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的強大,離不開這些上市公司!

2022-08-05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中國軍事的強大,離不開這些上市公司!

國家的強盛,在於經濟、文化、軍事、政治綜合實力的強大。在特殊時期,最關鍵還是要看軍事的實力。中國軍事的強大,離不開這些上市公司。

精準打擊武器——飛彈

飛彈是現代戰爭最重要武器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的標誌。飛彈的超強進攻性及強大威懾能力,使其成為維持戰略平衡的支柱、實行精確打擊的必備武器、非對稱作戰的撒手鐧以及現代防禦體系的支撐平台。在建設現代化國防及加強軍隊武器裝備的過程中,發展飛彈武器技術是一國的必經之路。

我國擁有全世界最齊全的飛彈系列。其中,東風系列飛彈主要為路基彈道飛彈,巨浪系列為潛射彈道飛彈,紅旗系列為我軍防空飛彈,鷹擊系列為反艦飛彈,長劍系列為巡航飛彈,霹靂系列為空空飛彈。

尤其是東風系列飛彈,射程覆蓋範圍廣,攻擊目標明確。既有射程能夠覆蓋美國本土的東風41洲際戰略核飛彈,也有被譽為「航母殺手」的東風21中程彈道飛彈,以及能夠打擊第一、第二島鏈的東風17、東風26等彈道飛彈。

隨著實戰化演練成為新常態,加之極強的消耗屬性,軍費中用於飛彈的金額越來越高。以美國為例,美軍每年對飛彈和彈藥的採購金額已經與戰鬥機採購金額相當。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飛彈也可分為上中下游。

(一)上游:基礎元器件和原材料

比如生產鈦合金以及高溫合金粉末材料的鉑力特(688333),生產石英玻璃纖維的菲利華(300395),生產彈用鈦材的西部材料(002149),生產彈用鍛件的派克新材(605123)

(二)中游:包括四個環節——推進系統、制導系統、戰鬥部和彈體

推進系統為飛彈飛行提供動力,用以保證飛彈獲得需要的飛行速度和射程。制導系統的作用是適時測量飛彈相對於目標的位置和速度,控制飛彈的飛行彈道和姿態,保證飛彈準確命中目標。

戰鬥部多數位於飛彈的頭部,又稱彈頭,是飛彈直接毀傷目標的裝置,是飛彈的有效載荷。

彈體是用以構成飛彈外形,連接和安裝飛彈上各分系統且能承受多種載荷的整體結構。

在中游四個環節中,受到精確制導武器(直接命中機率大於50%)快速發展的影響,制導系統最為引人關注。

紅外製導方面,高德紅外(002414)主要提供紅外導引頭配套件,新光光電(688011)提供紅外成像制導系統。

慣性制導方面,航天電子(600879)、北方導航(600435)、理工導航(688282)等均可提供彈載慣導組件和系統。

衛星制導方面,振芯科技(300101)、北斗星通(002151)、盟升電子(688311)等均可提供彈載衛導組件和系統。

雷達制導方面,雷科防務(002413)提供特種毫米波雷達,天箭科技(002977)提供新型相控陣天線,雷電微力(301050)提供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

(三)下游:飛彈總裝

我國飛彈總裝基本被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兩大生產單位包攬。航天科技集團主要負責大部分的戰略飛彈和部分戰術飛彈研製,航天科工集團主要負責部分戰略飛彈、各類型防空飛彈和飛航飛彈研製。

主要的龍頭上市公司是洪都航空(600316),是唯一具有成批量飛彈生產能力的上市公司,以中短程空地飛彈為主,主要產品包括鷹擊、海鷹系列在內的岸艦、艦艦、空艦及巡航飛彈等。

中兵紅箭(000519)主營業務也覆蓋大口徑炮彈、火箭彈、飛彈、子彈藥等在內的智能彈藥產品的研發和製造。

海洋裝備

今年7月,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發布了全球海軍排名,中國首次超過了俄羅斯,被排在了全球第二的水平。

