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鴉片產區在哪裡?多數人會回答在「金三角」,實際答案是阿富汗,共有罌粟種植面積32.8萬公頃,等於半個上海市區的面積。更恐怖的是,阿富汗赫爾曼德省九成耕地種的不是農作物,而是罌粟。
聯合國公布全球非法罌粟種植面積及產量數據時,曾多次提到赫爾曼德省:阿富汗世界第一(32.8萬公頃,赫爾曼德占其中的42%),緬甸第二(3.73萬公頃),墨西哥第三(3.06萬公頃),寮國第四(0.57萬公頃)。
那麼,赫爾曼德是如何做到如此大面積種植罌粟的呢? 赫爾曼德全省面積約5萬多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都處於半沙漠地帶,18世紀英國人在這裡修建水壩並引導農民種植罌粟後,赫爾曼德才進入「鴉片王國」的時代。
赫爾曼德省分13個地區的1100個村莊,全省居民約90萬人,其中農民70萬人。恐怖的是,這70萬人幾乎全員種植罌粟,因為這裡的土地實在太適合種植罌粟,日照足、土壤肥沃、引水便捷,幾乎滿足罌粟生長的所有條件。
長期的混亂與動盪令赫爾曼德農民貧困交加,逐漸從種植煙草、甜瓜、棉花等農作物轉變為全民種植罌粟的現狀,上至九十老翁、下至三歲幼童,不少山區的孩子一天學也沒上過,卻個個精通罌粟種植及採摘技藝。
在赫爾曼德Boghra運河以北和1號高速公路以南地區,2007年時只有十戶居民,2017年後有2.6萬戶居民,幾乎全部來自赫爾曼德其他地區。越來越多搬遷來的種植戶,直接將方圓數十公里內的山坡都種滿了罌粟。
2010年,赫爾曼德遭遇百年不遇的大規模乾旱,河水斷流後只能依賴地下水資源,產量銳減至不足原先的15%,從而導致全球鴉片價格狂漲450%。可想而知,這個鴉片產區在全球市場上的分量有多重。
按照本地農戶的預估,每公頃種植園的收成都在60公斤以上,這個數字遠比緬甸和寮國等其他金山角地區要來的多,且品質更高。所以,這裡的居民並不貧窮,規模稍大的種植戶有車有房還能用上太陽能,十分普遍。
沒被打擊過嗎?答案自然是有,而且是經常的。 從阿富汗和聯合國的數據來看,幾乎每年的種植與收成季節都會有大規模掃蕩行動,但隨著種植戶的收入增加,開始逐步將種植園轉移到更隱秘、交通更不便的地方。
阿富汗政府每年摧毀的罌粟種植面積都在數萬公頃以上,繁忙季節甚至匆忙到全員出動都來不及統計,直接就地燒毀。至於成品和半成品的數量,那就更沒法統計了,但公布過最少的一年是11噸。
為了協助阿富汗對鴉片進行迅速治理,聯合國特許美英兩國軍隊進入協調處理,從早期的地面部隊逐步推進,到後期直接以直升機對進行喊話並發射燃燒彈來燒毀種植園,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
各種措施之下,阿富汗罌粟種植面積與鴉片產量急劇減少,預估在8000公頃左右。然而,赫爾曼德並沒有遭受太大打擊,反而在更加隱秘的種植園內出現職業「童工」的身影,這也大大影響了各方對種植園的打擊。
目前的最新數據是,赫爾曼德鴉片產量占全球總量的80%,也可以這麼說,把墨西哥和金三角、金新月(除赫爾曼德外)的產量全部加起來,也只有赫爾曼德的1/4。名副其實的全球最大鴉片產區,因此得名「鴉片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