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這部正在上映的電影,見識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海清

2022-07-20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強烈推薦這部正在上映的電影,見識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海清

本文作者:vicky刺蝟

1.

有一部電影, 殺入第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獲得最佳影片提名,成為近三年來唯一入圍的國產片,獲得業內一致好評。

快要上映慘遭撤檔,半年後再次上映,因沒錢做宣發,且是部節奏遲緩的文藝片,排片少得可憐,很多城市的影院都找不到蹤跡。

但看過的觀眾都被深深打動,用口口相傳的方式為電影做宣傳,終於讓它的排片有所逆轉,豆瓣評分也上升到8.2。就算是這樣,目前也僅僅是幾百萬的票房。

這部電影就是《隱入塵煙》,英文名-Return To Dust. 本片由李睿珺編劇並執導,海清、武仁林領銜主演,被譽為導演李睿珺的「集大成之作」。黃海設計的電影海報。

海清不愧是老戲骨,用將近一年的時間體驗生活,貢獻了她最精湛的表演,與角色融為一體。武仁林是導演的姨夫,地道的農民,他不需要刻意表演,就用自己最本真的情感,讓我們信服了他的角色。

對於《隱入塵煙》這個詩意的片名,李睿珺表示,「 當我們聊到時間、生命和愛的時候,會發現這些都在我們的日常里。煙其實就是日常的煙火氣息。『隱入塵煙』,是所有的一切可能最終都會淪為日常,隱藏在不同階段的時間裡面,但它也具有生命般的變化,悄悄開始的、不易察覺的,在每個場合的日常里陪伴。

這是土地和農民的故事。開始於時間流轉,結束於生死輪迴。

大西北,黃土高坡上,一粒麥子的生長周期,需要將近十個月的時間。一個農民,辛苦一年的收成,也許就是兩三千元。生命的輪迴,時間的等待,勞動的廉價,對農民來說就是日常。

秋天施肥播種,種子在地里出苗越冬,等到春天返青,需去除雜草,噴洒農藥。麥子開始拔節結穗,揚花灌漿,由青變黃,到成熟的時節,就到了炎熱的夏季。然後收割、晾曬、收倉、碾壓、磨粉。從一粒麥子到變成麵粉,是自然與人力的緩慢合作,每一步,都急不得。

電影忠實地記錄了整個過程,用了將近一年拍攝完成。電影中出現的麥子,是攝製組親自播種收穫的。房子,也是導演和他姨夫,一磚一席,親手建成。

土地不會辜負耕作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一滴汗水,農民知道,土地也記得。

這也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關於愛,關於離別。

甘肅張掖市高台縣花牆子村,有兩個可憐人,被各自的哥嫂「掃地出門」,湊合在一起,搭夥過日子。女人貴英殘疾孤弱,隨時會尿褲子,最主要的是不能生育,這樣的女人在農村,就是廢物,比雞狗都遭人嫌棄。男人老四貧苦憨直,一身力氣和本事,大半輩子為哥哥家當牛做馬,任勞任怨,但離家時的唯一財產就是一頭瘦驢。

未來的生活會怎樣,他們很茫然。拍結婚照的時候,背景紅色喜慶,兩人卻手足無措,表情疏離。在家裡沉默不語,毫無交流。老四晚上和衣而睡,貴英一晚上坐著,看他睡著才在火上烤自己尿濕的褲子。

但,新生活畢竟開始了。沒有房子住,就在別人荒棄的空房子裡臨時安家。沒有家禽,就從鄰居家借來雞蛋孵小雞。沒有糧食,就賒帳買來種子播種。麥子在土地上生長,小雞在院子裡長大,他們的新房子,在他們的齊心協力下也終於蓋成了。

個自食其力的人,從無到有,創造出一個自己的家。雖然家徒四壁,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但灶火熱騰騰地燒著,燕子在頭頂低飛,雞群在腳下吃著食,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這一切,已經讓他們心滿意足。

他們的情感,也用自己的方式,一天天變得濃烈。

老四疼愛自己的女人。 出門給父母燒香,他給貴英帶上麻花和水。買來長大衣給她的屁股遮羞。抱她上驢車,害怕她累著。帶她去河裡洗麥疹,一條魚烤熟後,一人一口,這是他的深情,他的浪漫。