隨著國產航母福建艦的下水儀式,我國海軍正式邁入超級航母時代。有業內人士預測,預計到2025年,中國軍艦總噸位將達到330萬噸以上,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邁入300萬噸俱樂部的國家。

中國船舶(600150):公司是中船集團旗下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平台,中國船舶製造的龍頭企業。旗下有完整的船舶產業鏈,包括大型造船廠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廣船國際、中船動力、中船澄西等。

今年6月17日,我國首艘自行設計建造的彈射型航母003型福建艦正式從中國船舶下屬的江南造船廠下水。福建艦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具備了現代超級航母的所有特徵。

江南造船軍品以飛彈驅逐艦為主,做到了水面和水下艦艇全覆蓋,民品以超大型貨櫃船、科考船、液化氣船為主。在我國整個驅逐艦艦隊中,由江南造船廠建造的驅逐艦,已經占了大多數,包括052D型、052C型、052B型、052型。

廣船國際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最強的軍輔船生產保障基地,可研發、設計、建造符合世界各主要船級社規範要求的40萬載重噸以下的各類艦船。60多年來,廣船國際先後為中國海軍修造交付各類艦船數百艘。先後建造了02型魚雷快艇,55甲高速炮艇,65型護衛艦,051飛彈驅逐艦,護衛艦,援越船隻,和平方舟醫院船,補給艦,布纜船等。

湘電股份(600416):打破美國壟斷,研製003航母電磁彈射器,目前全球只有2個國家具備完整的研發和製造能力,一個是中國,另一個則是美國。

電磁彈射器作為主要應用於航空母艦艦載機起飛的裝備憑藉其比蒸汽彈射器在彈射能力、彈射性能、可靠性、適裝性、運行維護成本等方面的提升,逐步取代了蒸汽彈射器在航母上的使用。美國新型福特級航母四艘全部使用電磁彈射、法國海軍也預計購買電磁彈射器用於其新建航母。

中國的電磁彈射器是在馬偉明院士的帶領下,由湘電股份和海軍工程大學進行聯合研發。2021年年報中,湘電股份更是直接表示自己擁有船舶綜合電力推進系統和特種發射兩大核心技術,不但技術領先,而且市場占有率100%。

中國重工(601989):承建遼寧艦和山東艦,產品涵蓋潛艇、兩棲攻擊艦。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重工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正式交付海軍。而中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艦,同樣出自於大船集團。

中國重工作為中國海軍裝備的核心標的,其擁有完備的艦船產業鏈。公司擁有軍、民兩條主線業務。

在軍品方面,中國重工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海洋防務裝備上市公司,產品包括航空母艦、核動力潛艇、常規動力潛艇、大中小型水面戰鬥艦艇、大型兩棲攻擊艦、軍輔船、水中兵器等。

公司旗下的大連造船廠以建造航母、055、052D等大型水面艦船為主,武船集團產品涵蓋常規動力潛艇、護衛艦、登陸艦等,而渤海船舶重工集團主要是做核潛艇分包業務。

航空裝備

儘管近年來中國空中力量快速發展,但我國空中軍事力量與美國相比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

根據《worldairforces2022》統計,截至2021年底,中國共有3285架軍用飛機,占全球比重為6%;美國為13246架,占全球比重為25%。從飛機總數上看,中國軍機數量不到美國的1/4。

2021年中美軍機保有量對比

資料來源:《worldairforces2022》、智研諮詢整理

分機型來看,我國戰鬥機保有數量最多,共計1571架,其次是武裝直升機和教練機,分別為912架和399架。美國各類型軍機保有數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戰鬥機2740架,武裝直升機和教練機分別有5463架和2660架。此外,美國加油機數量占全球的77%,特種飛機占比也在三分之一以上。

對比美國目前戰鬥機結構,中國機型也有較大的升級空間。中國戰鬥機以二、三代機為主,分別占比55%、44%,四代機僅占比1%。美國則完全淘汰了二代機,三代機占比84%、四代機占比16%。

航空裝備是我軍裝備的薄弱板塊,而美國作為第一的軍事強國還在持續列裝新式戰機,中國航空工業或將提速列裝新型戰機以追趕與美軍的差距。

具體來看,航空產業鏈,主要包括軍機總裝、航空發動機、零部件與原材料、無人機四條主線:

