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中招」了?吃藥前,先看這個!

2023-12-06     PSM藥盾公益

原標題:又「中招」了?吃藥前,先看這個!

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關情況。監測顯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最近門診經常接到這樣的諮詢

想買點藥備著,備什麼比較合適?

發燒咽痛,可以吃點「消炎藥」壓壓麼?

吃了幾天藥,怎麼一點不見好?

娃查出支原體肺炎,怎麼醫生不開阿奇?

……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對症下藥」,安全用藥可是一門大學問。

近期一些常見的用藥問題,專業藥師來解答!

「消炎藥」不消炎!備藥時不要選錯…

頭疼腦熱,感冒咽痛,很多人先想到的就是吃點「消炎藥」

比如阿莫西林、頭孢、**沙星 等等,這些藥物早已進入家庭常備藥物清單。

其實,這一類俗稱的「消炎藥」,在藥理學上一般是指抗菌藥物,它們通過抑制細菌生長或繁殖的不同階段,殺滅細菌

而真正藥理學上具有消炎作用,直接對抗炎症,能退燒,能減輕紅、腫、熱、痛等症狀的藥物,有時被稱為抗炎藥物

抗菌藥物和抗炎藥物存在本質區別:

抗菌藥物 VS 抗炎藥物

俗稱:消炎藥

機理:抑制細菌繁殖

常見選手:

阿莫西林(青黴素)、阿奇黴素、左氧氟沙星……

俗稱:退燒藥/止疼藥

機理:抑制炎症因子

常見選手:

阿司匹林、布洛芬、地塞米松、潑尼松……

比較容易被混淆的地方在:抗菌藥物,一般並沒有直接降低體溫或抑制炎症的作用。

發燒,鼻塞,咳嗽……吃了藥為什麼不管用?

吃藥了,不見好?可能是藥沒吃對!

一般來說,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病毒多見,占70%~80%,細菌感染占20%~30%。

在非細菌性炎症的情況下服用抗菌藥物,甚至會導致抗菌藥物殺滅體內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

及時就醫的意義:

明確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用藥才有針對性!

阿奇黴素吃了幾天?怎麼不見好?

近期「支原體肺炎」「阿奇黴素」都是熱搜詞。

根據《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療指南(2023年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黴素等,目前仍然是支原體肺炎的首選治療藥物

很多家長線上諮詢:肺炎支原體流行,可以吃阿奇黴素預防嗎?

也有家長孩子稍有咳嗽,就自行使用阿奇黴素。

自行使用阿奇黴素這樣的方法萬萬不可取,不遵醫囑,有症狀了自行用藥物「殺一殺」、「壓一壓」,很容易造成細菌耐藥

特別是少量多次使用抗菌藥物,相當於幫助細菌「軍訓」,容易人為篩選出耐藥菌,甚至在關鍵時刻「無藥可用」。

已經有一些小朋友出現阿奇黴素的耐藥檢測為陽性

流行季節,應在明確支原體感染的情況下,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合理選用阿奇黴素及用法用量。

如果已經出現了阿奇黴素耐藥陽性,更要慎重,在專業醫生或者藥師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

藥名里有這兩個字千萬留個心!

被病毒襲擊時,各種各樣不舒服:發燒、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

在用藥的時候,如果藥品名中有「復方」,一定要留心。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藥品超量

在感染疾病的不同階段,發燒、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的症狀也不同。復方感冒藥只適合上述症狀基本都中招的患者。

如果只是發燒,吃了復方感冒藥,還用其它退燒藥,相當於同時多服了幾種藥,甚至出現過「連吃幾種感冒藥,住進ICU」的事件。

另外,也要注意含有解表類成分的中成藥,解表類成分與退燒藥作用類似,同服也可能造成不良事件。

Tips:呼吸道感染高發季,安全用藥一定要謹記以下幾點:

遵醫囑。

能不用就不用、

能口服不肌注、

能肌注不輸液。

作者:中心醫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7d5e9911bbd7289ccc4fa3808687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