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管藥師 蔡健妮
社區義診活動兒科攤位,一位家長很著急地詢問醫生:「大夫,我的孩子不知咋啦,老將頭髮、泥土往嘴裡送,是不是腦子出問題啦,這東西哪能夠吃啊!」醫生回答道:「這位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孩子可能是因為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得了異食癖,只要及時接受治療就能恢復的。」
異食癖
異食癖也稱異嗜癖,是指嬰兒或兒童在飲食過程中表現出的一種特殊癖好,食用對象通常為一些不應食用的異物,例如:毛髮、泥土、煤渣、煙頭、紙張、筆、金屬玩具、牆上的油漆等。異食癖好發於2—6歲兒童,以男童多見,表現為渴望性、持續性地咬食一些非食物或無營養的異物。患兒通常體型消瘦、性格怪異,即使被阻止也要偷偷咬食,此外還有情緒和行為障礙。
異食癖的病因,有人認為是心理失常,有人認為是神經系統發育不全、也有人認為是與鐵、鋅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關。中醫認為異食癖屬於積滯、厭食症、疳症範疇,是由於脾胃損傷,運化功能障礙,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布臟腑,從而導致生長發育受阻,百病叢生。
異食癖的治療
1、心理失常導致的異食癖,家長首先需要關注家庭狀況:家庭成員間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宜在孩子面前爭吵,更不宜在孩子身上出氣,因為這樣會驚恐孩子,造成心理異常,引起異食癖。若病情嚴重,需應儘快帶患兒尋求醫生的幫助
2、神經系統問題導致的異食癖,可服用健腦和調節植物神經系統的藥物,如:維生素B1、維生素B6、谷維素等。
3、鋅缺乏的患兒,可適當補充鋅元素,口服含鋅製劑: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甘草鋅顆粒等。鋅劑劑量過大可引起噁心、嘔吐等消化道不適症狀,使用時應注意。同時應多攝入含鋅豐富的食物,包括:動物性食物(瘦肉、雞蛋、豬肝等)、堅果類(核桃、板栗、花生等);植物性食物含鋅少,故素食者容易缺鋅。
4、鐵缺乏的患者,可適當補充鐵元素。研究發現,部分異食癖患者是缺鐵貧導致的,這類患者可口服含鐵補血製劑,並可在日常多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例如:豬肝、瘦肉、菠菜、木耳、貝類等。
5、異食癖的中醫治療,旨在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疏肝解郁、鎮驚祛濕,多用茯苓、黨參、焦三仙(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枳實、陳皮、牡丹皮、厚朴等藥材。
二審: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