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2020-04-29   無錫發布

近年來,無錫統一戰線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通過建立完善組織協調、考核引導、宣傳激勵三項機制,拓展「輸血」「造血」並重、「扶智」「扶志」結合、「同心」「博愛」共舉三種方式,積極整合統戰資源,凝聚統戰力量,發揮統戰優勢,打造具有無錫統戰特色的「3+3」精準扶貧模式,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建立完善「三項機制」,形成統戰扶貧工作合力

建立完善組織協調機制。把精準扶貧工作擺上全市統戰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全市統一戰線參與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協調機制,研究具體實施意見,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不斷強化對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實施統一戰線感恩社會光彩公益活動「百千萬工程」,推動建立光彩公益小組108個,開展扶貧幫困活動2000餘場次,惠及百姓約1.5萬人次。組織開展「百企幫百村」和「千企助千戶、聯企促富民」光彩公益圓夢行動,累計推進光彩項目490個,到位資金約81億元,形成了市各民主黨派、商會協會、民營企業、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

建立完善考核引導機制。注重發揮工作考核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把脫貧攻堅納入統戰系統各有關單位年度考核重要內容,納入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體系,納入黨外代表人士評先評優、政治安排和推薦使用的重要參考,同業務工作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落實、一體督查。探索「商會+黨建+結對村」工作法,把扶貧工作與商會黨建緊密結合,以黨建引領扶貧工作紮實有效開展。市各民主黨派把扶貧工作作為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作為評選優秀成員的重要標準,鼓勵引導廣大成員以多種方式投身脫貧攻堅工作。

建立完善宣傳激勵機制。大力宣傳統戰扶貧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和事跡,講好統戰扶貧故事,為脫貧攻堅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市無黨派知聯會常務理事、江蘇迅安律師事務所主任徐而迅主動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縣開展法律扶貧,相關媒體進行了深入報道,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首次舉辦「無錫僑界慈善之星」授榮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華人華僑和港澳同胞情系家鄉、造福桑梓的愛國熱情。錄製十集大型專訪紀錄片《光彩事業·公益無錫》,大力弘揚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的光彩精神。紅豆集團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與廣電、報業合作,開通專題網站,建立簡訊平台,出版《光彩事業簡報》,打造無錫「文化扶貧」品牌,創演《紅河谷》《英雄·瑪納斯》等大型民族舞劇榮獲「文華獎」。

二、堅持「輸血」「造血」並重,更加注重激發內生動力

精準實施投資扶貧。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通過「萬企幫萬村」活動把企業生產經營優勢與貧困地區資源優勢結合起來,搭建合作共贏之橋,加大產業投資力度,打造精準扶貧 「錫商品牌」。加強東西部合作,組團參加「青洽會」「西洽會」,援建新疆霍城和青海海東等民生項目254個,發展沙棘特色產業等66個項目,總投資達50億。遠景能源投資9.5億元,在海南建設光伏項目;振發新能集團投資超2億元,在寧夏、青海等地建設新能源項目;統一安裝集團投資1750萬元在青海西寧等三地設立三家分公司。產業開發式扶貧助推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同時又為企業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拓展了發展空間。

產業帶動就業扶貧。始終堅持以增強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功能為重點,充分發揮聯繫廣泛的優勢,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就業扶貧,以產業項目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經濟、支持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實現長久長效脫貧。紅豆集團投資9000萬元建設新疆霍爾果斯紅豆工廠,年產300萬件服裝,年銷售2億元,吸納當地就業員工323名,少數民族員工占80%以上,成為當地穩定的「就業工廠」和民族大團結的示範基地。加強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先後接收來自新疆阿合奇縣的500名柯爾克孜族同胞來錫務工,特別是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江蘇省首架少數民族復工包機順利接回135名柯爾克孜族同胞返廠復工,有效解決了貧困人口外出務工受阻的現實困難,有效防止了部分少數民族群眾因疫致貧、脫貧人口因疫返貧。

積極參與消費扶貧。促進貧困地區特色企業發展壯大,做好農產品外銷,有效激發貧困農戶種植養殖積極性,同時為貧困地區推廣宣傳發揮了作用。江陰法爾勝泓昇集團等民營企業家走進徐州睢寧探索搭建村企銷售平台,幫助結對村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把貧困群眾的農產品通過平台運作推向市場,助力「蘇南-蘇北」結對幫扶脫貧。在無錫南長街等「網紅打卡地」設立「消費扶貧示範點」銷售青海循化牛肉,通過《守望循化》等圖文視頻宣傳,進一步擴大西部貧困地區幫扶對象的知名度。

