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門是木頭製作,為何攻城時不燒城門?因為不能燒,也不敢燒!

2023-04-27     臨溪柚子

原標題:古代城門是木頭製作,為何攻城時不燒城門?因為不能燒,也不敢燒!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戰爭所使用的武器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現在人們戰爭普遍採用的是以火藥作為填充的兵器,這些兵器統稱為熱兵器。但是在古代黑火藥發明之前人們並沒有重視熱兵器反而是更青睞使用冷兵器,那時戰士們在戰場上廝殺的慘烈程度不亞於現代戰爭。

看過影視的朋友可能會留意這樣一個場景,在占領一個地方之前肯定要攻陷這個地方的城池。城池外部有著厚厚的木門,想要攻下城池通常要用巨大的樹樁把木門撞開。可是在撞門的時候也會遭到敵人的猛烈攻擊,攻城的一方也會因此損失慘重。有人不禁冒出一個想法,與其用這種方式攻城倒不如採用火攻。反正城池的門是用木頭做的,一把火點燃城池不就不攻自破了嗎?

實際上冒出這個想法顯然是對古人智慧的質疑,古人的門雖然是用木頭做的但為了防火卻採取了許多措施。城門更是用難以點燃的木材製作,貿然衝上前去點火不但不容易點燃木門。還會讓自己喪命,所以攻城時對於這樣的城門古人不會用火把去燒,也不敢燒。

人們為了增加城門的堅固度,會選擇哪種密度較高的木材,比如說棗木之類的。這種木頭即便是暴露在空氣中也難以被點燃,有些城門還會特意在木門外層覆蓋一層鐵皮並打上鉚釘。這樣一來木頭杜絕了空氣就更不容易被點燃了,所以想要破門而入倒不如使用更直接的方法,那就是用攻城木樁直接撞擊城門。

但是僅僅採用木樁撞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配合別的攻擊才有可能拿下城池。真實的攻城情況比電影中描繪的還要複雜。有些城池為了防止敵人進攻,會在周圍引入河水形成護城河。想要通過護城河進攻方還要製作相應的梯子,梯子做好之後架過護城河勇敢的戰士沖向前方準備下一步的進攻。可當他們距離城池越近,危險性也越大。

守城的戰士會提前在城牆上放上弓箭等物品,就等敵人靠近然後突然射箭攻擊。這些經過訓練的弓弩手能在很遠的距離射中敵人要害,為了防止傷口癒合他們還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箭頭圖上糞便或者等箭頭生鏽之後再使用。這聽上去有些噁心,但在實際戰爭中卻非常奏效。

生鏽之後的弓箭頭射中人之後即便被取出來,傷口也容易感染。那些摻雜著糞便的箭頭上面有大量的細菌,一旦在人體擴散開來受傷的人就會因敗血病等死掉。雖然古人對細菌沒有什麼概念,但是他們知道用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弓箭殺傷力極高。

假如攻城的一方僥倖避開了敵人的弓箭,並且準備依靠自己攜帶的梯子登上城牆。那麼接下來他們將迎接的將是城牆上砸下來的石頭。敵人會在城牆上準備下不少石頭或是磚頭瓦塊,當進攻的一方爬上城牆時這些石頭就會瞄準對方砸過去。想像一下一塊幾十斤重的石頭從幾十米高的地方砸向你的頭會是怎樣一番場景?不少士兵就是因為被石頭砸中當場斃命。

除了使用石頭之外守城的士兵還會使用一種秘密武器,這種秘密武器就是把糞便之類的東西摻雜一些水。然後用火燒開,用水瓢之類的東西撒向攻城的敵軍。100度的高溫足以把人燙得皮開肉綻,此時細菌也容易感染進人的血液。這樣一來即便是被燙傷的人當時沒有死,估計他們不久後便會因感染斃命。

如此看來想要攻下一座城池雙方都會付出極大的傷亡,攻下城池之後活下來的攻城人員往往會充滿怨氣。有些紀律散漫的隊伍士兵們為了泄憤往往會進行漫無目的的殺戮,而有些紀律嚴明士兵們則會列隊歡迎上級進入城池。看到這不禁讓人感嘆,戰爭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殘酷的。想要獲得繁榮昌盛就應略,以戰爭攻取別人的城池所獲得的繁榮是不會持久的,當年蒙古的大帝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a985042cf75c9892422d3f9704486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