貴英也有自己的浪漫和深情。凍得哆哆嗦嗦,在橋頭執著地等著老四,用手電筒照亮他回家的路,從懷裡拿出一杯冒著熱氣的水。老四給別人輸血的時候,她心疼地跟著,恨不得那管子裡被抽的是自己的血。

他們在塵世里嘗盡悲苦,就更懂得珍惜眼前人,努力把這悲苦化作相濡以沫的甜蜜。

他們也愛惜自然的一切。舀水的時候,把小蝌蚪放回水裡。搬家的時候,把燕巢也拿下來帶走。不讓驢太累,寧願自己走回家。每一株麥穗,都要仔細撿拾。土地、莊稼、牲畜,都是他們的家人。

與人為善,從不抱怨。平生最奢侈的享受,就是生病時的一個荷包蛋,或者臨走前的一個煮雞蛋。

這樣的一生,被境遇所牽制,被命運一再重錘,他們卻毫無反抗,難道真的甘心嗎?

2.

麥子的一生,被風刮,被鐮刀割,被鳥雀啄,被驢踩,被石磨碾,它們能怎樣?它們動不了,喊不出疼,也沒法講述自己的故事。那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呢,又能怎樣?離開了土地,農民就失去了依存的一切,所以,他們也被困在自己的土地上,動不了,喊不出疼,也沒法講述自己的故事。

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是社會的失語者。像麥子一樣,在蒼茫大地上默默地來,寂寂地走。這樣的一生,如此渺小卑微,但他們是全盤接受的。 就像那一幅隨他們不斷顛沛的囍字,無論貼在什麼樣的牆上,都一直紅彤彤的。

與莊稼同呼吸共命運的農民,對生命的無常,時間的輪迴,早都習以為常。他們也把自己視為大自然的一部分,在泥土裡生長,在風沙里行走,在灰塵里安睡,生如塵土,死如灰燼,一個人的一生,和一季麥子的一生,沒有什麼區別。

導演:李睿珺

李睿珺親自參與種麥子和蓋房子的全過程。他說《隱入塵煙》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部分,如何去建立一個情感、如何去建立一個家園、如何去建立跟周遭世界的聯繫,包括人和自然之間的聯繫。「 它必須非常細膩地去展開,就有點像剝洋蔥一樣,一點點去剝開它,最終讓大家看到它的核是什麼。所以,我為什麼想要用一年四季去展現這個形式?它必須是要很細枝末節的、一點點的。因為,日常就是瑣碎的。我們只是把這些瑣碎的東西一點點一點點地去展開,把它串起來。

電影確實在剝洋蔥,一點點釋放生活的百般滋味。你笑著笑著,突然想哭。臉上還有淚痕,卻又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窮到連雞蛋都是借的,卻還要精心布置雞窩,當孵化小雞的燈泡的光從紙箱的眼裡灑出來,貴英用手去接住光斑,老四晃動燈泡, 滿牆光影浮動......這一刻,愛帶著光芒,充滿詩意的浪漫。

買不起貴重的禮物,就在你的手背種下一朵麥子花,這是獨屬於他們的花朵。你走在前面,我在後面撒種,忽然說,我要將你的腳印種在地里,這是獨屬於他們的蜜語。一件披在身上的大衣,一杯暖在心裡的熱水,如此俗常,卻都是深情的傳遞。人可以如草芥,但愛如星辰。

在這個娛樂至死時代,很多人已經不再相信真情。 李睿珺卻願意講述這樣的真情,將鏡頭一次次對準最底層的他們,緩慢地等待,耐心地傾聽,他關心這些被時間遺忘的人。

甘肅張掖市高台縣花牆子村,是他的家鄉。他一直執拗地記錄著自己的家鄉,吹開塵煙,讓更多的人看見他們。中國的銀幕數已突破8萬,他相信總要有1塊,留給這些蜷縮在角落裡的小人物。

《隱入塵煙》正在上映,如果你所在的影院有排片,都去支持一下票房吧。 我們也應該給這樣的電影一個機會,別讓它隱入塵煙。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