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火得最名副其實的暢銷書,非它莫屬

2019-07-30   C1區

如果說近幾年火得底氣最足的一本書,我會毫不猶豫地給大家推薦——《我的天才女友》。

不同於巴克曼暢銷書式的北歐治癒,這本書幾乎是把義大利最破敗社區的晦暗活生生攤開在讀者面前,不留餘地。

至於該書的作者呢?

除了她的筆名叫埃萊娜·費蘭特,被入選為《時代》周刊「最具影響力的100位藝術家」,這位當代最受歡迎的義大利作家的真實身份,依然是一個謎。

她從不露面,哪怕全球享有盛譽,但我們甚至連她究竟是男是女都搞不清楚。

作為讀者,我們只與她的文字打交道,再純粹不過。

於是也有不少讀者相信,這個故事的確是真實存在過,與其說《我的天才女友》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倒不如說這是作者對過往的一段追憶。

作為「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故事講述了兩個女主人公莉拉與埃萊娜的少女時代,是她們漫長人生的開篇序曲。

故事開始,已經功成名就的埃萊娜突然接到莉拉兒子的電話,說他的母親徹底消失了。

埃萊娜忍不住陷入莉拉對自己命運的預言里,於是她提筆開始記錄起她們一生的故事。

莉拉與埃萊娜,曾經一起成長在那不勒斯一個破敗又閉塞的社區。

莉拉從小具有與眾不同的氣質,她天賦過人,不懼怕強權,反叛又堅定。

在埃萊娜眼裡,莉拉可以毫不費力得到她想要的一切——老師的讚揚、傲人的成績、反抗的勇氣和男孩的青睞。

埃萊娜則不同,她溫順又乖巧。在學習上的天賦,她比不上莉拉,只能靠勤奮來補拙。

而偏偏這樣的兩個人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友,互為鏡子般,成為彼此的依靠。

在這裡,作者絲毫沒有把這段友誼寫成糖水般傻白甜的故事,而是在微妙的女性友誼里,讓我們看到埃萊娜與莉拉之間的相互羨慕,競爭,甚至嫉妒。

相互信任,又暗自角力。想要超過對方,又無不為對方的出色而由衷開心。

在埃萊娜看來,莉拉永遠超前於她。是莉拉,引領著懦弱的她向前。

於是在埃萊娜的記述里,我們反反覆復看著女孩之間的猜疑、妒忌與較量。

想要超越她,但又害怕她黯然失色。想要她快樂,又害怕她反超自己太多。

莉拉,就像是埃萊娜成長里的標尺,不斷告訴自己該變成何般模樣。

這完全可以說是一本最為細膩去探討女性友誼複雜性的書籍,妒忌與愛的交織,演化成為這對雙生花之間最堅不可摧的友誼。

而這股友誼的力量,也在那不勒斯當時晦暗的環境里,變得愈發強大。

要知道,當時二戰後的那不勒斯城郊,完全就是一片破敗景象。

大部分人的生活條件,僅僅夠維持溫飽,連買菜都得靠賒帳來度日。

對於孩子,尤其是女孩,大家都巴不得他們早點輟學踏入社會,為家裡減輕負擔。

所以我們在書里常常看到的是什麼?

是極度的階級固化,地位決定著一切,只要有錢有勢,就可以為所欲為。

在這裡打鬥與暴力不止,男人之間的較量,為債為地的爭執,對妻對兒的拳打腳踢;女性之間的戰爭,為了生存的廝打,為了教訓兒女的撕扯與辱罵。

在一棟棟住滿平民的樓里,廝打與抓咬就像家常便飯。

埃萊娜回憶到:

我一點也不懷念我們的童年,因為我們的童年充滿了暴力。在我們身上,在家裡,在外面,每天都會發生各種事情。但我記得,我那時從來沒覺得我們遭遇的生活很糟糕,生活就是這樣,這很正常。

我們在沉重的過程中習得的一個責任就是,在別人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艱難之前,我們不得不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

