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男子,深夜心梗離世,2種食物吃太多,血管遲早"堵"死

2019-11-22     醫線天

深夜,一輛救護車拉著一位肥胖男性患者,匆匆進了醫院。

據了解,男子有高血壓病史,但是從不按時服藥,事發前還正在火鍋店大快朵頤。

醫生趕緊為患者做了心臟CT檢查,發現心血管多條堵塞嚴重,確診急性心梗發作。

因為病情惡化嚴重,雖然醫生全力搶救,最終患者還是不幸離世。

據了解,男子今年32歲,名叫大壯,體型也和名字一樣。

他非常喜歡吃火鍋,配上啤酒,讓他欲罷不能,基本上每周都得吃好幾次。因此血壓都開始升高,醫生早就勸他飲食清淡點,儘量戒酒,但他從不當回事。

事發前,他在享受心愛的火鍋時,突然胸口一陣劇痛,接著就不省人事了。

醫生嘆息道:這2種食物吃太多,血管遲早"堵"死。

食物1:火鍋

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2頓。

火鍋雖然美味,但是含有大量的油脂,會導致血液中甘油三酯等含量升高。

而常見的涮菜中,更是有很多富含膽固醇,這些都會導致血脂粘稠,增加動脈斑塊形成的幾率。

管腔空間不斷被壓縮,血液流通不暢,不能及時供應給身體各處,也不能順利回歸心臟,會加劇心肌缺血,誘發心梗。

食物2:啤酒

酒精是世界公認的1級致癌物,研究發現,酒精會使大多數的過度飲酒者左心室肥大,舒張功能減低及收縮功能障礙。

經常喝酒,會刺激血管壁損傷,加速動脈斑塊剝落,堵塞血管。

喝酒時交感神經興奮,血壓也會隨之升高,威脅心血管健康。

睡覺時出現3種異常,八成心梗要上身,要警惕

異常1:胸痛難忍

出現胸部疼痛,是心梗即將發生前的一個典型的症狀。

一般表現都較為相同,在胸骨正中間的位置,稍微偏左一些,會有疼痛感,嚴重的人,會有瀕死感,壓迫感。

一般持續時間在5-15分鐘或以上,往往在夜間會瞬間疼醒,此時不要拖延,建議立刻撥打求救電話。

異常2:睡覺時手腳冰涼

手部和腳部是人體最兩端的位置,這兩處的血液循環想對就會比較慢。

在晚上的睡覺過程當中,我們的身體會逐漸的產生熱量,手腳應該都非常的暖和。

但是如果你此時還感覺到手腳冰涼,這可能是你的血管已經出現了血栓或者是心臟產生了異常。

此時一定要重視,不要拖延病情,誘發心梗、腦梗塞等疾病。

異常3:喉嚨不適

臨床上,一多半的患者在心梗發作前,會出現喉嚨不適。

往往表現為喉部有緊縮感,就好像有人扼住脖頸,喘不過氣來一樣,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胸悶、大汗淋漓等症狀。

預防心梗,做好"2補、2忌",心臟更健康

2補

1、補充玲雁菊

血脂粘稠的人必須多喝水。喝水的同時,還可以加入一些有益血管健康的茶,促進脂質分解,降低血脂濃度。

玲雁菊,是降血脂的"小幫手",它富含Anti-Oxidants及植物甾醇。

堅持服用,可加速膽固醇向膽汁的代謝,增加脂蛋白酶活躍度,加速甘油三酯分解,從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降低血脂,減少血栓形成。大家可以每天補充,不僅可調節血脂水平,而且對高血壓、高血糖也有調節作用,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2、補充運動

長時間的久坐不動,會減少下肢血液流動,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一旦血栓脫落成斑塊,隨著血液流動到心臟,就會造成心梗,引起死亡。

所以,平時不要太懶惰,再忙也要適當的起身運動,多散散步、多走動走動。

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預防冠心病的效果。

2忌

1、忌熬夜

熬夜是心臟的大敵,研究顯示,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為高負荷狀態,血管收縮和免疫調節功能也會出現異常。

這時,熬夜者可能會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也大大增加,加大了心梗的發生幾率。

2、忌高壓

有數據研究顯示,在心臟性猝死的病人中,絕大部分都是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因此預防猝死最需要重視的就是防治冠心病、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

高血壓者要避免不按時服藥的習慣,平時多監測血壓,這樣有助於預防疾病的發生。

為防止發生室顫,心梗發作後應該按照"靜、臥、呼救、吸氧、服藥"8個字來做。

靜:發病後患者應該冷靜,儘量避免緊張和焦慮;

臥:然後就地採用臥位或半臥位休息;

呼救:同時立即呼叫有除顫設備的專業急救人員(撥打"120"急救電話);

吸氧:有條件者可以吸氧;

服藥:同時服用相關藥物,常用的有效藥物是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u06lG4BMH2_cNUghr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