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宋儒口中的異端

2019-09-21     沙陀曼蛇

過去的中國文化,由於儒家是學術的正統,對於佛家、道家的思想都有一點批判態度,所以舊的觀念稱佛、道兩家文化為「異端」。「異端」是孔子《論語》裡頭的一個名詞。後世像宋朝以後的理學家我叫他們理學家,並不一定承認他們是正統的儒家。他們排斥佛、道兩家,稱兩家為異端之學,好像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旁門左道。但是孔子並沒有罵佛、道兩家異端,是宋儒擅用了孔子的名詞,自己又不懂這兩家的學問,就是普通說「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同樣的道理。

所謂異端就是偏見,孔子稱一般有偏見的人為異端。 「異」就是不同,「端」就是另一頭,另一頭當然是偏見了,當時並不是指佛、道兩家。後世宋儒理學家,共有五大儒,最有名的朱夫子朱熹,我們中國文化受他的影響有數百年之久,實在太大了!宋朝以後的儒家變成朱夫子的儒家,招牌雖打的是孔孟老店,老闆換了朱夫子。本來另外有一個股東合作的,後來被朱夫子趕出去了,就是陸象山陸夫子。朱夫子注了四書,從宋元到明朝,要想考功名做官的話,非用他的思想解釋四書不可,否則是考不上的。假如我生在幾百年前,人家問我《參同契》看過沒有,我說看過,那我就是異端,也就不能考功名了。

整個明朝三百年,朱元璋朱和尚當了皇帝以後,要拉一個有名氣的同宗,光宗耀祖,就認了朱熹先生。他所注的四書就成了國家標準版,致使中國文化染上了重症。朱熹的觀念對與不對,我們暫時不加討論,那是儒家學術的範圍。但是,朱熹雖然拚命地反對道家與佛家,卻偷偷研究《參同契》,而且他還化名空同道人鄒訢,作《周易參同契考異》。他研究《參同契》很多年,但卻搞不通,到晚年都鑽不進去。當然鑽不進去!他也不打坐,不修道,怎麼鑽得進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e9zWG0BJleJMoPMSs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