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累死」後,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時間,一回到家就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家淘皮搗蛋……又一堆「工作」等著你去做……這個時候會不會有人忍不住「怒吼」孩子?
請看下面的小案例:
一位媽媽下班後,發現女兒正在勤快地「做」家務。與其說是做家務,還不如說是「玩」家務。小女孩抓著濕漉漉滴水的抹布,往書桌上、沙發上「塗抹」,書桌上的書被沾濕了,沙發上也留下水,媽媽要求女兒把抹布擰乾才繼續。過了一會,當媽媽從洗手間出來,發現女兒不僅沒把抹布擰乾,還抓著淌水的抹布往電視機上面抹……
「別瞎搞啦!滾回房間去!」
小女孩嚇了一跳,驚恐地轉過頭看著自己的媽媽,過了許久,才放下手裡的抹布,然後眼圈紅紅地走進房間。
結果,這位媽媽發現:晚飯時明顯地感覺孩子所有行為動作都是小心翼翼的。
很多時候,怒吼完孩子冷靜下來的父母,都會擔心這種行為是否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傷害。
那麼,父母不小心朝孩子進行「怒吼式教育」後,如何補救和戒吼?
1.先有意識地微笑一下。
想做到這一點,恐怕很困難。
但人的情緒是可以「被感染」的。
丹尼爾.席格等情緒學家曾經統計過,發怒只有90秒,當撐過了這90秒,不用做任何事,怒火也會自動消減。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有意識地笑一笑,有助於情緒自控。
所以,讓自己保持微笑,在父母被孩子惹生氣,先笑一下也許就不會朝孩子怒吼了!
但忍不住,怎麼辦?請看下面的小案例!
2.告訴孩子:你當時為什麼生氣?
舉個例子:
有個小男孩在飯店裡「作妖」,他所製造出的「噪音」影響了周圍大人們的說話。小男孩的父親頭一開始還好言勸阻他,但小男孩卻置之不理。直到小男孩的父親「怒吼教育」他後,才停止了吵鬧。
緊接著這位父親對小男孩說:「你在公共場所,不停吵鬧,這樣做是不禮貌的;當爸爸勸你停下來時,你還繼續吵鬧,爸爸很生氣。你能理解爸爸嗎?」
小男孩點點頭,道歉地親了親他的父親。
這個小案例告訴我們:父母向孩子闡釋自己怒吼他的原因和過程時,可以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錯誤,起到教育的目的。對父母來說,這也是一個自我反省和思考的過程,幫助大腦在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理性思考,做出正確的選擇。
天津新東方小編建議:父母向孩子闡釋自己怒吼他的原因和過程時,要儘量做到客觀,不要抱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r97IW8BMH2_cNUg9j41.html編輯:冰塊
審核:attis
聲明:內容轉載自天津新東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