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推理小說永遠擁有一大批忠實的讀者,這種痴迷不分老幼、無論東西。很多懸疑推理書迷,都有自己鍾愛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柯南道爾、愛倫·坡、奎因、松本清張、江戶川亂步、雷蒙德·錢德勒、勞倫斯·布洛克、東野圭吾……作為資深懸疑推理迷,他們都是我的心頭摯愛,但最難割捨的其實還是中國自產的推理大師——狄仁傑。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劇照
這些年,狄仁傑的探案故事重新火了起來,功勞應該算給荷蘭漢學家高羅佩,他發掘並塑造了這個「中國的福爾摩斯」。上世紀40年代,很多中國人開始喜歡讀西方的偵探故事,這讓沉迷中國文化的高羅佩感到疑惑,他不斷提醒身邊的中國人,你們有如此出色的偵探故事——《狄公案》,為什麼還會喜歡哪些粗糙的西方偵探故事呢?
高羅佩
正是因為高羅佩的努力,「神探狄仁傑」的故事才會最終發揚光大。這幾年,狄仁傑的故事改編成影視作品的越來越多,《神探狄仁傑》里,「元芳,你怎麼看」爆火網絡是個證據,徐克導演一連推出三部狄仁傑主題的電影,也是精彩紛呈。
前陣子,我還帶孩子看了最新一部徐克的「狄仁傑」系列電影《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電影院裡,兒子突然問我:「媽媽,狄仁傑是個和尚嗎?」我有些疑惑,他說:「如果他不是和尚,為什麼住在寺里呢?」
我恍然,小傢伙問的是狄仁傑工作的地方「大理寺」,想破解這個謎題,我們要從今天了解的「寺」字入手。
首先,我告訴孩子,大理寺可不是一處寺廟,而是古代官署的名稱。大理寺是古代王朝里掌管刑獄案件審理的地方,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它的最高長官叫作大理寺卿,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的院長。
為什麼掌管刑罰的官署稱之為「大理」呢?首先它跟旅遊勝地大理沒有關係,其次,還是要從漢字入手來理解。
在古代,人們把掌刑的人稱為士師,又稱之為理。「理」這個字,其實和玉器有關,《說文解字·玉部》說:「理,治玉也。」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雕琢玉器,就叫作理。想要雕琢玉器,必然要把玉料從璞玉石里剖出來,然後依據紋理和形制來進一步雕琢,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里說:「鄭人謂玉之未理者為璞。是理為剖析也。……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於無憾而後即安。是之為天理。是之為善治。」
治玉的過程和推斷、了解天底下的事物一個道理,要了解背景,推理情勢才能做到妥帖周到,維護國家機器正常運轉也是如此,需要熟悉各類法律法規的人以及相關的機構來維持社會秩序,所以,這種機構便被稱之為「理」。
大理寺的名稱最初是漢景帝時定下來的,他在理之前加又了「大」字,指的是大理寺這個機構審判的都是比較重要的案件,能驚動大理寺的案件常常都會牽涉王公貴族。電影里,狄仁傑偵破的案件都是驚天大案,這樣的故事也才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然後,我們就要來看看「寺」這個字,它其實頻頻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官署名中,除了今天說的大理寺,還有鴻臚寺、光祿寺等。
在中國古代,朝廷是擁有執法權力的地方,所以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官署都會加上「寺」——用來表示朝廷或衙門。而到了隸書石則將「寺」字篆文的「止」寫成了「土」,「寺」自此之後便保留了這一寫法。
那麼「寺」又是怎麼成了寺廟的呢?《廣韻》給出了很好的解釋,它說:「寺,漢西域白馬駝經來,初止於鴻臚寺,遂取寺名,創置白馬寺。」
如果大家去洛陽旅遊,一定要去看看白馬寺,它號稱中國第一古剎,它的命名源於白馬駝經的歷史。
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印度有兩位高僧與東漢使者一同用白馬馱載著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極為高興,親自接見兩位高僧,並安排他們住到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鴻臚寺。第二年,漢明帝下令在洛陽西雍門外御道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一事,便給這處僧院取名為「白馬寺」。本取「鴻臚寺」之「寺」字,殊不知這一命名競使得「寺」有了另一個意義——中國寺院的泛稱。從此以後,中國的佛教僧院就開始用寺來命名了。
講到這裡,我告訴孩子:現在你明白了吧,前兩天你才背過杜牧的《江南春絕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等春天到了,我們如果去南方旅遊,在煙雨之中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各種寺廟了,但這裡的寺廟裡更多是青燈古佛,沒有那麼多懸疑的故事了。
-END-
作者 | 荷馬識字,專欄作家,大學教師。一個讓孩子感覺到文字溫度的媽媽,尋找文字里的故事,認識故事裡的漢字。
責編丨杜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