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市場發力山東,洋河30億吊打魯酒,外來酒綜合實力第一

2019-08-10     蒲葦7

洋河在山東處處開花

從各個地級市場表現看,洋河在山東無亮點市場,而30個億的銷售額說明在山東18地市洋河銷售額很均勻。換句話說,這30億元的銷售額平均在山東每一個地市。做市場的人都明白,如果想在山東這樣縣縣有酒企的市場中,能夠保證每一個地市都能有過億的銷售,終端陳列、廣告宣傳及意見領袖等方面的投入不僅力度大而且持久。

單個市場過億說明對市場洞察入微,假以時日,只要加大投入,以更靈活的營銷方式去針對每個縣或每個市去打壓競爭對手,競爭對手一旦出現戰略失誤,洋河就會迅速在一個地級市場從1個億變成2個億甚至5個億。

洋河在山東產品豐富

山東酒企的主流產品均在百元以下,百元以上雖有產品但暢銷的不多。洋河在山東有藍色經典及夢系列搶占商務、政務市場,但是洋河並沒有放棄魯酒所擅長的三五十元的大眾消費市場,有20多元藍優、30多元洋河大麴及70多元青瓷等產品加以應對。

洋河與茅台、五糧液等企業不同,它的低端產品在山東有著廣泛的群主基礎,在山東本土產品面前競爭優勢明顯。瀘州老窖雖然在山東表現也不錯,但瀘州老窖的貼牌產品太多,價格體系混亂,中低端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不如山東本土品牌。但是,可以不誇張的講,洋河在鄉村市場的滲透也強於大多數魯酒企業。在筆者濟南老家某鄉村,白酒酒企給終端店做門頭的不多,但是洋河大麴的廣告牌已經隨處可見。

洋河在山東戰略狠辣

眾所周知,洋河營銷水平很高,落地執行能力很強。在山東,洋河營銷看起來像口感綿柔般的溫柔,其實卻如入口時「一線喉」般的火辣。從戰略上看,洋河希望山東酒企保持既有格局,誰也別有能力離開自己的根據地市場,洋河憑藉品牌、酒質及營銷等方式慢慢耗下去,直到最終取得勝利。如果哪家酒企坐穩了根據地市場,準備向外拓展,洋河會說,不好意思,我準備全力做該酒企的根據地市場。既然根據地市場受到威脅,外埠市場開展不順,該酒企受挫,就會喪失走出根據地市場的勇氣。

洋河走過的路,其他酒企不好走,洋河就用這種「圍魏救趙」加「囚籠戰術」困住了一家又一家的山東酒企。有魯酒企業老總告訴筆者,洋河在山東的菏澤及棗莊市場發展頗不順利,但卻持續投入最大,這是因為菏澤的花冠,棗莊的今緣春是魯酒陣營中最善於做現代營銷的企業,其戰術打法與洋河類似。

魯酒大佬的「清場式」反擊,可行嗎?

洋河能夠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從低谷崛起,快速趕超瀘州老窖、劍南春,逼近五糧液等傳統大佬,就充分說明它的不同及可怕。洋河在山東已達到30億的規模,還不是山東市場第一,但是論綜合競爭力,洋河已經當仁不讓的、真正的「第一」。「羊」已變成了「狼」。這匹狼已經聚集強大勢能,做好了向下俯衝的準備。

據了解,作為「新江蘇」戰略的核心市場,現在從營銷的組織結構上,洋河已在山東每一個地級市均設立了辦事處,並配有專門的業務人員對經銷商進行「多對一」的指導,很多地方的經銷商已設立到鄉鎮一級。可以說,洋河立足山東市場的一場海陸空攻堅大戰已經全面展開。

現在的白酒市場已經從擴容式增長轉變為擠壓式增長,對於洋河在山東市場的強勢表現及「新江蘇」戰略,魯酒企業並不是毫無知覺。只是絕大多數魯酒企業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內、堅守根據地市場的戰略,而且根據地市場也看似「固若金湯」,所以在早幾年,對於洋河在自己地盤上一兩千萬的銷量是「看不見,看不起,不重視」,而現在對於洋河少則七八千萬,多則「一億四五」的規模則是「沒辦法、沒脾氣」。

但是,並不是每一家魯酒企業對洋河都「沒脾氣」,畢竟山東也是藏龍臥虎之地,十億以上體量的白酒企業就有四五家之多。就在前幾天的一次飯局上,某重量級魯酒企業老總向筆者透露,在「自己的地盤」上,他們已經拿出了「針對洋河」的「切實可行」的「清場式」反擊戰略,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市場」將見分曉。

洋河在山東市場淘金30億,用了不少於「十年」的時間。但是,對於魯酒大佬而言,根據地市場就是生命線,側臥之榻,豈容他人酣睡。「保衛生命線」已經刻不容緩。這位魯酒老總的心情筆者可以理解。但是洋河可並沒有酣睡,而是時刻保持高度清醒和高強度的攻擊能力。洋河不是溫柔的「羊」,而是充滿戰鬥意志和鬥爭經驗的的「狼」,新一代的消費者的選擇也不會僅僅局限於家鄉品牌,產業發展的大趨勢是傾向于洋河的。因此,不是想「清場」就可以「清場」的。

未來,在不經意的某一天,在山東某一個縣、某一個鎮,某一條街道,洋河與魯酒地產品牌之間一場高烈度的「絞肉戰」都會隨時爆發。山東白酒市場將成為繼「河南」、「安徽」之後,新國酒洋河的又一個主戰場。對洋河而言,這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而多數魯酒企業則不一定能夠適應這種「絞肉機」式的新常態。但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亘古不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1LtfWwBvvf6VcSZFh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