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這裡,還可以看時光緩緩前行,與過去不期而遇。
黃田壩,又稱作132廠,曾經因遠離市區而遙不可及。而現在,從市中心任何地方乘地鐵片刻可達,不知不覺已近在咫尺。
這片位於成都市青羊區西郊,毗鄰成都西站,東靠蘇坡街道,南與文家街道相接,北面通往金牛區金泉街道,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的區域,因為製造飛機而聞名,因此,在這一片區生活和工作的人,被統稱為成飛人。
黃田壩在保留工業化印跡的同時,近年來,增設了近距離體驗式的航空航天開放式主題公園,以及遍布在街巷中的各種美食。既能獲得一份國產戰鬥機小白對航空航天的獵奇感受,又能充分滿足一個資深吃貨的胃。體驗逛公園,走街巷,看飛機,吃美食,拍照打卡,這似乎成了去黃田壩的新耍法。
黃田壩是典型的熟人社區。走到哪兒,都能碰到熟人。
如果說「經緯」命名的廠區生活道路,是黃田壩的一大特色的話,那麼幾百號統一運用數字作為編號的住宅樓,則是成都的唯一存在。分布其中的經一路、經二路、經三路、經六路,緯一路、緯二路、緯四路、緯五路等各條街巷,既是成飛職工生活區,也是開放式社區,不僅有保留半個世紀的紅磚房,還蘊藏了不少有煙火氣的老館子。
新舊時光在這裡交替
經二路的成飛藍天餐廳,是成飛職工專屬食堂,場地之寬敞,菜品之豐富,門類之齊全,如同五星級酒店般的存在。
藍天食堂舊景
現在的藍天食堂
而食堂門口每天下午四點準點對外售賣,從未漲價的成飛牌饅頭,足足供給了三代人。
永不漲價的成飛饅頭
經二路五街坊鐵板燒雖是個簡陋的路邊蒼蠅館子,卻也是存在了二十年的一段傳奇。
這家獨創的具備了煎、炸、烤、炒的開合式天地蓋鐵板燒烤,讓不少廠區職工和成都市區及周邊住戶前來打卡嘗鮮。在各大外賣平台上,更是獲得無數好評。招牌菜鐵板牛肉,鐵板韭菜,鐵板豆腐,滿足每個好吃嘴的胃。
被稱為深夜食堂的五街坊鐵板燒, 一大鍋滿滿的幸福滋味
經三路的私房面,開了二十年,火了二十年。各種澆頭、多種口味,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私房面,被譽為成飛小食堂
經二路雙福鍋盔的滷肉鍋盔和糖油果子,溏心是老何的獨家配方。
堅持手工製作和良心食材,是老闆何雙福三十年的始終堅守。
而獨創的小尺寸製作方法,甜而不膩的口感,是每個初來黃田壩的人必嘗小吃,香甜味道老遠就能聞到。
新鮮出爐的糖油果子,熱氣騰騰
經六路上的聚泉燒雞公火鍋,火得一塌糊塗。每每入夜,高朋滿座,熱鬧得很。有好火爆?去了就知道。
緯六路王國忠烤鴨,每天門庭若市。鎮店之寶的冒烤鴨是必點。
運用傳統手藝,民間本草香料滷製的烤鴨,小時候的味道。
油光鋥亮,香氣四溢,陪伴了成飛人十八個春秋冬夏。
因為從小喜歡摺紙飛機,一折就是七十年,經許樹全手摺出來的紙飛機超過一萬架,每一架都栩栩如生, 被人尊稱為飛機爺爺,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紙飛機展廳。
從成飛小學退休後,許樹全擔任了成飛公園顧問和志願服務導師、義務講解員。
變廢為寶,飛機爺爺許樹全的環保理念矢志不渝。
2015年成飛公園經過全新修繕之後正式免費對公眾開放。公園裡陳列有我國自主研發的殲擊機系列戰鬥機,以及我國航天發展歷程展覽館,已建設成為航空航天教育基地。
陳列於公園內的梟龍戰機
現在,從成都市區內乘坐地鐵九號線在黃田壩站下,從地鐵B出口向北步行約1.5公里即可到達。
