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的命運可以用一個「奇」字概括,在他困難或低迷的時候,總能遇到奇人相助,使命運發生轉折。這也是李連杰能紅、又紅再加紅的一個重要原因。
1989年,新銳導演徐克到美國學習電影製作,徐克曾以《蝶面》一片從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中脫穎而出,他的影片風格詭異,具有很強的個人特色,人稱「徐老怪」。他此次到美國,一方面學習美國的電影新技術,一方面廣交朋友,為以後的崛起做準備。
當他得知李連杰閒居在美國的時候,心裡很高興,馬上打定主意,請李連杰出山飾演自己的新片《黃飛鴻》。
徐克猶如劉備請諸葛亮出山那般禮賢下士,來到李連杰家,雙方寒暄了一會兒之後,徐克開門見山地說:「嘉禾影業公司邀請我拍一部新片叫《黃飛鴻》,這次來是想請你拍新片。」
李連杰笑笑說:「嘉禾旗下眾星如雲,怎麼會想到我呢?」
「黃飛鴻的功夫都是正宗的武林功夫,你身上的功夫都是正宗的,不想到你想誰呢,有了你李連杰,我才有拍《黃》片的決心。否則,我就不敢拍。」
「那黃飛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徐克笑道:你是北方長大的,可能不知道黃飛鴻這人,他在香港可是人人都十分熟悉的英雄人物。黃飛鴻是清代末年的廣東人,曾在清代「黑旗將軍」劉永福麾下做過教官,又做過廣州民團總教頭。他精通醫術、武術,曾開設醫館「寶芝林」。黃飛鴻的傳奇故事,很受電影製作人的青睞。據說香港製作過九十九部黃飛鴻電影,真是一個驚人的記錄。
經徐克一提,李連杰想起了一些關於黃飛鴻的事,說:「我記起來了,以前關德興演了幾部《黃飛鴻》。」
徐克說:「對,關德興演的黃飛鴻形象已深入人心,我們要在他的基礎上再創高峰。」
李連杰想想自己已是一個過氣明星了,即使合適也不一定能演活人物,使這個人物紅起來,便問道:「我以前就演過古裝,觀眾對我的古裝形象定位了,出演這樣的角色怕觀眾不易接受。」
徐克說:「雖然是古裝,但你以前演的作品都是實打,人物也是小青年,屬於機靈可愛的那一種,而在《黃飛鴻》里則演一個中青年人,銀幕形象正氣浩然、大義凜然,武打設計也是飄逸多姿,驚險凌厲。」
徐克一邊說一邊比劃,李連杰仿佛看到了黃飛鴻力戰群雄的樣子,有點動心了,說:「你能詳細地說說怎麼塑造黃飛鴻這個人物嗎?」
徐克說:「我早就想好了怎麼樣塑造人物,我認為與其模仿,不如另外樹立一個以你李連杰特色為樣本的黃飛鴻形象。關德興塑造的黃飛鴻缺乏人情味,我們要加大文戲的力度,使黃飛鴻更有人情味,不只是英武、生氣勃勃,還談情說愛,此外,還瞄定他對於西方文化的接納心理,例如對西洋醫術,黃飛鴻是很感興趣的。」
「你有沒有想想怎樣體現我跟關德興的差別呢?」
徐克說:「主要從三點區分你們二人的差別,一在形象上,關德興更像黃飛鴻本人,你是典型的北方人,且從不戴瓜皮帽。二在武功上,你學習的是北派功夫,招式舒展美觀;關德興是戲劇武生出身,練的是南派功夫,招式剛勁短促,動作的表演性差。三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兩人都是沉穩練達型的,但關德興總是被逼無奈才出手,你卻是該出手時就出手。」
聽徐克一分析,李連杰覺得自己很適合演黃飛鴻,而且可以演好黃飛鴻。
考慮了一下,李連杰想接這部電影,末了,他問:「你覺得這樣的武俠電影是驚世之作嗎?」
徐克說:「驚世之作也許說不上,但是武俠電影就從沒有過這樣的拍攝方法,不管怎麼說,也是一部開風氣的作品。」
李連杰說:「好吧,那我就出演你的作品,演砸了可不能怪我。」
徐克聽罷,大喜。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李連杰從美國飛抵香港,開始拍攝《黃飛鴻》,當時,無論從哪方面講,《黃飛鴻》都是一部巨片,製片方為嘉禾公司,嘉禾曾推出世界級巨星——李小龍,還在當前正在世界影壇大展身手的成龍;導演徐克是公認的票房救星,導演的《蝶變》《倩女幽魂》《刀馬旦》《蜀山傳》等,都曾創造了票房新高;音樂由坐定影視片配樂填詞第一把交椅的黃沾擔綱;武打設計則邀請著名的「袁家班」班主袁和平出任,袁和平曾指導過《水滸傳》、《黑客帝國》的武打動作。
袁和平出身武術世家,父親袁小田本是京劇武丑,擅長北派武術。早在1939年,袁小田就開始擔任香港電影的武打和替身演員,在這一行當算得上德高望重。袁小田育有七個兒女,袁和平排行老二,自幼便與其他幾位手足袁祥仁、袁信義、袁日初、袁振威、袁龍駒一起隨父親習武,20歲時進入電影圈做龍虎武師及龍套演員,25歲首次為吳思遠導演的《瘋狂殺手》擔任動作設計。
