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還有沒有比鄔思道謀略更厲害的人物?為什麼?

2023-11-14     阿斗愛

原標題:《雍正王朝》中,還有沒有比鄔思道謀略更厲害的人物?為什麼?

引子:鄔思道在《雍正王朝》中可謂神一般的存在,基本沒有他分析不到位的事情。那麼,在《雍正王朝》中還有沒有比他謀略更勝一籌的人物呢?答案是有的,一個是康熙老爺子,另一個是上書房大臣張廷玉。

鄔思道雖然對康熙的帝王心術參透的很深,但也有他沒參透的事情,比如,康熙第二次廢了了太子胤礽,捎帶著把十三爺也圈禁了,鄔思道當時就沒有分析透康熙囚禁十三爺的深意,這層深意直到康熙臨終前告訴了四爺,他這麼做是為了保護十三爺,因為十三爺性子直,任俠好武,做事全憑本心,在愈演愈烈的奪嫡鬥爭中,康熙怕他替胤禛去爭,一個不小心可能會被暗害,從而不得已圈起了十三爺,這樣做即可以保護他,又可以磨練他的性子,讓他變得沉穩起來。

在整部劇的前半部,也就是阿哥們之間奪嫡的明爭暗鬥中,康熙才是真正的決策者,包括兩次廢了胤礽,圈禁老大、老十三,打壓八爺一夥,讓老十四出征西北,讓胤禛的兒子弘曆進園子讀書,為四爺繼位一步步做的鋪墊……老爺子的帝王心術捉摸不透。真正誰是繼位人,只有康熙說了算,其他人再怎麼謀劃,爭的再厲害,還得看老爺子最終的意思。

八爺正是沒有看透這一點,才一步步失去了康熙的聖心,他爭的太明顯,他以為聯合眾人的支持就能爭的太子之位,豈不知這正犯了康熙的忌諱,作為君王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兒子和大臣結黨營私。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礽之後,公開讓大家推薦新太子,八爺自己覺得的得人望,內結侍衛,外結朝臣,推薦新太子的摺子八爺竟然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想想令人心驚,康熙此舉正是試探,八爺剛好撞到了槍口上,這次之後,其實已經宣布八爺退出了爭奪。

如果說康熙是最後的決策者,那麼張廷玉則是參與了決策,並且還是執行者,在電視劇中,張廷玉是康熙最信任的人,康熙在決策所有大事之前都會諮詢張廷玉的意見,比如,八爺把太子胤礽寫給肖國興的那封信交給康熙,康熙讓張廷玉看看,結果張廷玉反手直接燒了這封信,並說臣沒有見過這封信。而康熙並沒怪罪張廷玉,反而對他的做法很讚賞。

康熙決定把位子傳給四爺時,張廷玉也是知道的,並且傳位詔書也是張廷玉起草的,張廷玉也是託孤大臣之一,另一個是隆科多,康熙召見隆科多時,是張廷玉首先接見的他,並且康熙告訴隆科多,如果他不按自己的遺詔執行的話,張廷玉和幾個貼心侍衛有權處死隆科多,可見康熙對張廷玉都信任程度。

康熙和張廷玉是總覽全局之人,所有的決策出自康熙,張廷玉是具體的執行者,而鄔思道只是四爺府里一個不為人知的謀士,康熙和張廷玉在明處,所做之事既要顧全大局,又要瞞過眾人的耳目,相比在暗處的鄔思道他們要難的多了,鄔思道只是負責為四爺精研時局,只負責這一塊,而且他分析的事情也只是康熙決策的東西,相比來說也就不那麼高深了。就這個問題,我來詳細的說道說道。

一、張廷玉其人極其非常成功的職業生涯

張廷玉都職業生涯極其成功,從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張廷玉一直位極人臣,並且還配享太廟,這是漢臣中唯一得此殊榮的人,張廷玉堪稱職場最成功的典範。

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大學士張英之子,康熙三十九年考中進士。後來逐漸升遷,進入了康熙的視野,康熙看中了他的辦事能力,讓他進入上書房辦事,自此張廷玉進入了核心圈子。

張廷玉這人很穩健,他一生謹守:「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箴言。該辦什麼事,他從來不含糊,不該說的他從來不說。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會惹出禍事來,張廷玉這一點就做的很好,自己職責內的事情,完成的很出色,基本沒出現過差錯,也不在康熙面前議論其他人的是非,他從不收任何人的禮,包括自己的門生故舊。

由於經常陪伴在康熙的身邊,他對康熙的心思基本能摸透。舉個例子,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礽,康熙讓眾臣子舉薦新的太子,大多數人都舉薦八阿哥胤禩,包括佟國維,他是主要聯繫人。同樣身為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就沒有跟風,他依舊保舉廢太子胤礽,這主要他揣摩到了康熙的心思。

康熙問他:「別人都舉薦八阿哥胤禩,你怎麼看」?張廷玉回道:「臣這點私心,難逃聖鑒,總求萬歲體諒。奴才沒舉薦八爺,也不是以為八爺不好。只因前太子剛剛廢黜,君臣分際久了,不忍驟然再舉新人……」

康熙道:「朕要給你晉兩級。論起來你在上書房辦差已有十多年了。如今馬齊和佟國維都是正一品,你得和他們並肩才是。」張廷玉沒有言聲,他覺得這兩級品位來得蹊蹺——無論如何,先辭為佳,遂笑道:「雖說主子恩典,奴才實不敢當。奴才小吏出身,並沒有寸功建樹,升官已經極快。留著這兩級,以為進步餘地,如何?」