1、軍機總裝

目前我國自主研製的三代以上殲擊機主要包括梟龍、殲10、殲11、殲15、殲16、殲20、FC-31等7款。殲15是我國國產在役唯一航母艦載機,隨著我國航母數量的增加,對殲15的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上述機型主要由中航沈飛、成飛兩家企業生產,其中中航沈飛(600760)是A股戰鬥機龍頭,基本形成了覆蓋多種場景的產品體系。

運輸機方面,運20是空軍的標誌性戰略裝備,標誌著中國成功躋身世界上少數幾個能自主研製大型飛機的國家之列。運20由中航西飛(000768)建造,作為國內大中型飛機龍頭企業,目前主要產品有大中型運輸機、轟炸機、特種飛機等。

2、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占整機成本價值量較高,三代機發動機在整機成本中占25%左右。航發全生命周期成本分別為設計10%、製造45%、維修45%,因此航空發動機的需求彈性較軍機更大。

航發動力(600893)是國內航空發動機總裝龍頭,也是國內唯一能夠研製渦噴、渦扇、渦軸、渦槳、活塞等全譜系軍用航空發動機的企業。

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是發動機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直接關係到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和可靠性。航發控制(000738)是相關領域內絕對龍頭,已構建完整的航空發動機燃油與控制系統專業體系。

3、零部件

根據工藝,可以將航空發動機上游機械部件分為鑄造件、鍛造件、鈑金件等。

鑄造件:精鑄葉片方面,主要供應商包括鋼研高納(300034)、應流股份(603308)等;精鑄機匣方面,主要包括圖南股份(300855)

鍛造件:國內能進行高性能、高精度航發環鍛件生產廠商有派克新材(605123)、航宇科技(688239)

鈑金件:目前國內從事航空發動機鈑金件製備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航發動力(600893)航發科技(600391)

4、無人機

通過無人機作戰,可真正實現「決勝千里之外」,這對於未來戰爭將產生根本性的變革。中國具備多種規格、多種型號、多種用途無人機,無人機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航天彩虹(002389)是國內軍用無人機龍頭,旗下有「彩虹」系列無人機,公司是國內唯一兼具無人機整機和飛彈研製能力的單位,軍用無人機技術實力強大。

中無人機(688297)是國內大型固定翼長航時無人機系統的領軍企業,旗下產品包括翼龍-1、翼龍-1D、翼龍-2 等翼龍系列無人機系統,具備長航時、多種載荷武器集成、精確偵察與打擊能力。

信息化及基礎技術

軍隊通過信息化的整合實現一體化的作戰能力:將目標探測跟蹤、指揮控制、火力打擊、戰場防護和毀傷評估等功能實現一體化,將聯合指揮中心和各軍種之間的作戰組織實現一體化。信息化及基礎技術主要關注新材料和通信兩大方向。

1、新材料

在軍工上游材料整體供不應求的環境下,近年軍工材料公司相繼出台了擴產計劃,預計到「十四五」末期產能至少實現翻番增長。考慮到新產能爬坡的情況,行業高景氣度有望持續。

(1)高溫合金

高溫合金主要應用於航空發動機熱端。高溫合金(變形)為目前已知金屬材料中彈性最大的產品,是能夠有效解決發動機高溫、疲勞、變形穩定性的結構件原材料,目前國產化率僅為50%。

航空發動機目前或為高溫合金缺口最大的領域,新一代核心發動機的定型與批量裝載,將直接推動高溫合金領域需求增長與進口替代。同時,擴產持續度望高於航空整機製造,有望貫穿十四五。

主要公司:

