、教師、民間調解能手、精通漢藏雙語大學生志願者充實到人民調解員隊伍中,建立各級各類人民調解組織432個,配備人民調解員2342人。積極推廣「兩法+特邀」調解模式,在基層法院或司法行政部門設立人民調解中心,聘任特邀人民調解員進駐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探索建立「馬背調解員」「老馬調解室」和矛盾糾紛化解「三區」分類管理等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小治安」邁向「大治理」。持續開展「兩反四防」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173起,查處傳播有害信息案件142起。敏感節點全面啟動聯勤武裝巡邏、定點值守、設卡盤查、夜間清查、輿情監管、人民聯防等,嚴密社會面管控。強化重點聯繫對象的管控,開展重點人員「大走訪」專項行動,採取集中辦班等方式強化重點聯繫對象及輕微違法人員的教育穩控。開展緝槍治爆、禁毒掃黃等專項行動,查處各類治安案件191起,打掉重大盜竊犯罪團伙6個,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從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反映強烈的治安亂點和行業亂象問題入手,常態化開展「黃賭毒」「黑車」、違章建築、占道經營等專項整治行動,認真組織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風險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摸清基數,逐人風險評估,落實管控責任和措施。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431人,累計解除335人,在冊社區服刑人員96人。
做精城鄉管理 推動治理手段向智能化借力
網格化管理規範精準。建設四級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為支撐,科學劃分網格1856個,配備網格員4763人、網格長975人。將黃南州公益性崗位人員、村社「兩委」成員、村警等納入網格員隊伍,著力把「小網格」打造成傳遞社情民意、開展便民服務的「大平台」。
初步建成四級綜治中心。投資2918萬元,在全省率先高標準建成州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搭建了州縣鄉「五室一平台」和村級「三室一平台」。整合網格化信息平台、「雪亮工程」、綜治視聯網、本地區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接入綜治信息總平台,實現社會穩定聯保、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突出問題聯治、服務管理聯抓、基層平安聯創。
治安防控體系提檔升級。大力實施「雪亮工程」,投資5780餘萬元,整合藏區平安城市治安監控項目和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項目,新建1207路監控點位,其中治安監控915路、人臉識別217路、卡口60個,實現了黃南州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部位視頻監控全覆蓋。有序推進信息資料庫建設,將綜治中心與網格化服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為黃南州網格員配備600餘部手持終端,初步實現基礎信息的全時可采可用。強化工作人員培訓,加快信息錄入工作,組織承建方技術人員對全州4個縣、36個鄉鎮、296個村(社區)共348名網格員、村警等開展基礎信息採集工作培訓,使其初步掌握操作流程,基本做到了對信息採集、矛盾糾紛等的及時掌握和上傳,目前完成實有人口信息錄入25萬餘條。以流動人口管理為重點,建立動態化、信息化人口管理模式,全面採集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實有人口、人房關聯信息19.87萬條,初步實現了以房管人、以人找房的管理模式。
同時,拓展各部門行業社會治理、服務群眾工作職能,整合各類數據資源,集中力量打造「智慧黃南」總平台,實現資源整合最大化、分析研判精準化、實戰運用高效化、服務群眾便捷化,推動黃南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現代化。
做深「三治」融合 推動治理主體向多元化轉變
強化法治保障力。推進「精準扶貧+法律援助」,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法律援助範圍,幫助貧困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糾紛。加快公共法律服務專家庫建設,錄入法律顧問、本土律師、公證人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信息,公布聯繫方式,方便群眾諮詢。充分利用馬背宣講團、紅旗宣講團、法治宣講小分隊作用,採取以案釋法、巡迴審判、微信推送等方式,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累計抽調幹部2300餘人,宣傳面達90%以上。
發揮德治教化力。全面推進「文明黃南」建設活動,創建文明縣城、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單位等165個,創建「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示範點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個。加快文化陣地建設步伐,落實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4個。結合公民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活動,開展群體性文化活動,舉辦「四下鄉」活動、民間文化活動、體育賽事等各類活動40餘項。
激發自治內生力。建立「村民信用」體系,將不參加村裡組織的活動、傳播有害信息、虐待老人、不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違反村規民約等人納入「黑名單」,在享受惠民政策、發展產業、評先選優等方面不予考慮或暫緩考慮,實現對村級事務的精細化管理,為村民自治提供行為準則。
做優為民服務 推動治理成果向普惠化發展
不斷完善政務服務。全面完成黃南州本級及四縣政務服務大廳改造工程,鄉鎮「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實現全覆蓋,行政審批事項進駐率達到100%,公共服務事項進駐率72%,與群眾密切相關的社保、醫保、戶籍等事項實現「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企業開辦審批時間由原來的8天縮減為3天,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12345」民生服務熱線受理群眾來電反映問題779件,辦結率達98%。黃南州公共資源交易邁入全程電子化交易新階段,今年累計完成電子化項目444個,交易額33.53億元。
著力改進法律服務。146名律師、法官、檢察官、基層法律工作者擔任黃南州287個村(社區)法律顧問,每月到村服務1天,每季度舉辦1次法治講座,今年以來共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2723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65件。設立巡迴審判站點41個,開展巡迴審判58次,審理案件56件,讓定時定點的「巡迴審判日」成為群眾的「法治趕集日」,架起了司法便民橋。全力強化漢藏雙語訴訟,使用漢藏雙語審理案件490餘件,有效保障了少數民族群眾訴訟權利。開啟「移動微法院」立案訴訟新模式,具備網上立案、在線送達、在線庭審、網上繳費等20餘項功能,使50餘名案件當事人享受到「網際網路+司法」帶來的便利。
持續深化便民服務。組建村級黨員志願服務隊,機關黨員接受社區「雙重管理」,開展「雙重服務」,推進「支部進網、黨員聯戶」新模式,每名黨員聯繫5至10戶群眾,在每月「民情分析日」向村(社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同時,聯戶黨員、村警和網格員隨時為群眾提供民事代辦服務,成為群眾身邊最貼心的服務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poxDW8BMH2_cNUgbr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