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線
作者:文刀
背靠國內龐大的寵物市場,遼寧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大生物」)的生意似乎萬無一失——2019年,公司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簽發量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超七成。
在此背景下,公司資本市場之旅正在提速,近期,在科創板上市進入「已問詢」狀態近兩個月後,公司的回覆終於「姍姍來遲」。
此次問詢,上交所提出7大類共32個問題,讓成大生物真正歷經了一次「靈魂拷問」。而在回復過程中,價值線研究院發現,成大生物不僅曾刻意「淡化」一些競爭對手的關鍵細節,公司所面臨的產品結構單一問題,可能也超過市場預期,公司的第二大產品甚至已經由集中生產轉為小批量連續生產。
市場競爭遠超招股書描述
梳理問詢函,價值線研究院發現,對於「風險因素」的表述成為成大生物招股書的「重災區」。上交所要求公司仔細閱讀《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41號——科創板公司招股說明書》,並按照第三十六條的要求重新撰寫風險因素章節。
而在重新撰寫風險因素章節的過程中,成大生物對於公司另一款主要產品——乙腦滅活疫苗的「改寫」,值得市場關注。
根據招股書,成大生物目前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人用狂犬病疫苗及乙腦滅活疫苗的生產和銷售。其中,公司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在2017-2018年產品銷量連續兩年位列全球第一名,但數據也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收入占比分別為90.10%、90.51%和 93.46%,產品結構單一的現象非常明顯。
在這樣的背景下,乙腦滅活疫苗是對成大生物整體營收的一個重要補充,公司也表示,公司的乙腦滅活疫苗為目前中國唯一在售的國產乙腦滅活疫苗產品,同樣屬於公司的核心產品。
當然,國內外同行並不願意坐看成大生物一家獨大,在招股書中「提示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時,公司也表示,公司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是中國唯一在售的可應用 Zagreb 2-1-1注射法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相比其他國產狂犬病疫苗應用的Essen 5針注射法具有明顯優勢,但目前有其他競爭對手正在研發使用Zagreb 2-1-1注射法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產品」,同時表示「目前亦有其他競爭對手的乙腦滅活疫苗產品處於研發階段。」
然而,現實中的市場競爭,要比成大生物所描述的更為激烈。正是在上交所的「逼問」之下,公司不得不加上以下內容:人用狂犬病疫苗「多款同類產品已處於臨床Ⅲ期或NDA申請階段」;乙腦滅活疫苗「多款同類產品已處於臨床Ⅲ期階段」。
由於新冠疫情的原因,讓很多普通人也關注起疫苗產品的研發進度。據業內人士介紹,Ⅲ期臨床試驗是治療作用的確證階段。其目的是進一步驗證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係,最終為藥物註冊申請的審查提供充分的依據。雖然臨床Ⅲ期距藥品真正上市還有一段時間,但大多時候,Ⅲ期臨床確實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或許正是因為競爭對手紛紛進入臨床Ⅲ期釋放的信息過於有「威脅」,在招股書中,成大生物對此進行了選擇性忽視,而是一直強調「公司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為目前中國唯一在售的可採用Zagreb 2-1-1注射法的狂犬病疫苗」,直到被上交所提醒,才不得不坦承其所處的真實市場環境。
第二大產品轉為小批量生產
正如前文所述,成大生物當前的營收嚴重依賴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產與銷售,理論上,同樣被視作公司核心產品的乙腦滅活疫苗應該會更受重視,從而幫助公司擺脫這種極端境地。
然而,事實可能並不如此。公開資料顯示,成大生物的乙腦滅活疫苗在2019年遭到了類似於「滑鐵盧」的倒退。
從下圖可以看出,報告期內,乙腦滅活疫苗在2019年的產量雖然相比上一年增長近三倍,但是銷量卻不及上一年,反而從146.53萬支下滑至123.07萬支,並且是連續三年持續下滑。而該產品在2019年的產銷率也僅僅為2018年的三分之一。
實際上,報告期內,公司的乙腦滅活疫苗的生產與銷售就很不穩定,以產能利用率為例,2017年還是24.88%,2018年就跌至10.86%,2019年又反彈至29.56%,增長或下降幅度都呈倍數出現。
不僅如此,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按照產品分類後可以發現,乙腦滅活疫苗在公司的整體營收中呈持續下滑趨勢,報告期內,占比分別是7.96%、7.49%和5.14%。這樣的比例和下滑速度,很難讓市場相信乙腦滅活疫苗會成為公司擺脫單一產品依賴的最佳途徑。
對於這樣的情緒,上交所也很快提出了問題。在問詢函中,上交所就提出,招股說明書披露,2019年度公司乙腦疫苗產銷率為 41.63%,公司2019年末存貨跌價準備餘額為 21.85 萬元;公司乙腦疫苗的產能利用率為 29.56%。請發行人說明:公司乙腦疫苗是否存在滯銷的情況,其對應的生產設備是否存在閒置需計提減值的情況。
對此,公司表示,報告期各期末,公司乙腦疫苗相關資產帳麵價值分別為1725.33萬元、1500.70萬元和1400.53萬元。公司乙腦疫苗相關資產經濟績效明顯高於其帳面凈值,未發生減值跡象,無需計提減值準備。
不過,公司也承認,2019 年因市場原因部分乙腦疫苗完成生產後未報批簽發,損耗及抽樣數量達到 92.29萬支。同時,報告期內,受部分突發性疫苗質量問題事件影響,公司乙腦疫苗存在銷售不及預期情況,導致乙腦疫苗近效期損失及商品損耗數量相對較大。
而為降低商品損耗及近效期損失,報告期內公司亦逐漸調整乙腦疫苗生產規劃,由集中生產轉為小批量連續生產。
推廣費變更背後,有啥故事?
