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管理理念:高效組織無不追求績效精神,領導者可以這麼做

2019-11-21     昌達財經課堂

德魯克語錄——組織的注意力必須集中在績效上。績效精神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建立高的績效標準,不論是團隊還是個人都應如此。

管理者的"終極使命"——績效

在德魯克的理念中,管理者的"終極使命"是績效。所謂績效,就是指成績和效益的意思。用在經濟管理活動方面,是指社會經濟管理活動的結果和成效。

作為管理者,他須對最終的績效負責,因為,績效是組織發展的關鍵,考察一個組織是否成功,就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們看來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績效。

因此,管理者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職責。如果管理者沒有追求高績效,那就意味著企業能不能達到目標,不能實現有效的管理,不能提高效率。

所以,德魯克在企業中強調樹立一種績效精神,即企業的一切管理活動都應圍繞著如何讓企業最大化地實現績效這個目的展開。而管理者應當將每個成員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並利用每個人的長處來幫助其他人取得績效。

管理者如何追求績效?

既然績效如此重要,管理者該如何去追求績效?

一、 制定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

即管理者應有不斷提升和改進企業、部門和員工三個層面的績效的思想。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管理者最好能制定一個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通過績效計劃、績效輔導、績效診斷、績效評價、績效反饋等幾個部分來對組織的績效做基礎的管理。

另外,管理者應當對組織機構需要培養哪些能力才能取得高績效具有非常清楚和明確的方向。

二 、管理者要注意溝通

在追求績效的過程中,溝通非常重要。因為,在實施績效管理體系時,無論哪個環節,都需要管理者同員工進行溝通。

例如,在第一個階段,即制定績效計劃階段,管理者為了能讓員工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達到的要求,就應當同員工探討績效目標和所安排的計劃。

這樣,員工通過參與,就會從內心產生認同感,也就更會努力去實現績效目標。

並且,在指導員工實踐目標時,管理人員若能及時同員工溝通,及時解決他們在資源、經驗、方法上的困難,就能讓他們獲得最直接的指導,順利完成目標。

三 、讓管理者和員工積極參與績效的實現

只有管理者同員工目標一致,給予員工關心和支持,並讓員工和管理者都能看到這種關心和支持時,整個組織才可能協調行動起來,共同去追求高績效。

但是在很多時候,在績效管理的實踐過程中,領導大都是在指示員工,而沒有積極地參與到整個過程中來,這樣很難贏得員工在心理上的歸屬,從而難以收到實際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e76lG4BMH2_cNUgiP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