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王張作霖的五虎上將①。土匪也講感情

2019-07-14   屁香屁香的史料館

中國古代出了個劉關張結義共同打江山的故事,後來歷代土匪或者軍事小團體,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只要有點野心,都會很自然的跟著學習一下。比如最初跟張作霖共患難的那幫難兄難弟,他們的結拜就屬於只講感情不講利益的,因為那時實在沒啥利益可講,他們構成了張作霖起家的老班底,主要是湯玉麟、張作相和張景惠三人;到了1910年,張作霖任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的時候,張作霖又搞了一次八人結拜。

張作霖入主北京後,為穩定局勢,團結內部,於1927年6月14日又搞了一次大結拜,參加人員共十二人,除第一次結拜中的吳俊升等五人外,又增加了七人,其中官職最小的是軍長。從中可以看出,這次結拜帶有很大的利益共同體的色彩,是典型的以利聚合的,利在人在,利亡則人消,並不是那麼牢靠。

第一猛將湯玉麟

湯玉麟是張作霖認識的第一個老兄弟,也是張作霖的救命恩人,忠實於他也反對過他。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的性格的話,那就是一個「猛」字。任何一個團體,這種打起仗來不要命的猛將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創業階段。當然,張作霖死後,湯玉麟的這個猛字就不夠格了,變得很惜命,比如日本人打進熱河他還帶頭逃跑,大約他的猛只是為了張作霖一個人罷。

湯玉麟綽號湯二虎,遼寧義縣人,比張作霖大四歲,因此張作霖喊他二哥。他出身貧寒,沒讀過什麼書,自幼靠打工為生,養得一身蠻力氣。後來落草為寇,成為錦西紅羅山的山大王,由於他好勇鬥狠,力量過人,在土匪火拚中玩起命來不要命,很快在綠林中崛起。1894年甲午戰爭後,一些潰散的清軍攜帶武器加入了他的隊伍,使其成為遼河流域的一個大杆子(結夥搶劫的土匪)。日俄戰爭之際,遼西一片混亂,為了自衛,湯玉麟成立了保險隊,他的保險隊天不怕地不怕,比他規模大得多的土匪如果招惹了他照樣被他咬一口,因此一般人也不願意去沾惹他。

土匪不敢惹湯玉麟,卻老是惹那時實力不咋樣的張作霖。湯玉麟奮不顧身地救過張作霖兩次:第一次是在趙家廟的時候。土匪金壽山偷襲,湯玉麟當時正好和張作霖在一起,他把張作霖年幼的女兒張首芳背在背上,帶著張作霖突出重圍,衝出來時只剩下八個人了;另一次是1902年初,金壽山再次糾集匪徒襲擊了駐紮在八角台的張作霖,危難之際,湯玉麟出兵相助,再次救了張作霖。從此以後,湯玉麟與張作霖合兵一處,緊跟著張作霖不離不棄了。

張作霖取得奉天省軍政大權後,提拔親信湯玉麟為第二十七師五十三旅旅長兼省城密探隊司令,率部駐紮省城。此時湯玉麟與張作霖產生了很大裂痕,原因是張作霖開始啟用新人。在張作霖看來,一幫老兄弟只能幫他打江山,要治理江山那還得靠讀過書的有識之士。為此,他重用王永江,任命王永江為奉天省會警察廳長,改革警務,整頓秩序,以安民心。王永江大刀闊斧的推進改革,還仿效日本的警察制度,在省城各地設立了派出所。但在省城滋事的往往是官兵,這些官兵有不少都是湯玉麟的嫡系部隊。他們自恃勞苦功高,根本不把小小的警察和派出所放在眼裡。於是,他們設賭開局,搶劫財物,打砸商店,欺壓良民,無惡不作。王永江嚴格依法辦事,處罰或拘禁了不少湯玉麟的人,還下令查封了湯玉麟及其軍隊開設的賭場,觸怒了湯玉麟。

湯玉麟希望張作霖撤掉王永江,但張作霖不肯。矛盾積累越來越深,事情也就越鬧越大。以前有老嫂子的時候,湯玉麟與張作霖也有過爭議,但是老嫂子趙春桂能夠做通雙方工作;現在老嫂子已死去多年了,況且湯玉麟認為老嫂子的死與張作霖也有關係,很為她抱不平,埋怨張作霖發達後冷落了原配夫人和兄弟們。

1917年春節期間,湯玉麟等諸將宴請省內長官,故意不請王永江。張作霖見王永江沒到,大為不滿,質問為什麼沒請王永江?說我張作霖看上的人,你們總是反對。我這次用定這個姓王的啦!誰反對誰就辭職。湯玉麟不信邪,說辭職就辭職。雙方發生口角,不歡而散。

應該說,看在老兄弟的面子上,張作霖對湯玉麟那是能容忍儘量容忍了。此時的張作霖位高權重,一般人誰敢當面和他吵架?也只有湯二虎了。可惜的是湯二虎不知進退,又去糾集了一些人,擬好呈文去見張作霖,要求罷免王永江,否則全部辭職。性格倔強的張作霖豈是別人能威脅得了的?他看都沒看就將呈文撕了個粉碎,並破口大罵湯玉麟。湯玉麟和他對罵起來。回到旅部後,他又揚言要武力拘捕王永江。此時正是馮德麟與張作霖較量的緊要關口,一心想取張作霖而代之的馮德麟公開聲明支持湯玉麟。這下子觸犯了張作霖的底線了,對張作霖來說,兄弟吵吵架罵罵娘都可以容忍,但是與外人勾結性質就不一樣了。用不了三五下,張作霖就分化瓦解了湯玉麟的部隊。湯玉麟只好離開奉天回到新民,如同老嫂子一樣,回到了當初他們的起點。

