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新決定」推出,上層對外貿的支持回來了?

2023-05-09     邦閱

原標題:世衛「新決定」推出,上層對外貿的支持回來了?

2023年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三年前,2020年的1月30日,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世衛組織依照《國際衛生條例》所能發布的最高級別預警。

根據權威專家的解讀,世衛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基於新冠疫情對全球影響的變化:

1.全球各國因疫情導致的病亡、住院人數、感染人數在持續下降;

2.病株雖然持續變異,但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沒有新的變化;

3.全球來看,接種疫苗以及感染後產生抗體的人群已經可以有效的抵禦病毒;

4.三年多的疫情抗爭,各個國家的醫療、衛生系統、人力資源、防護設備等等都在加強,足以支撐疫情帶來的危情。

世衛的這項「新決定」,是終於解放的正式口號。

但在此之前,我們在疫情失去威脅的第一時間,就早已迫不及待的衝破限制。

以上海來講,從去年12月份開始,城市不再因為某一個單元樓某一戶有一個人陽,就封掉整個小區甚至整個街道。

後來,甚至大家見面可能都要問一句:「你陽過了嗎?」不再對「陽」聞風喪膽,甚至都希望早陽早好早有抵抗力。

今年回來,乘坐地鐵更是不再強制戴口罩;去商場、去聚餐不需要再掃健康碼;打車時也可以大膽坐上副駕駛。

出國留學不再怕出去就回不來,對外貿易開始逐步恢復聯絡,出國游不需要再查詢當地疫情防控政策......

我們的衣食住行,各處都在切身感受世界的變化。如同艷陽奮力穿透層層烏雲,道道光束,先後灑向了大地。

在世衛發出公告的第二天,官媒對專家的採訪中也特別提到:「對於跨國交通、貿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將進一步減少甚至消除,這應該是最大的影響。我國的國際交往包括貿易、旅遊、學術交流等,都有望減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帶來的不便。」

公開談論疫情防控措施對出口的限制,就如同家長主動提出,孩子成績不好最大的原因是教育資源缺失,外貿人這三年的委屈終於得到認同和安慰。

以外貿人的切身體會來說,也確實在今年的疫情徹底放開後,感受到市場即將開放的激情。

在廣州做服裝外貿生意的張奉說:「疫情這三年以來,企業如坐針氈,所有的海外客戶無法見面,全靠電話或其他線上方式辛苦的保持聯繫,好不容易熬到現在。」

今年3月底就聽到疫情完全放開的風聲,了解各國疫情得到控制,各家採購商恢復對國內商家的信心,第一時間張奉就買了出國的機票。

凌晨出發,10個小時後在中轉國轉機,又飛4個小時後才到達,這也是他第二次來到這個非洲小國。

歷經辛苦疲憊,到達時已是深夜。但張奉站在當地,感受到的只有快衝出胸口的熱情和激動,完全不困:「只要能走出來,對外貿行業來說,這就是莫大的希望。」

要知道,疫情發散這三年,廣州地區本身服裝行業的自卷,加上外部物流成本、生產成本的提升,外憂內患、兩面夾擊,能活到今天,對張奉的公司來說,全靠想像疫情放開後大展身手的那口氣吊著。

此行,張奉待了6天,收穫了120萬美元的訂單,其實並不算多,但是他知道,從現在開始,他會第三次、第四次......無數次來到這裡,能帶走的一定會越來越多。

在世衛發出正式通告之前,疫情反覆無常,全球各國的政策不一。

對外貿企業來說,變量多到完全不敢說什麼是確定的,無法做任何超過一個月的企業規劃,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在東莞生產羅紋面料的黃平告訴我們,他們企業的主營業務是給品牌服裝做代加工,終端產品出口至國外。

在疫情的衝擊下,企業的生產計劃常常會被打亂,原材料的運輸也十分不順暢。

國內外兩方的員工所在區域的防控政策不同,一旦一方地區採取防疫措施,另一方也幾乎得跟著停工,企業的成本陡增,壓力很大。

不僅如此,由於所需的棉花、滌綸等原料需要進口,疫情反覆再加上俄烏局勢緊張,原料成本也大大提高。

黃平說:「其實,不光是怕我們自己沒信心,疫情、各項政策都不明朗的時候,更怕客戶先沒了信心。」

終於,如今疫情徹底放開,各種壓力都在漸漸緩解,負面的影響也在減少。

外貿商家們開始行動起來,探索更多的解決方案。

或許,許多人還沒明白,疫情的開放並不是從世衛的「新決定」開始的,但為什麼大家此刻才開始如同正式的迎接春天般活力滿滿。

借用一句話,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上層的支持回來了,底層人民的路就好走了。」

搖著「政策支持」的大旗,我們的前方將更加暢通無阻。

*以上人名均為化名。

作者簡介

金鑫,外貿這點事主編,曾運營百萬粉絲帳號,多篇原創文章閱讀量10W+,作品全網閱讀量300W+。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9c4d8a4cb8cc5f276c044c82c04c4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