從位於經一路的成飛公園北大門進入,經過十二生肖廣場,就來到威龍廣場,在這裡,一架最新國產殲20一比一實物樣機模型赫然眼前,劍指藍天,很多人在這裡駐足打卡。
順著威龍廣場前行,在位於成飛公園北側,有一座園林式戰鬥機博物館,館外龍騰廣場上,展陳有殲5、殲7、梟龍、殲10、殲20系列戰鬥機機群,還有翼龍、天翅系列無人機,館內展示廳集中展示了中國航空發展歷程,戰鬥機研製流程,製造工藝。
殲20劍指藍天,傲視群雄
館內還開設有飛行模擬駕駛等體驗項目,逛累了,還可以到展示廳二樓點上一杯現磨咖啡,坐在落地玻璃前靜靜欣賞機群全景。
在公園南面,孔雀造型的梭梭板作為唯一不多的幾件有時代印記的實物得以保留,很多人還會耍上幾回,找一下童年的感覺。
孔雀梭梭板,一代成飛人的記憶
而公園西邊的微縮瀑布、湖心噴泉,假山涼亭,環泉跑道則是職工們休閒納涼,漫步,小跑的好去處。
公園一角
「那兒年,從成都市區到黃田壩,只有一趟13路公交車,從人民公園出發後,要花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黃田壩車站,當年廠門口到現在的成飛賓館這一段路叫做中央馬路。後來陸續修建了豎向為經,橫線為緯的各條道路。」
許樹全全程參與了成飛小學的建設,是成飛小學首批全科老師。對黃田壩和成飛公園當年的情景,記憶深刻。
峨眉公園,成飛公園的前身
「關於黃田壩的故事很多。原名叫皇天壩,傳說當時成都府有一位黃姓秀才得罪了當朝皇帝,因此被沒收了一切田地歸為皇產。因為皇帝又稱為天子,後來老百姓就把這兒叫做皇天壩了。當然,這些都只是傳說而已。我剛來那年,廠址周邊到處都是黃泥巴,廠區外圍只有黃土村等幾個村落,所以叫黃田壩更確切些。」
「成飛公園前身名叫峨眉公園,1984年開始修建,原來是廠區職工專屬樂園。最早是一片荒地,後來改為供職工勞動和廠區環境布置用的苗圃,1994年更名為成飛公園。公園裡面保存有伴隨一代人成長的孔雀梭梭板。」
80年代的成飛公園湖心區
現在的公園湖心區
80年通過招工從成都到黃田壩落戶,在成飛幼兒園任教直到退休,37年的幼教生涯, 韓曉英練得一身好手藝,一張普通紅紙加一把剪刀在她手下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人稱剪紙嬢嬢。 她的作品,獲得過成飛職工服飾表演金獎,擁有自己的剪紙工作室。
初來黃田壩,給韓曉英第一感覺就是偏僻,荒涼,只有一條大路通向廠區。
「到處都是黃泥巴路,除了稀稀拉拉幾棟農宅,人都見不到幾個。」
當年從成都市區到黃田壩的公交車很少,韓曉英每天從成都青龍街的家騎車近兩個小時到黃田壩:「好遠哦,廠區外圍又莫得路燈,等騎攏了,腳杆都在打閃閃。那兒年年輕嘛,也不覺得累。當年居住和生活條件都很差,住的是集體平房,吃的是員工食堂,每天搶到上茅房,要耍只能切飛機場。」
韓曉英和她的剪紙模特隊
退休後,韓曉英組建的剪紙服裝模特隊,在成都很有影響力:「給你說,我的剪紙模特隊,在黃田壩一轉,乃至整個青羊區都洋盤得很。」
劉工,成飛廠首批援建人,飛機設計和製造專家,國家正高級工程師,培養了三代航天科技人才。「當年黃田壩到處都是田壩,土路,一到下雨天稀泥四處流淌。」劉工還保存著當年修建廠房時穿的高筒雨靴。
從英俊小伙,到耄耋老人,從參與建廠、設計、研發,劉工在黃田壩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培養了一大批高精尖應用人才。
陳列於公園內的航模
