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像小孩那樣,去認真思考同性間的「愛」

2019-12-25     聆雲心理

愛,不分性別、年齡、種族……

最近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國家正在逐漸承認同性戀結婚。很多人說這是人類社會的進步,也有人認為這是違反常規……

那麼你呢?那麼你身邊的人呢?

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可能會模擬兩可的敷衍過去,可能會似是而非的回答。正如柴靜說的那樣,我們被文化所「禁錮」。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愛」本身是「內斂的」,對愛的表達也是「含蓄的」。

這導致我們很難在這種「敏感問題」上做出自己的決定,或有自己的思考。

但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敏感,只是我們一直沒有認真考慮過……

在歐洲有個九歲的女孩,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信給她的同性戀老師。(當時學校正在致力於剷除校園暴力。這位教師用自身是同性戀的事情,來教育他的學生。)以下是信的內容:

親愛的R先生:

即使你是同性戀,我仍然會待你如初,我仍然會用我原本想你的樣子看待你。你是個很棒的老師,而「偉大的、令人驚奇的、優秀的、聰明的、超級好的和勇敢的」這些詞只是我想到能形容你的一部分。之所以會說勇敢的,是因為你分享了你私人的秘密。你並不需要覺得害怕,因為我知道,班上每個人的想法都和我一樣。

來自:A

P.S.我們都以你為傲!

這位不願具名的老師表示:

「當我讀到這封信時,我熱淚盈眶了。且花了一點時間讓自己的情緒撫平。」

「當我感謝她時,她只是聳聳肩,並重複班上男孩在課堂的一句話:『這是你的人生。』然後她便回到她的學習中。對我的課堂來說,這件事當然令人意外。但對他們來說,這只是一件簡單且容易被歸類的學園小插曲。他們沒有批評,沒有跟進話題,只是接受。」

這封美好的信並不只是單單的慈悲和同情,可貴的地方在於:他們沒有把過多的情緒(如恐懼、憎惡)帶入到對「同性戀」的思考中。

這才是關鍵,如果我們恐懼同性戀,討厭同性戀,我們是否思考過為什麼嗎?

我們的「恐懼」和「討厭」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可能僅僅是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去了解和接觸過他們吧……

在2014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是美國的一間獨立性民調機構)的一次調查中:

  • 18到29歲間,85%自認為天主教徒的人(主要為最傳統的教派),都認為同性戀應該被社會接納;
  • 而30歲以下的保守黨黨員中的61 %人,認同同性婚姻的人,和老一輩相比,也有顯著差異。

這意味著,新一代的年輕人,可以跨越信仰、政見、觀念,用比老一輩人更自由的看法,去看待和接納「同性戀」。

這是否也意味著,我們可以放下更多思想上的「枷鎖」,去從自己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呢?

有許多人認可同性戀,也有很多人否認同性戀,這不是一個需要迴避的問題。如同現在的我們對於「性」會比以前更坦然那樣。正如女孩在文中提到的:「這是你的人生」,這也是同性戀他們自己的「人生」。孩子的見解,就某方面來說,最為直接、可貴。他們可以放下情緒、感受和思想上的禁錮,去看待問題的核心:

你與誰相愛,這是你的選擇,旁人無權干涉,這是「愛」重要的一部分。


-end-

這裡是聆雲心理

我們不僅分享貼近生活與工作的心理學知識

還提供專業的在線心理諮詢服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RCCSm8BMH2_cNUgSe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