圍繞著曾被市場質疑過的產品推廣費,上交所和成大生物還展開了一次「攻防戰」。
上交所在問詢函里提出,根據申報材料,發行人2017年和2018 年存在部分原始報表與申報報表的差異調整。因此要求公司說明「根據合同重新測算的推廣費與帳面金額存在差異調整跨期費用」的具體方式,並提供合同,結合合同條款說明推廣費的測算方式、出現計算差異的原因。
實際上,在成大生物剛剛衝刺科創板的同時,也就是公司控股股東A股上市公司遼寧成大發布分拆子公司成大生物至科創板上市預案的當晚,遼寧成大還發布了第九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決議公告,該公告顯示,2019年度,公司控股子公司成大生物對以前年度支付推廣商的產品推廣費用進行了自查,經核實發現成大生物2016年至2018年度推廣費用的歸屬期間存在差錯,應追溯調整相應年度的銷售費用。
公告顯示,經重新計算,本次會計差錯更正對成大生物2016-2018年度凈利潤的影響金額分別為:-1328.63萬元,-66.98萬元和1395.61萬元。上述差錯更正對公司2016-2018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金額分別為-804.41萬元,-40.55萬元和844.96萬元。
在招股書中,公司也表示,公司2019年對上述合同進行了重新檢查,經自查,2016-2018 年度推廣費的歸屬期間存在差錯,應追溯調整相應年度的銷售費用。經過重新計算,上述事項對公司2016-2018年度凈利潤的影響金額分別為:-1328.63萬元、-66.98萬元和 1395.61萬元。
一個行業公開的秘密的是,藥品的推廣費用一直都是商業賄賂的高發區。成大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在國內市場主要通過專門的自有銷售團隊利用專業化推廣方式銷售疫苗產品。但是,同時,在境內銷售中,公司還聘請第三方推廣服務機構協助公司進行專業化推廣。
在長生生物事件之後,據澎湃新聞報道,自2010年以來,長春長生(上市公司「長生生物」的全資子公司)銷售人員涉及多起向地方醫院、疾病防疫部門負責人行賄的案件。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涉及長春長生的司法裁定書中,10餘起均是通過回扣的方式行賄,所涉及的疫苗包括狂犬、水痘、B肝、流感等多種;其中,72元/支的凍干狂犬病疫苗,回扣額高達20元/支。
羊城晚報報道也顯示,廣東湛江多家醫院的醫務人員在採購疫苗的過程中,吃醫藥公司業務員或銷售人員的回扣,這些案件中均有涉及長春長生的疫苗產品。
對於成大生物而言,相關的事件並不罕見。比如2017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就揭開了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司生物製品處處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司生物製品處處長和藥品審評中心副主任尹紅章受賄罪的具體細節。
判決書顯示:尹紅章及其兒子,接受原遼寧成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莊久榮的請託,為該公司在藥品審批事宜上提供幫助,共同非法收受人民幣共計107萬餘元。
另外,公司招股書也顯示,報告期各期,公司市場宣傳及推廣費金額分別為1.45億元、1.39億元和1.32億元,占銷售費用比重分別為49.91%、48.00%和44.82%,可謂占據半壁江山。
而對於此番調整,成大生物在回復函中表示,是由於時點原因,公司,未及時計提相應的金額,因此存在推廣費歸屬期間不準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