與對待結髮之妻趙春桂的態度不一樣,張作霖對湯玉麟實在稱得上是仁至義盡。中國的古書總是說「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看來是有道理的。畢竟妻子沒了可以再娶,而兄弟沒了就很難再找到一個合適的了。冷靜下來的張作霖也有些後悔,他向湯玉麟修書一封,言辭懇切,讀來很讓人感動。信中說道:「人生最寶貴者,莫過於生命。昔當患難之時,誓同生死,偶以言語之差,視同陌路。我兄向重義氣,今乃不念前情,不思舊雨,決心離去,此弟深為不解,亦最為痛心者。」

然而湯玉麟還是不肯回去,寧願上山做大王。此後又投到張勳手下做了一個營務長的小官。張勳復辟失敗,湯玉麟跟著成了被通緝的要犯,好不容易從北京逃出,回到義縣老家,已是窮途末路,一蹶不振。關鍵時候還是張作霖幫了他一把。張作霖不計前嫌,親筆給湯玉麟寫了一封信,讓其回來繼續效力。湯玉麟立即趕赴奉天,老哥倆見面抱頭痛哭。經此一事,湯玉麟明白了世上還是張作霖對他好,離開了張他啥都不是,因此對張更忠心了。此後湯先後出任第十一混成旅旅長、第十一師師長、第十二軍軍長,直至最後晉升為熱河省都統。

最穩健的張作相

張作霖的第二個結拜兄弟就是張作相。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的最大特點那就是「穩」,雖然在八人結拜中他的年齡排在最後,但他卻是八人中最穩的,老成持重,謀定而後動,因此最讓張作霖放心。張作霖後期的軍國大事,在孫烈臣死後基本上都委託於他,成為須臾不可缺少的股肱大臣。

張作相,字輔忱,遼寧省錦州人,1881年(光緒七年)生,比張作霖小6歲,是八人結拜中的老小。此人於1901年率20餘人到新民府八角台投奔張作霖,與張作霖的人馬合在一起,拉起了一支擁有200多人的保險隊。張作相和張作霖並非一家,更不是親兄弟,只是名字偶然巧合,這讓張作霖很高興,於是結拜為兄弟。1902年清廷收編,張作霖被任為新民府游擊馬隊管帶,張作相為哨官。1912年9月張作霖部改編為奉天陸軍27師,張作相任該師炮兵團長。 1917年代任奉天陸軍第27師步兵第54旅旅長,後代理奉天陸軍第27師師長。1919年初,升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兼衛隊旅旅長、奉天警備總司令,仍代理奉天陸軍27師師長。同年秋,實任27師師長,晉升陸軍中將。1922年春,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張作相兼任鎮威軍東路第一梯隊司令,進駐永清。奉軍戰敗,退駐榆關,北洋軍閥政府趁機對張作霖撤職查辦。張作霖心情沮喪,懷有下野之念,急召張作相密商後策。張作相勸張作霖不要下野,並集合各軍,在榆關背城一戰,使奉軍轉危為安。 1925年,張作相代任吉林軍務督辦兼吉林省長,晉升陸軍上將。同年冬,郭松齡倒戈反奉,兵敗被擒時,張作霖擬將跟隨郭松齡倒戈的將領一律處死,參與決議的奉軍將領大多贊成,只有張作相一人力排眾議,分析時局,曉以利害,提出建議,最後張作霖聽取了他的意見,避免了奉軍內部的大殘殺。1926年張作霖下令東三省種植鴉片,以籌軍餉。張作相以種植鴉片流毒太深,向張作霖陳明利害另籌餉源,才使鴉片種植沒有在東北大規模鋪展開來。

張作霖被炸身亡後,在時局混亂、人心不穩、日本人又窺伺在旁的情況下,張作相力排眾議,堅持讓張學良出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自己甘居副職輔佐。從而安定了局勢,順利完成了張作霖的權力交接。

可以說,張作相作為張作霖的結拜兄弟,是最忠心耿耿又沒有私心的一位,在一眾結拜兄弟當中,他起初並不引人注意,但在張作霖的後期,他的影響卻越來越大,起到了安邦定國的作用。特別是當張作霖和吳俊升被炸身亡後,如果沒有張作相這位老臣在關鍵時候力撐危局,東北可能早就亂成一團從而給了日本人以可乘之機,東北也許早就落入日本人之手了,所以張作相可以說是功在千秋。

張作相之所以能在張作霖後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要緣於張作霖後期時局動盪。張作霖前後兩次入關到最後都是鎩羽而歸,及至被炸壞身亡,每次都關係著東北的生死存亡,因此以「穩」字為特徵的張作相此時最能發揮他的作用,體現出其安定人心穩定局面的高超能力。這與湯玉麟的猛恰恰形成對比。湯之猛用於創業則可,用於守成則難,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張作霖前期頗多倚重湯玉麟,而後期則相應減少了許多,這才引起了湯的不滿。根本原因,其實都是性格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