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想要好好享受美食,
你就得有一副好牙口,
因為保不齊哪一天,
你會碰上一種讓你磕壞牙也咬不動的食物。
那麼,如果要評選世界上最硬的食物,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有人說,是傳說在二戰時期,
砸死過德軍的蘇聯黑麵包;
有人說,是一棍在手,
天下我有的法國大法棍;
但實際上,
目前享有「世界最硬食物」頭銜的,
是一種叫柴魚的食物,
或許你可能沒有聽過它,
但你肯定見過或吃過它,
那就是章魚丸子上面的碎薄片。
柴魚既然號稱世界上最硬的食物,
自然必須有點證據,作為對比,
法棍和黑麵包雖然硬,
但牙口好的勉強還能咬動,
再不行泡點湯水也能軟些。
但柴魚卻始終一硬到底,
如果你想將柴魚做成柴魚花,
你可能需要花力氣去刨。
是的,就像木匠刨木頭一樣,
你需要用一個刨子才能解決一條柴魚。
完整的柴魚不僅咬不動,
甚至如同練了金剛不壞神功,
硬度比木棍還高。
甚至曾有人將一條柴魚打磨成了刀的形狀,
然後用它來到處切割,
易拉罐在它面前就是張薄紙。
那麼問題來了,
這種硬到令人髮指的食物,
到底是什麼製成的呢?
其實柴魚通常是將齒鰆、鯖魚、
鮭魚、金槍魚、鰹魚等經過熏干、
生霉、晾曬等工藝製成的魚乾。
而在眾多的原料魚中,
最常被使用的就是鰹魚,
因此很多時候柴魚也被叫鰹節。
鰹魚死後被製成了硬邦邦的柴魚,
但它生前其實也不是個善茬。
鰹魚號稱海洋里的多動兒,
因為特殊的身體運轉機制,
它們需要要海里不停地運動,
一定停下來就會窒息而死,
簡直就像傳說中穿了紅舞鞋的女孩。
而且鰹魚還是一個敏感的傢伙,
平時它的腹部是純銀白色的,
但只要到了繁殖期或者剛被釣起掙扎時,
腹部就會出現橫向的斑紋,
有點像河豚,一遇到刺激就會變身。
或許也是因為天生好動的原因,
導致鰹魚的魚肉滋味非凡,
自古就深受人們的喜愛。
第一個是每年的3月到5月,
此時的鰹魚被稱為「初鰹」,
第二個是每年的9月到11月,
此時的鰹魚被稱為「秋鰹」,
兩者之中以「初鰹」最受歡迎,
日本人甚至為了吃它拼了老命。
這真不是開玩笑,據說在江戶時代,
日本人因為沉迷鰹魚刺身,
導致頻繁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但是我們知道,日本就好生魚片這口,
不讓吃還不如不活,於是當地人苦思冥想,
最終發明了鄉土料理「土佐造」,
就是將鰹魚片表面微烤,
裡面還是生肉,以此來瞞天過海。
有些人為了吃鰹魚不要命,
還有些日本人為了鰹魚實力單身,
據說因為鰹魚太美味,
古代日本人將吃鰹魚,
視為一種很有面子的行為,
於是紛紛想辦法吃鰹魚。
但鰹魚並非人人吃得起,
因此不少窮人砸鍋賣鐵、
四處借錢也要吃鰹魚,
實在湊不到錢怎麼辦?
就有人將自己的妻子抵押出去,
換到錢後跑去吃鰹魚。
可見為了吃鰹魚,日本人真的太拼了,
其實不止百姓愛鰹魚,
古代武士階層也喜歡,
除了鰹魚乾適合做行軍的軍糧,
還因為日語「鰹」的發音,
和「勝利」一詞諧音,所以被視為吉祥物。
在日本,鰹魚的吃法很多,
比如製成刺身、壽司和罐頭,
但最主要的還是做成柴魚。
因為日本很多食物都需要湯,
而柴魚花最常用來製作鮮美高湯,
日文叫做「出汁」,
所以這種硬到不行的食物,
卻是日本人日常飲食不可缺少的靈魂。
當然這種食物在中國是比較少人吃的,
因為我們不缺能製作高湯的食材與方法,
相比之下,
日本人卻幾乎已經離不開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