三、堅持「扶智」「扶志」結合,更加注重發揮智力優勢

調查研究有深度。積極探索脫貧攻堅的解決路徑,發揮統戰領域各方智力優勢,聚焦解決貧困地區「兩不愁三保障」等重點問題,開展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對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村進行摸底排查,詳細了解地情地貌、人口組成、貧困狀況、產業發展等情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扶貧對象,確保扶貧工作有的放矢。在青海循化等扶貧地區派駐掛職幹部,開展定點對口幫扶,深入了解當地扶貧實際需求。「萬企幫萬村」活動中,組織錫商專程赴貧困地區調研對接,接待新疆等地民營企業來錫考察,在互動交流和城市推介的同時,為扶貧開發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建言獻策有精度。智力密集是統一戰線的突出優勢。廣大統一戰線成員建諍言獻良策,相關意見建議直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成為重要決策參考。經過深入調研向貴州威寧提出建議,「產業發展中要以生態農業為引領,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條,建設生態循環農業」,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兼顧生態文明建設,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建議「把過去制約發展的山地變為旅遊優勢資源,激活全域山地旅遊發展」,為貴州山區脫貧發展帶來了機遇。市工商聯會員企業建議徐州新沂「打造以水蜜桃、美國山核桃特色種植為主的富民產業園」,探索「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模式,目前已建成連棟式大棚2萬多平方米,產業初步形成規模。

智力幫扶有溫度。助推貧困地區發展教育,補足師資「短板」成為脫貧攻堅的發力點之一。市各民主黨派發揮自身優勢,以「同心夢」為主題舉辦美術、體育等各類教師培訓班及「名師大講堂」活動,中超電纜等企業出資建設「方圓幫教中心」,提高貧困地區教學水平,通過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農工黨無錫市委為貴州大方、甘肅酒泉定向培訓醫療骨幹,把先進醫療理念帶到貧困地區;致公黨無錫市委力促無錫明慈醫院與循化人民醫院簽署協議,開啟「精準醫療」模式。選派江南大學等院校專家對農產品深加工給予技術支持,組織科技下鄉,開通電商平台,把智力優勢轉化為生產力,發揮技術支持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堅持「同心」「博愛」共舉,更加注重做好慈善公益

捐資助學送陽光。市各民主黨派設立「盟動心靈關愛基金」等、僑界設立「僑愛獎學金」、宗教界設立「慈善基金」、民營企業家設立「彩虹扶貧助學基金」等各類助學基金20多個,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援建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教學場所,捐贈大量圖書和教學設備。唐翔千、唐鶴千分別捐獻1000萬元設立「無錫市唐翔千卓越工程師獎」和「無錫市唐鶴千卓越青年文化創意人才獎」,九久投資公司連續20年向貧困大學生髮放「希望之星狀元獎」,共同譜寫了一曲同心扶貧的大愛之歌。

醫療救助送健康。針對疾病致貧返貧的重要因素,積極整合資源,開展免費義診、送醫下鄉、送藥下鄉等醫療扶貧活動。設立「明心心臟病救助基金」等,定向建設21個貧困村的村級衛生室,開展「幸福巴士」健康扶貧體檢項目,組織「同心康福」重大疾病免費救治行動,以「大健康」助力精準脫貧。利用醫療資源優勢建立遠程會診系統,有效緩解貧困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醫療技術相對落後的現實情況,一定程度解決了貧困群眾看病難的現實訴求。

幫困解難送愛心。捐資興建新型環保節能公廁助力「廁所革命」,實施安全飲水幫扶工程,修建貧困村文化活動場所,大力改善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宗教界開展「365日行一善」和「惠緣」愛心行動,持續打造宗教慈善品牌。設立「敬老愛幼」基金,捐建敬老院、完善老年服務設施、走訪慰問貧困家庭、改造危舊房,精準幫扶困難群眾。深入開展「同心」助老幫困和「同心致善」愛心助殘活動,每年開展各類社會服務活動30餘次,參與志願服務460餘人,服務困難群眾5000餘人次,捐贈款物合計約200餘萬元。

來源:無錫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