康熙道:「你為朕處置機務,多年如一日,從不懈怠,這就是功!你看看佟馬兩位,這幾日竟像瘋了似的,請過安就走了。也不知在下頭做了些什麼!你不要辭,這是該當的!」張廷玉吃了一驚,這才明白康熙是不滿佟、馬二人,遂連連叩頭。說道:「皇上若如此說,奴才越發不敢當。總求皇上成全奴才!」「你是怕得罪姓佟的吧?」康熙笑道,「佟家一門都是八阿哥的人。馬齊是因朕偶然誇了胤禩,就跟著人家瞎張羅。如今胤禩是等著要做太子的,你沒有跟著眾人起鬨巴結,再受晉封,越發招怨,是麼?」但張廷玉還是巧妙的辭了這兩級,康熙也就不再勉強。

可以說張廷玉是非常機智的職場老狐狸,他知道明哲保身,也知道在合適的時間選擇站隊。比如,康熙臨終之前對大家說傳位於四阿哥之後,便咽了氣。這時候八爺、九爺、十爺鬧了起來,張廷玉則是讓侍衛扶四爺去旁邊休息,四爺這時很慌,不知道該幹什麼,可以說張廷玉這一舉動為四爺贏取了喘息和思考的時間,也為四爺控制豐臺大營贏得了最佳時機,四爺到了旁邊之後,立馬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找鄔思道,放出來十三爺,豐臺大營得以控制,張廷玉這一舉動贏得了雍正的信任。

這件事還從側面反映了康熙對張廷玉絕對的信任,康熙臨死前,張廷玉一直陪在身邊,康熙的所有命令都是張廷玉在傳達,我們可以看到,張廷玉命令隆科多去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去拿遺詔,隆科多對這命令是絕對的服從,雍正登基後自然是對張廷玉很感激,而且種種大事也是諮詢張廷玉,八爺一夥鬧八王議政的時候,也是張廷玉站出來替雍正贏取了大量的時間,因為他知道,八爺他們不會成功的。

張廷玉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又穩又准,老謀深算,這也是他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

二、康熙高深莫測的帝王心術

康熙可以說是一位非常全能的皇帝,他精算術、會書畫、能天文、通外語,八歲登登基,十五歲智擒鰲拜,十九歲乾綱獨斷,決意撤藩,六下江南,三征西域,征台灣,靖東北,修明政治,疏浚河運,開博學鴻詞科,一網打盡天下英雄——是個文略武功直追唐宗宋祖,是個博學多才高深莫測的帝王。

康熙的帝王心術令人捉摸不透,舉個例子,就比如康熙駕崩那天晚上,他安排隆科多去接八爺而安排張五哥去接四爺,這件事就能表現出他高深的用意。

這種安排是最巧妙而又最合理的,讓隆科多接八爺,妙就妙在佟氏一門和八爺的關係,八爺和佟氏一門交往極深,從以前的佟國維,到現在的隆科多,二人貌似和八爺黨關係非常密切,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八爺被康熙和佟國維兩個老狐狸聯合起來涮了,派隆科多去接八爺就是為了監視和控制他。

第一次廢太子胤礽之後,康熙讓眾朝臣公開推舉新太子,佟國維聯合了一大幫子人保舉八爺為新太子,表面上是幫著八爺,實際上這是八爺被坑的最慘的一次,老八的勢力清晰地暴露在康熙和眾人的眼下,一平日裡沒什麼功績的皇子居然有這麼多人支持,這還了得,康熙把老八一頓訓斥,八爺差點被抓起來,幸虧老十四那麼一鬧,老八才沒被處罰,從這次之後,八爺就與太子之位徹底無緣了。

之前佟國維就對隆科多做了安排,讓他到理藩院去當差,為什麼要去理藩院呢?因為十三阿哥胤祥將要被關在那裡,佟國維這樣安排,就是為了讓佟家多一條路,讓隆科多接觸十三爺,順便靠向四爺胤禛,真是老謀深算啊!只可憐八爺被坑還蒙在鼓裡。

讓張五哥接四爺,妙就妙在張五哥與十三爺的關係,十三爺救過張五哥的命,張五哥是個知恩圖報的熱血漢子,十三爺第一次被囚禁的時候,他還向康熙求情來著,結果康熙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面子,讓他去放十三爺,張五哥感動的一塌糊塗。後來,胤祥再次被囚禁,他也求了了情,只是康熙沒有理睬,他囚禁十三爺是為了保護他,給誰也沒透漏過風聲。

康熙之所以派張五哥起接胤禛,是因為他知道張五哥對十三爺的情誼,也知道老四和老十三的情誼,派張五哥去就是讓胤禛放心,表明了傳位給胤禛的想法,在一個張五哥武藝高強,沒有加入任何派系,忠心護主,有他在踏實。

康熙為四爺鋪路可謂用心良苦,決定傳位給四爺之後,他身體也越來越不行了,於是他罷免了很多能員幹吏。因為這些人如果陷入黨爭,於將來朝局不利。輔錯了人,新主登極難免大開殺戒,輔對了人,又容易恃功驕主,難以駕馭!所以,現在統統將他們監押保護了,新主登極,一紙赦書,立地就成了新皇帝得用臣子!可以說是用心良苦!

駕崩當晚是為胤禛最後一次保駕護航,安排的明明白白,讓八爺黨無機可乘,包括放十三爺出來,都是他早早的下的一步用意極深的棋路,派隆科多監視八爺一夥,派張五哥保護四爺,這一步走的極妙,讓老八放鬆了警惕。

寫在最後

《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個個都是戲精,鄔思道是人精,但我覺得他比不上康熙和張廷玉精明,康熙和張廷玉既要顧全大局,又要演的讓大家都相信,他們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事情,而鄔思道只是是為四爺一個人服務,不需要分太多的心思,康熙是決策者,張廷玉是執行者,鄔思道是猜測者,康熙和張廷玉才是真正的老狐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0e0a66057d85b92df646cee7ae90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