鋼研高納(300034):公司在產品覆蓋型號、產業規模上超過其他院所企業,在研發實力上超過特鋼類企業,在經驗、背景上超過民營企業,有望受益於高溫合金行業高增長。

圖南股份(300855):公司蟬聯西航集團原材料類唯三的金牌供應商評級(其餘兩個是西部超導和金屬所),報告期內公司先後完成DZ40M、DZ417G定向鑄造高溫合金母合金及K417G、K40M、K465等等軸晶鑄造高溫合金母合金的試製、驗證工作,將逐步進入批產階段;完成GH2132、GH4169、GH4738等緊固件用變形高溫合金棒絲材的研製,部分產品實現批量供貨;完成多個型號精密鑄件的試製;完成航空用無縫高強度管材的開發。

(2)碳纖維復合材料

碳纖維復合材料是航空工業應用最廣的復合材料之一,密度僅為鋁合金的60%。在飛機結構設計中大量使用可以使結構質量減少20%-25%。

碳纖維為寡頭壟斷供貨,溢價能力較強,盈利能力穩定。若下游型號放量,對應企業望充分受益配套增速。

主要公司:

中簡科技(300777):公司作為國內軍用領域碳纖維龍頭,與下遊客戶深度綁定,大額合同鎖定未來利潤,擴產計劃彰顯公司發展信心。擴產計劃穩步推進,公司上市前產線不斷升級改造,挖潛增效,產能從50噸提升至150噸,IPO募投項目(千噸線)2022年已經正常生產,三期1500噸定增項目發行成功,產能將於未來逐步釋放。

中復神鷹(688295):公司稀缺性在於,是國內唯一同時可實現「高性能產品」+「萬噸級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全工業流程自主可控」三核心要素的公司,最順應高端應用下游同時對纖維性能和大批次穩定供應的要求,西寧基地開啟公司產能快速擴張期,抓住下游需求快速增長和國產替代機遇。

(3)隱身材料

軍事探測技術主要包括使用雷達、紅外線、雷射以及可見光等方式對敵方單位進行探查,其中以雷達和紅外線探測為主要手段,而隱身材料正是幫助軍機規避探測,實現「隱身」的關鍵手段。

隱身材料是具有隱身功能材料的統稱,產業鏈上游主要是相關原材料,如靶材、粉體、樹脂、纖維、合金及試劑等,中游為隱身材料的製備商,下游為具體的應用領域,主要還是國防軍工的武器裝備方面。

主要公司:

華秦科技(688281):公司主要從事特種功能材料,包括隱身材料、偽裝材料及防護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我國重大國防武器裝備如飛機、主戰坦克、艦船、飛彈等的隱身、重要地面軍事目標的偽裝和各類裝備部件的表面防護。

2、通信、微電子

通信系統是用以完成信息傳輸過程的技術系統的總稱,一般由信源、信宿和信道三要素組成。

軍事通信具備通信系統的所有特徵,但對於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對抗性的要求更高,是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

軍事通信採用有線、無線、光等手段及系統,以符號、文本、聲音、圖像、多媒體等作為信息載荷形式,實現對軍事信息的傳輸、交換與分發,用以傳遞軍事信息,支撐軍隊各類作戰行動。軍事通信是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從不同維度對軍事通信本身的各要素進行劃分更有利於庖丁解牛,避免盲人摸象,便於全面了解軍用通信系統要素、應用場景,從而判斷軍用通信的技術難點、發展方向和市場空間。

主要公司:

紫光國微(002049)其子公司深圳國微電子是我國特種集成電路領軍企業,產品涵蓋微處理器、可編程器件、存儲器、網絡總線及接口、模擬器件、SoPC系統器件和定製晶片等七大系列產品,近500個品種,同時可以為用戶提供ASIC/SOC設計開發服務及國產化系統晶片級解決方案,擁有領先的技術和豐富的客戶資源,具備強大的競爭力。

景嘉微(300474):公司是國產GPU晶片研發龍頭企業之一。2014年第一代GPU晶片JM5400流片成功,打破了外國晶片在我國高性能GPU領域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的市場空白。憑藉其性能可靠、工作環境適應力強等特徵,JM5400在國內軍用領域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軍用飛機領域成功部分替代ATI公司圖形處理晶片。2018年,公司推出第二代圖形處理晶片JM7200,核心頻率從JM5400的550MHZ提升至1300MHZ,運算性能大幅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e5a2ec3d6020c426a150a2b2aa93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