愚昧、貧窮、聒噪、暴力與順從,是我們在書里看到的那不勒斯城郊群像。

而莉拉與埃萊娜,就在這樣的地方長大。

知識在這座依靠暴力的社區一文不值,但好在這兩位天才少女比誰都提早意識到——唯有知識,才能讓她們擺脫貧窮與憤怒的深淵。

只可惜在這樣的環境壓迫里,兩位女孩並沒有走上一樣的人生道路。

埃萊娜的父母幾經掙扎之後,在老師的勸說下,願意供她繼續念書,成為這場貧窮生活里的倖存者。

而不幸的莉拉,為了全家將近十口人的生計,只好輟學,在修鞋店為父親幫工。

是知識,讓她倆走到了一起。也是知識,讓她們走向彼此命運的分野。

進入中學的埃萊娜第一次離開城郊,到市中心求學。沒有莉拉的陪伴,她就像走入迷霧之中,不知如何是好。

在鞋店幫工的莉拉,被小城的紈絝子弟追求,她也借著男性的幫持,想要把家裡的鞋店重整旗鼓,做大做強。

她們,不再一樣。

埃萊娜寫:

我錯了,莉拉還是留在了那裡,她受制於那個世界的生活方式,並認為自己已經獲得了最好的安置,那個年輕男人是她在這個世界裡最好的選擇。

兩人的道路從此沒有了交匯,就像平行線般自此走上了不同的生活。

受困於生活的莉拉,少了幾分對生活的勇敢,早早在十六歲就決定結婚,嫁給那位自己並不愛的富家子弟斯特諾凡。

婚姻加固了莉拉搖搖欲墜的生活,而埃萊娜則在求知的路上繼續著。

在結婚之前,莉拉對埃萊娜說出了一段讓人難以忘懷的話。

莉拉: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要繼續學習。

埃萊娜:還有兩年,拿到高中畢業證我就學完了。

莉拉:不,永遠都學不完,我給你錢,你要一直學下去。

埃萊娜:謝謝。到了一定程度,就沒學可上了。

莉拉:但你不一樣,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應該比任何人都要厲害,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

此時,埃萊娜成為了莉拉絕望生活里的希望,她希望埃萊娜延續她的夢,成為雙生花里能夠逃離泥潭的那一位。

故事的尾聲是在莉拉的婚禮上,大家在派對一片狂歡。

但在熱鬧背後,卻是一片黑暗。

婚宴上,莉拉發現了丈夫的背叛,埃萊娜為這樣盛大的場面感到反感。

對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一無所知,不確定性讓兩位少女的命運更加搖晃,隨時可能崩塌。

埃萊娜在書里寫:

在那一刻,我更清楚什麼是庶民,要比幾年前奧利維耶羅老師問我時更加清楚。我們就是庶民,庶民就是爭搶食物和酒,就是為了上菜的先後次序、服務好壞而爭吵,就是那面骯髒的地板——服務員正在上面走來走去,就是那些越來越粗俗的祝酒詞。

她突然意識到,庶民無法改變,哪怕小時候曾經她和莉拉以為可以遠離這個社區,遠離庶民的生活,但最終連那個最勇敢的莉拉都受困其中。

所以我們在讀《我的天才女友》的時候究竟讀到了什麼?我想,真的很難用一句話去整理概括。

有貧民窟怒其不爭的命運,有底層女性的無力反擊,有強權與弱民的制約與服從,有女性意識的抗爭與覺醒,有少女友誼的微妙與珍貴……

把它歸為青春文學,暢銷文學,雞湯文學都不相符,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以兩位少女友誼入手串聯而起的女性史詩。

它是如此真實、殘酷,甚至令人不忍直視。

如果可以,我希望所有的女性都不要錯過它。

在女性自由度更加開闊的今天,在命運的大手沒有扼住你咽喉的今天,願我們都能夠走向埃萊娜的命運,而不是對生活束手就擒。

就像奧利維耶羅老師曾經勸說她們的那樣:

可愛的姑娘啊,請多讀一點書,請把自己的脊樑挺直,請不要過早的透支自己的人生。你要想的清楚,你要走的正。請你獲得一個你可以做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