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傳在浠水北部華桂山腳下,住著一戶肖姓人家,夫妻二人勤勞善良,老來得一女,人稱肖姑娘。
肖姑娘自幼聰慧伶俐,但體弱多病,雖多次看郎中,總不見好。
後來有一佛門「高人」指點說,肖姑娘有佛緣,要想保住性命,必須終生住廟,不得婚嫁,而且一年內每個月不能住同一座廟。
這樣,就建造了12座廟,因為閏月,最後在現今團陂鎮十三廟村廟崗山上建造了第十三座廟。
十三廟地名亦由此傳開。
十三廟廟門牌匾
十三廟因地處華桂山、巴水河、義水河交接處,是浠水、黃岡(今團風)、羅田三縣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浠水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
成立十三廟農民協會
大革命時期,受黃岡陳策樓農民運動的影響,浠水的農民運動在明家洲、朱泗橋、十三廟等地蓬勃開展起來。
1926年春,十三廟農民朱漢卿到黃岡馬伏沖,會見在馬伏沖小學教書的農運骨幹分子舒健秋,商談農民運動之事。舒健秋向他介紹了湖北農民運動的形勢和省黨部《農民運動決議案》《農民協會章程》等政策。朱漢卿回家後,串連王煥卿、王竹先、王富祥等人,發動王畿、徐濟民、陳濟黎等親串親、鄰串鄰、親朋串友人,秘密地成立十三廟地區農會組織。同年9月,十三廟農民協會成立,登記入冊的農協會員200餘人。之後,農民運動又迅速發展到華桂山腳下的袁家沖。
1927年初,浠水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召開後,全縣成立了12個區級農會,22個鄉級農會,其中北一區十三廟農民協會,負責人徐濟民。3月4日至22日,湖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武昌召開。省農代會期間,浠黃羅三縣農民運動研究會在三里畈成立,還舉行3萬多人參加的慶祝集會和盛大的遊行示威活動,鎮壓了黃泥畈惡霸土豪徐澤甫。
成立十三廟黨支部
1927年初,中共浠水特別支部召開了黨的秘密會議,著重討論了國民革命與階級鬥爭的關係問題,作出了動員農民打倒土豪劣紳,擴大黨的隊伍等決議。會後,張翼南到十三廟一帶發展王畿、陳濟黎、史耀華、王育恩、徐濟民等人入黨,建立十三廟黨支部。後又吸收王富祥、王越、何棟材、徐坤生、徐榮等人入黨,將十三廟支部分為十三廟、尤河咀、夏家沖3個支部,共有黨員30多人。
工農革命軍第六軍在十三廟
1927年10月,中共浠水縣委委員張翼南秘密到十三廟,派王畿、史耀華、何政等人去黃岡找鄂東特委接關係。關係接上後,王畿等人在烽火山聽取了八七會議精神傳達。從此,浠水縣黨的工作由黃岡縣委領導,中共八七會議精神也迅速在浠水得以貫徹落實。
12月30日晚,史耀華、王畿等人參加了黃岡回龍山暴動。不久,史耀華、王畿等人又參加了楊鷹嶺萬人大暴動。為了鞏固勝利成果,根據中共湖北省委指示,以兩次暴動中浠水、黃岡、麻城三縣的30名骨幹成員(其中浠水籍12人)為基礎,組建了工農革命軍第六軍。
前左二為史耀華
1928年1月14日,第六軍浠水籍的史耀華、何政、許適存等16人,打聽到麻城徐古(今屬新州)有個姓魯的國民黨團長,帶了槍枝子彈回家過春節。史耀華等人當晚衝進魯家,繳獲手槍1支,長槍2支,子彈200餘發。5月17日,第六軍副軍長許士林從黃岡帶領包括浠水籍人員史耀華、陳濟黎、何棟材等9人在內的共42人,到浠水十三廟活動,當晚在朱漢卿家宿營。18日晚,許士林帶隊到黃泥畈捉住了土豪徐伯平的老婆及管家共3人,還在伯爵塆捉住反動地主王水兒,當晚將他們槍斃。
成立十三廟特別支部
1930年3月,在黃岡黨組織指示下,徐紹基到浠水宣布,將十三廟黨支部擴建為中共十三廟特別支部,特支書記陳濟黎。十三廟特支隸屬大冶中心縣委領導,下轄十三廟黨支部、夏家沖黨支部、袁家沖黨支部、鳥雀林黨支部、濫泥沖黨支部、尤河咀黨支部、新廟黨支部、大六衝黨支部、郭家咀黨支部、桃樹坳黨支部10個支部,共有黨員90多人。
十三廟原鄉政府
5月,成立中共廣濟中心縣委,下轄浠水、蘄春、黃梅、廣濟4縣。11月25日,國民黨軍隊大舉「進剿」廣濟。中共廣濟中心縣委被迫停止活動,浠水北部十三廟特支等黨組織此後一段時間各自獨立堅持開展活動。
1932年5月,紅二十五軍政委劉士奇率部攻克羅田縣城後,協助建立中共浠黃羅三縣邊區工作委員會,隸屬紅山中心縣委領導,中共浠水縣十三廟特支也隸屬三縣邊區工委。8月,因國民黨軍隊「圍剿」,三縣邊區工委解散。浠水地方黨組織亦遭受重創,只有北部十三廟、何寨一帶的王畿、史耀華等12名老黨員,轉入地下堅持隱蔽活動,直至抗日戰爭爆發。