「還是說黃普最得勁兒。不管從哪兒來,到了黃田壩,統統都要說黃普。」黃普,是成飛職工專屬語言。
這種特別的,外人聽來有些詼諧拗口的黃田壩普通話,讓劉工覺得是最具生活化喜感的存在:「因為援建隊伍中江西人居多,與成都人融合後語言發生變化。江西老表和成都老表的結合,就生成了黃普。比如你要爪子嘛?咋個嘛?吃飯叫做恰飯。黃普成了廠裡面約定成俗的通用語言,工作時間長了,通常一人會多種地方語言。」
如今,除了去體育館鍛鍊身體,劉工還時不時要去成飛公園溜達,看一看親身參與設計和研發的殲系列戰鬥機模型,找一找當年的感覺。
公園裡的飛機模型與打卡拍照的遊客
成飛大道主入口,有一大片歐式建築群,這裡就是英國小鎮了。2014年開始的舊城改造,讓這片原本屬於農田的區域,搖身一變,成為高端時尚商業居住區。伴隨著沃爾瑪等大型商超的入駐,大大緩解了黃田壩片區購物難的問題,也使得樸實無華黃田壩,從此融入了時尚活力的元素。
黃田壩的新小區
八零後的成飛宣傳幹事陳冬,下班後喜歡跟工友們到英國小鎮餐飲一條街上覓食。
「食堂都吃膩了,市區也不想去,英國小鎮這邊有很多好吃又新潮的館子,比如沱江魚府。在一樓選好魚,現宰現殺,吃的就是一個鮮。這家的沱江魚和耗兒魚都不錯,口感鮮嫩,鍋底沒有牛油紅鍋那麼辣,所以能吃出魚的鮮味。」
自幼在黃田壩片區長大,如今已是安康社區書記的王小玲,對黃田壩片區有很深的情結。
「小時候,黃田壩給我的印象是神秘又封閉的廠區,遙不可及的鄉壩頭,從市區跑一趟要花很長時間。那時候的黃田壩,都找不到好耍的地方。」
老廠區大門
而現在,隨著地鐵開通,黃田壩已經是城市城區的一部分。
「成飛公園開放以後,加上分布在街區里的各種美食,黃田壩多了很多可吃、可逛、可耍的地方,充分滿足了成都人愛耍,愛吃,愛逛的天性。」
緯七路上的紅磚房讓王小玲記憶猶新:「在我爺爺那一代是為高級專家修建的宿舍。也是至今還保存完好的老建築。當年這是當地最高級的建築物,剩下的都是平房和農房。」
經歷半個世紀風雨的紅磚房依然靜靜佇立
曾經的專家樓是當年唯一的高檔住房
「過去生活條件艱苦,廠區與外界又相對獨立,所以廠區內逐步成立了蔬菜公司、糧油站、百貨公司、電影院,還有專門的開水房,廠裡面還有亞洲最大的員工食堂。」
如今,每到上下班時間,穿著整齊的工人像一群藍精靈從廠大門蜂擁而出,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綠蔭下的街道
「這些年變化很大。紅磚房、人民食堂對面的貿易公司老建築還在,其他像成飛俱樂部都已拆完了。」
廠區鐵路舊貌
廠區鐵路新貌
身為成飛子弟,王小玲很熟悉黃田壩這片成長的地方;「紅磚房外的主幹道,原來稱之為中央大道,現在改為成飛大道。當年路兩旁都是高大茂密的法國梧桐,夏天在樹下行走很涼爽。但每到春天樹上就會鋪天蓋地掉毛毛蟲,滿大街到處都在爬,嚇人得很,很多成飛人都有被毛毛蟲蟄過的經歷。」
梧桐樹舊景
城市更新下的黃田壩片區,既保留了黃田壩獨有的工業氣質和生活氣息,更是一片充滿活力、煙火氣十足的城市角落。
綠蔭掩映下的靜怡街巷
黃田壩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距離在變,街道在變,風貌在變;但是,人情與這裡有過的舊時光,卻一直未變。有空,坐上九號線去那裡看看吧。
本文特別感謝青羊區黃田壩街道安康社區支持。
——漫成都.城市——
文字| 劉鎧瑞
編輯 | Penny
圖片|Anyu、受訪者
監製丨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