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是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同時也是俄羅斯偉大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有著「俄羅斯音樂之父」之稱。他的音樂是俄羅斯文化在藝術領域內的最高成就之一,其作品帶有民族色彩的同時更是充滿了對人類、自然的熱愛與思考。
1875年冬,柴科夫斯基應聖彼得堡文藝月刊《小說家》編輯尼·馬·貝納德之邀請,為該雜誌創作12首作品並與出版月份相對應,同時與十二個月的節氣特徵相聯繫,且附上俄羅斯詩人所作的詩。這次別出心裁的約稿,牽動了作曲家對俄羅斯人民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1876年,終於促成了這部著名而獨特的鋼琴套曲《四季》的誕生。《七月——刈者之歌》是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第七首作品,也稱「七月」。
《七月——刈者之歌》July—Song of the Reapers
「肩膀動起來呦!手臂揮起來呦!讓晌午的薰風,迎面吹過來呦!」——阿·柯里佐夫
這是《七月——刈者之歌》的題詩。這首詩在我們的面前展開了一個美麗絢爛,驕陽似火的七月。走進七月,人們仿佛才真正來到了炎熱的夏季,讓人難熬。
這個月份是俄羅斯人民最忙碌的季節,農民要收割莊稼和準備牲口過冬吃的草。人們正拿著鐮刀從遠處走過來,一路高唱著歌謠。馬不停蹄地揮舞著鐮刀,迅速而又有條不紊地割著草。人們那歡聲笑語、揮灑汗水的勞動場面好像就在眼前。大家口中的勞動號子,大聲地呼喊著,不斷地鼓舞著大家的勞動熱情和鬥志。當忙碌的割草勞動接近尾聲時,人們仍保持著勞動的節奏,哼唱著民間歌謠,好像看到了年年作物豐收的景象。這,也為柴科夫斯基帶來了靈感:我喜歡你,多彩的七月;我喜歡你的火辣,喜愛你的執著,喜歡你變幻莫測的天空,當然也喜愛你坦誠的本性。由是,柴科夫斯基欣然舉筆創作了這首動聽的《七月——刈者之歌》。
《七月——刈者之歌(割草人之歌)》中的這個「刈」字,指的是割草或者是收割穀類的意思,而《刈者之歌》以民間生活寫實 (農民們割草的情景)為題材、以民歌旋律創作的具有查爾塔斯舞曲風格的一首鋼琴小曲,此作品不僅描寫了俄羅斯農民不怕夏日的酷暑,辛勤勞動的形象,歌頌了俄羅斯農民在勞動中所表現出的那種質樸、樂觀、豪爽的精神特質。而且,柴科夫斯基運用生機勃勃的音樂語言對勞動者進行生活寫實,抒發了內心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
.鋼琴曲《七月一一刈者之歌》,4/4拍子、降E大調、快板,曲式結構採用的是帶有尾聲的再現單三部曲式,屬於小型曲式,是音樂作品中最常見的曲式結構之一。其表現手法靈活,結構完整可運用於不同題材形式。全曲共56小節,總體由首部(A)、中部(B)、再現部(A')和尾聲四個部分構成。也就是A樂段(第1-14小節)是由兩個樂句組成,分別為a、a『;B樂段(第15-36小節)由兩個樂句組成,分別為b、c;A´樂段(第37一50小節)是A樂段的動力再現;尾聲部分(第51-56小節)類似於一個樂句。
A樂段(第1-14 小節),從整體上看是由兩個7小節的樂句組成的,每句又可分為3+4小節的兩個樂節。從旋律的發展手法來看,每句的前5小節旋律在高聲部,第一樂句後2小節旋律在低聲部,第二句後2小節旋律依次在內聲部和低聲部。該樂段的調式調性布局是bE-c-bE。樂曲一開始就運用大調,先從bE上展開,和聲建立在降E大調上,最後2小節已轉入平行調c小調,為開放性結構。在和聲配置上,持續音的靈活運用較具特色。作者用主和屬雙持續音貫穿整個段落。其情感色彩明亮開朗,音樂直接乾脆效果近似勞動號子,聲音結實飽滿,和聲明亮。
B樂段(第15-36小節),是對比型的中段。在這部的開始作調式調性的對比,使樂曲進入了平行小調c小調,此時音樂從民歌旋律轉向帶有舞蹈性民謠風格,產生一種委婉感情色彩的同時音樂逐漸走向高潮,那號角般的音型和音調與A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段樂曲由b+c兩個樂句組成:第一樂句b由4+3兩個不等長的小句組成,低音聲部是主三和弦分解式的固定音型的跳音,整句的低音建立在主持續音上;第二樂句c由4+4兩個小句和7小節的擴充組成,這個擴充的功能相當於屬持續性質的連接。最後,調性轉回降E大調。其節奏輕快活潑,展現了農民們歡樂的割草情景。
A´樂段(第37-50小節),是A樂段的變化重複,結構相同。樂曲回到了降E大調,相比之下的和聲豐富音樂形成了變化再現。變化之處在於高聲部的旋律在長音處做了分解和弦的填充,在織體上加強了內聲部的復調化處理——出現了三連音的流動固定音型,同時低音在降E大調的主音和屬音上交替持續。此時調式調性進行的回歸使音樂作了首尾呼應,音樂情緒開始變得平緩。A´樂段與A樂段相比較,具有裝飾性變奏特點,內聲部三連音節奏輕快,一直延續到樂曲的尾聲。
尾聲(第51-56小節),這6小節順應再現段的材料延伸發展而來,前3小節內聲部延續三連音的節奏律動,右手主和弦柱式長音,低音為屬主的進行,和聲配置為輔助式進行,預示著音樂的結束。
《四季》在鋼琴上描繪的是俄羅斯的風土人情,它創造出一種抒情的意境。音樂表現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繫的自然景象:季節的周而復始,到處生機盎然,動人而又充滿詩意的同時表達了柴科夫斯基性格開朗的一面以及對幸福的追求與渴望、幻想與沉思、歡樂與豪情壯志。
鋼琴曲《七月——刈者之歌》音樂樸實充滿活力,描繪農民扭轉肩膀、揮動手臂、彎腰擺力、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音樂風格情緒高漲,具有民間歌曲的率真、爽明的風格。表現出人們對於豐收的喜悅心情。
鋼琴曲《七月——刈者之歌》是一首以勞動者收穫情景為題材的風俗性小品。音樂以俄羅斯民歌為基調,表現了勞動者開朗、朝氣蓬勃、富有活力的精神風貌。首部像一首淳樸的民歌,兩個七小節的樂句,顯示出不對稱結構的俄羅斯民歌的特徵;中部更像一首勞動號子,以兩拍為一個周期的強弱交替,左手連續不斷的固定低音,仿佛模擬著人們勞動的節奏,一遍又一遍不停的勞動著,而豐滿的和弦旋律表達出農民自豪情感,他們正在為自己的勞動高歌呢;再現部,用三連音的流動音型作為裝飾,為熱烈的音樂氣氛增添了幾分輕鬆快感。
鋼琴曲《七月——刈者之歌》,這是一首典型的民歌旋律,最後民歌主題升華為一種「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雲飛」的意境。這首樂曲充滿了查爾塔斯舞曲風格,描寫了田園清爽的氛圍,讓人在炎炎夏日仍然可以感受到一絲清涼。這炎炎的夏日,也帶來了別樣的風景:七月,我們很多小朋友都迎來了快樂的暑假,願大家盡情的享受這美好的夏日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