團陂區委十三廟分區委
1938年6月初,在何寨圈子塆祁開枝家成立浠水抗戰時期的第一個黨支部——圈子塆黨支部。當月,中共浠水縣委在祁開枝家成立, 7月,縣委書記張明、組織部長蔣立從何寨到十三廟竹林咀,住在王越家,將老黨員組織起來,建立浠羅邊區委,下轄十三廟分區委等。
十三廟廟址
1941年3月,浠水縣委決定對下轄各級黨組織機構進行一次全面整頓。將下轄的原浠羅邊區委改建為團陂區委,浠羅邊區委下轄的十三廟分區委和太平寺分區委劃歸團陂區委管轄。10月,為適應鬥爭形勢發展的需要,黃岡中心縣委決定,撤消浠水縣委,分別組建中共浠水縣工作委員會和中共浠(水)羅(田)邊工作委員會兩個工委。中共浠水縣工委書記於保誠。中共浠羅邊工委書記王越。團陂區委劃歸中共浠羅邊工委領導。1942年11月,將中共浠水工委和中共浠羅邊工委合併,重新建立中共浠水縣委。團陂區委劃歸浠水縣委領導。
組建浠水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
1938年7月,浠水縣委建立不久,組織部長蔣立到十三廟,很快建起浠水縣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鄂東抗日游擊小組,有8人和1條槍。不久,發展成為何寨游擊隊,鄂東抗日游擊挺進隊浠水第四中隊(又稱何寨四中隊或浠水四中隊)。10月,方毅、於宇宸率鄂東抗日游擊挺進隊襲擊淋山河日軍駐點,打響黃岡地區抗日的第一槍,蔣立帶領何寨四中隊參加了此次戰鬥。
同年12月,何寨四中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十一集團軍獨立游擊第五大隊第四中隊。 1939年9月,「夏家山事件」後,四中隊損失較大,只有部分人員突出重圍,為浠水縣後來建立抗日武裝保存了骨幹力量。
浠羅邊抗日根據地中心
浠羅邊抗日根據地,包括浠水西部的巴河及羅田縣西南部界河兩岸邊境地帶,以浠水十三廟和羅田宜林庵為活動中心。
三里畈烈士亭
抗日戰爭爆發後,十三廟和宜林庵一帶的共產黨員首先組織抗日民主青年救國會,宣傳動員民眾抗日。1940年3月,中共黃岡中心縣委在孫家嘴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建立浠水、浠羅、岡麻獨立營。8月,浠羅獨立營在何寨正式成立。1941年8月,頑軍從廣濟押運300多擔大米過蔡家橋。獨立營設伏兵於橋下,大米全數繳獲。12月,偽鄂東總部押運大批電線經團陂到安徽立煌,獨立營設伏於大屋嘴進行阻擊,繳獲電線10餘捆,重1000餘斤,送交黃岡中心縣委。1942年8月11日,突襲團陂鄉公所,俘虜12人,繳獲短槍10支。10月底,獨立營被編入新四軍第五團,只留20人槍,由何政同志重建獨立營。12月28日,營長何政壯烈犧牲,獨立營停止活動。
率先在全縣獲得解放
1949年3月,解放軍先遣部隊到達黃岡、羅田,根據鄂豫邊區第四地委關於重建中共浠水縣委的指示,中共浠水縣委和浠水縣愛國民主政府同時在黃岡三里畈何家大塆重建。3月23日,縣委即率地方武裝到浠水團陂一帶開展武裝鬥爭。當日團陂獲得解放,並在全縣率先建區,區委、區政府設在團陂街東頭火王廟(後移至西頭洪氏祠)。石川兼任區委書記、徐斌任區長。隨後,縣委又建立了其他7個區(鎮)委、區(鎮)政府。5月15日浠水全境解放。(圖文:劉衛國 原名《十三廟革命史簡述》)
來源: 浠水縣融媒體中心 圖文劉衛國
直播預告
1、10月18日20:00,《普法大開獎》,答題領獎。參與方式:撥打直播熱線電話0713-4296189,或者在直播間搶答參與。
2、10月22日上午9:30,浠水縣財政局將走進《行風熱線》直播間,以互動直播的形式為市民們答疑解惑。浠水縣財政局職能職責:負責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財政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暑,承擔全縣各項財政收支,縣級預決算編制責任;負責政府非稅收入,政府性基金管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國庫集中收付,財政票據管理,財政投資評審,財政惠農補貼資金髮放等工作。互動方式:1、撥打熱線電話0713- 4285866 2、在直播間互動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