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觀 | 大眾汽車的不惑之惑

2023-11-13     BusinessCars

「5年以後,這個行業和現在會很不一樣。」上任就趕上了中國品牌蠶食外資品牌份額最瘋狂的一年,從去年8月份履新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一職的孟俠,這一年多,想必對於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微妙處境,有著最深刻的體會。他在最近進博會上的這句話,可以看出,大眾汽車已經做好了跑一場馬拉松的準備。

從1983年,第一輛引進中國的合資轎車桑塔納開始,大眾汽車在其第二故鄉中國已經走過了40周年的歷程。坐擁VW神車光環,大眾在歷史上創造了無數次銷量神話,很多年裡,在銷量榜單上有著任何品牌都無法撼動的地位。

誰也不會想到,從被仰視到平視,會來得這麼快。在乘聯會公布的2022年中國乘用車廠商銷量排行榜中,南北大眾30多年來首次跌落榜首,更加不容樂觀是,2023年,大眾可能首次丟失在中國市場長達40年的統治地位。

十幾年前,昔日手機行業霸主諾基亞遭遇了高維度崛起的新貴,形成了「諾基亞時刻」。時至今日,汽車產業的「諾基亞時刻」也在加速上演。

在華邁入不惑之年的大眾汽車,是時候拋開歷史的包袱,準備好打一場硬仗了。

巨頭的隱憂:失準的節奏

戰術上失誤,會影響局部;戰略上輕敵,卻會影響全局。

幾乎所有的傳統車企,對中國造車新勢力都輕敵了。他們認為在百年傳統車企的造車經驗面前,這些新勢力不值一提,一旦傳統車企開始發力,新勢力們都是不堪一擊的。從結果來看,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發展趨勢,與傳統汽車巨頭的設想截然不同。

所以,與動輒all in的新勢力們相比,巨頭們的動作是緩慢、猶疑甚至曖昧的。

但客觀的說,在所有傳統巨頭這一輪轉型中,大眾汽車所展現出的速度和決心是絕無僅有的。從2018年開始,赫伯特·迪斯帶領大眾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計劃以600億歐元的「鈔能力」在電氣化和數字化方面進行「急加速」。

改革就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在一家擁有12個品牌、67萬員工的汽車工業帝國里,想要通過鐵腕政策,來推動龐大的巨輪掉頭,作為「外來者」的迪斯不可避免的深陷各種複雜的矛盾和鬥爭中,他所疾呼的轉型也遭受到了種種阻力和挑戰。

2022年迪斯的突然出局,也並不令人意外。

狼堡風雲,在大眾集團長達85年的歷史中從未謝幕。但在迪斯下課後,大眾集團需要儘快回答市場,在越來越動盪的時候,如何保證大眾汽車不被時代淹沒?

「我的重點將放在客戶、品牌和產品上。對我來說,人的因素一直是最重要的。團隊精神、公平和激情是成功的關鍵。」相比迪斯,新的掌門人奧博穆可能更「慢」,但也更「穩」,這也許有利於大眾重新拿回過去擅長的節奏把控?

要知道,在過去的幾十年,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一直踏在正確的節奏上。第一家選擇在國內合資建廠;早在1995年就推出將桑塔納2000加長版,開創加長先驅;2007年推出「TSI+DSG」黃金動力組合,在內燃機時代打造出了技術的「護城河」。

但在電氣化、智能化浪潮開始席捲汽車行業後,大眾汽車雖然也在努力跟上時代潮流,但卻始終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和節奏。一代大師齊白石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迪斯「摸著特斯拉的石頭過河」的設想,使大眾汽車出現了創新能力上的退化。

而「ALL IN純電」三年,錯過中國混動市場的大爆發,則成為大眾汽車過去幾年來在轉型過程中,節奏上最大的失准。

以2022年銷量為例,選擇押寶純電動的大眾汽車,其ID.系列家族銷量為14.31萬輛,但同一時期,中國本土車企比亞迪在插混方面的銷量是94.62萬輛,同比增長246%。

這一結果,應該讓大眾汽車很失落。

堵在軟體的路上

10月份,大眾汽車集團動刀軟體部門CARIAD,團隊規模收縮1/3左右。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另一家傳統巨頭豐田汽車也對其軟體板塊woven by toyota進行了大調整,原ceo直接下課,並重新成立了新的軟體開發機構。