隨後,他的名氣越來越大,成為了中國第一武術指導。被娛樂圈裡的人尊稱為「八爺」。
第一部分
東山再起 事業愛情雙豐收(3)
袁和平指導動作的時候很敬業,努力做到每部電影都有新意。袁和平指導他人動作的時候,會因人而異,按照每個人的特點量身訂做。他與甄子丹、楊紫瓊、李連杰等功夫明星合作時,比如甄子丹的腿功好,他會注意發揮這個長處;楊紫瓊是舞蹈演員出身,就會為她安排具有節奏感和柔韌性的動作;李連杰武術功底深厚,招式有板有眼,所以袁和平多為他設計瀟洒、英武的動作套路。
《黃飛鴻》一片演員陣容也十分強大,除李連杰之外,還有當時武功與名氣不在李連杰之下的元彪,他飾演重要角色梁寬,閻震東則由老牌反派演員任世官飾演;飾演反派沙河王的則是在大陸有「南拳王」美譽的邱建國,片中黃飛鴻的兩個有名的徒弟林世榮和牙擦蘇,分別由諧星鄭則仕、歌星張學友飾演,最惹眼的女主角十三姨則選中「東方美女」關之琳。
《黃飛鴻》開拍之後,李連杰意識到這是一次重要的嘗試,如果成功,自己則星途無限,如果失敗,那只有打馬回府,好好休養去了。李連杰知道,他人給你的機會有限,如不抓住,不會再有第二次。
李連杰在演戲的時候盡了最大的努力,投入到拍戲中,拍完戲後經常與人討論如何演好一代宗師黃飛鴻的形象,經過琢磨,他覺得演黃飛鴻最重要的是能抓住他作為一代宗師的氣度、風格,所以他的武打動作必須要大氣、威嚴、從容、穩重,絕不能慌慌張張。
李連杰對武術指導袁和平說:「八爺,這部戲的武打設計最要緊的是有型,不在乎什麼具體拳法功夫。拍攝方法也很有幫助,可使動作看起來悅目舒服。」袁和平對李連杰的想法表示同意。
李連杰的這種武打動作設計是十分正確的。影片出來之後,黃飛鴻的動作雖然飄逸,但飄而不虛,輕而不浮,總讓人感到有力度有重量在裡面,充分體現了黃飛鴻作為一代宗師的風度。
《黃飛鴻》中李連杰表演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武打動作,有許多動作都是他自己設計出來的,最為典型的就是亮相時雙手一攤的姿勢,既好看,又表現了黃飛鴻的宗師本色。此外,在影片中,他還自己設計了「十字拳」、「無影腳」等獨門招式。此時,李連杰的動作與神態,徹底擺脫了「少林小子」的影子,大師風範顯露無遺。
1991年,《黃飛鴻》公映,影片《黃飛鴻》的序幕一拉開,一輪朝日初升,橙紅的大海波濤起伏。大海邊,數百名光頭長辮的壯士在黃飛鴻率領下,迎著海風健步跑來。他們列成整齊的方陣,迎著朝陽演練起南派洪拳。
在這個過程中,響起古曲《將軍令》
傲氣面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膽似鐵打,骨如精鋼,胸襟百千丈,眼光萬里長,我發奮圖強做好漢,做個好漢子,每天要自強,熱血男兒漢比太陽更光!讓海天去更亮,去開天闢地為我理想去闖,看碧波高壯,又看碧空廣闊豪氣揚,我是男兒當自強,昂步挺胸大家做棟樑做好漢,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做個好漢子,熱血熱腸熱,比太陽更光!
這樣的一幅壯闊雄渾的畫面,這樣的一首鏗鏘有力的歌曲,震撼了觀眾的心,《黃飛鴻》在香港公映後,大獲成功,票房全線飆升。本來人們以為自關德興退隱江湖後,他們再也見不到真正的黃飛鴻了,李連杰的出現彌補了他們的遺憾,而且以嶄新的面貌,在他們的心目中重新樹立起了黃飛鴻的英雄形象。
《黃飛鴻》一片不僅在香港取得了成功,在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日本、台灣等地也引起了強烈反響,好評如雲。尤以南韓觀眾為甚,對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讚譽竟達瘋狂境地。
憑著此片,李連杰魅力重現,成為香港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徐克也因《黃飛鴻》而獲得1992年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多年以後,《中國新聞周刊》評論《黃飛鴻》這部影片對於李連杰的意義,對於武俠電影的意義時說:
1991年,李連杰主演了徐克執導的《黃飛鴻》,很多人認為這是為李連杰量身打造的角色正氣浩然、武打飄逸。那個開打前雙手展開的架勢,被無數人模仿,成了中國功夫中重要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