一時間,傳統汽車巨頭干不好軟體這件事,在全行業被熱議。

雖然大眾是傳統車企中最早投入軟體的公司之一,但軟體部門CARIAD的研發進程嚴重落後於計劃,導致奧迪、保時捷、賓利等車型,至今沒有搭載上其軟體平台,新車型也因此不斷延期發布。

說到CARIAD,它是由前任掌門人迪斯親自組建的獨立軟體公司,類似於一個「特種部隊」,選擇以自研路線,通過Cariad的軟體平台,在大眾集團各品牌間,實現高度復用、高度統一的軟硬體體系。

想像一下,如果CARIAD做成功了,可以讓大眾汽車集團曾經畏之如虎的「千萬輛魔咒」,變累贅為優勢。但這幾乎又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首先,CARIAD是由大眾集團12個下屬企業軟體研發部門合併而來,背後必然存在多重的利益糾葛。其次,迪斯要求「大眾的軟體代碼,必須由我們自己寫」,CARIAD選擇了走全棧自研的路子,造成內部工作效率低下,這顯然遠遠低估了汽車智能化轉型的複雜程度。

另外,從CARIAD首任CEO森格克里斯蒂安·森格到第三任CEODirk Hilgenberg,甚至CTO這樣的關鍵要職,均為傳統車企背景出身。

迪斯花重金所打造的這支隊伍,看起來並不怎麼「科技化」,大眾耗資巨大在CARIAD上,但向科技公司轉型,如果不能改變傳統汽車認知,不重建新的汽車消費商業模式,轉型將困難重重。

短短兩年時間,CARIAD累計虧損近34億歐元,原本扛著重要使命的一環,卻成了大眾汽車的短板。

今年4月,大眾汽車集團董事會以及旗下各品牌組成100多人的浩蕩高管團隊,包機來到上海車展,這是大眾新掌門人奧博穆近半年來第三次到訪中國,但如此近距離大規模地參觀中國汽車品牌的產品,想必對於這些汽車大佬來說是最近幾年來的首次。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中國自主品牌在智能化上,給大眾集團高層來了一場眼球地震,上海車展結束後不到一個月,CARIAD整個高管團隊拉開了最大規模的調整風暴。

重回正確的軌道

「我們不能也不想自己開發所有東西,我們需要合作夥伴。如果市面上有現成的系統,就沒有必要重新發明輪子。」以溫和著稱的奧博穆上任後,卻做了幾件殺伐果決的事。

面對大眾目前所面臨的危機,奧博穆把改革的重點之一放在了重組CARIAD上,而與迪斯最大的不同是,他更傾向於合作共創,而非單打獨鬥。

有一點非常值得關注的是,奧博穆本人與中國有著較深的淵源,在2001年,他在同濟大學獲得汽車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從90年代末起,我大概每年都要來四次中國」,而從去年11月到今年4月,奧博穆共來華三次,是跨國車企里,拜訪中國頻次最高的CEO。

所以作為一位跨國車企掌門人,奧博穆可能更深刻了解中國汽車市場此刻正在發生著什麼。

他認為,「在某些層面,中國市場對軟體的期望與世界其他市場有很大差異,我們必須因地制宜推出特定解決方案,比如車內卡拉OK功能、電影播放大屏,同時要具備人機互動功能等等。」

在奧博穆看來,對於軟體技術,除了自研、外包、採購,與科技企業合作也很重要。基於這樣的執政方向,很快有了今年7月底,大眾集團入股小鵬汽車以及與上汽平台合作的兩項重大決策,大眾與小鵬將會在2026年合作推出兩款全新B級車型。

不僅如此,最近大眾汽車還官宣了CARIAD「牽手」中國手機大廠vivo的消息。這可能會在將來大大改善大眾ID.系列較為拉垮的車機體驗。

另外,大眾汽車還決定撥亂反正,從今年開始正式把發展混動系統作為一個公開的規劃,在今年日內瓦車展中發布的新一代Tiguan,就已經開始配備插混系統。

看得出來,大眾汽車在電動化路線上,正在努力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在我們品牌的身體內『有兩顆心臟』同時跳動,一顆是德國心臟,因為我們是個德國公司,所以希望帶來更多德國技術;另一顆是中國心臟,我們希望助力中國達成『雙碳』目標,打造環保和『碳中和』的電動車型。」BC認為,孟俠這番話的意思,從另一個層面解讀,其實是對電動化時代的中國品牌,給出了最高敬意。

電動化時代,大眾正在卸下歷史包袱,快速適應新賽道的節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9581549eb35452870276e461718e3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