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推翻傳統,「自我革命」與被革命|車展觀察

2023-11-20     汽車公社

「今年等於辦了兩次廣州車展。」是的,這句話沒錯,這像一首「冰與火之歌」。

跟跨年的2022廣州車展的倉促相比,這次廣州車展,可謂真正復甦。而從出展的內容來說,碰到很多老師,都覺得有點更加平淡、缺乏新意的意思。甚至頭一天的媒體日,已經有不少展台銷售顧問上場。不過,這也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有個現象耐人尋味。這次A區基本是傳統車企,而且幾年來車展的位置基本都固定。反而是這次新擴的D區,六個場館中的四個,都是新能源品牌和造車新勢力,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對陣態勢。

「這是有意造成車企的對立嗎?」小夥伴的無心之語,不得不說,暗合現實的Battle意味。

17日在展館,我發了一個朋友圈,內容是20.2展館、18.2華為展台、理想展台的照片,人聲鼎沸,這正是新時代的「流量密碼」所在啊。之前還發了一個,是16日探館時的華為鴻蒙智行的展台,我說「這是最有野心的展台,沒有之一。」

雖然A區的傳統合資企業不情不願,但是,智能電動化的趨勢勢不可擋。特別是今年智駕成熟後,「卷」完電動「卷」智駕,城市NOA的落地加速,讓合資車企更加難受。

就在回上海的返程路上,看到一條:11月17日,工信部等四部委宣布,決定遴選具備量產條件的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開展准入試點,並對取得准入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在限定區域內開展上路通行試點。這意味著,我國終於要邁入L3時代,這個步伐可謂「遙遙領先」。

所以,「A區大戰D區」,無意中,形成了新時代的全新區位,全新劃分。很有意思的是,面對「自我革命」還是被革命,作為傳統車企的長安,這次很堅決地選擇了D區。選擇大於努力,長安選得很快。

沒有創新,所以復古

「真正在車展上發的新車,只有第九代凱美瑞。」這句感慨有點過悲,但也說明展出1132輛新車、包括全球首發車59輛、新能源車469輛的本屆廣州車展,讓人印象深刻的車型並不多。

這也源於,大部分車型在車展前都根據車企的節奏提前發布了,導致車展「不新」。不過,這種平淡背後是一種新的不平凡。到處是暗流涌動,像A區和D區的無形對峙,明年的演變更加讓人期待。

那麼,這麼多車型,為什麼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多呢?就是我之前寫過的,「同質化暴力」太嚴重。還有,今年硬派風格流行,很復古,你能在車展上,看到遍地的「方殼子」車型。

除了那些早已經亮相、發布、上市的「方殼子」,包括長城、奇瑞將之演繹得淋漓盡致之外,合資也「隨大流」。像這次北京現代首次亮相的新途勝,同樣是方方正正的外形,並且前臉很像之前的秀爾。

其實,復古的背後,真正的原因往往是創新乏力。「硬派風」這個情況從很早就已經出現了。很多車型從復古中「抄作業」,比如有個著名的源頭福特的BRONCO等。

當然,「硬派風」之所以狂飆,作用已經跟之前很不相同了。現在的「硬派風」,實際上是作為原來普遍中庸的SUV外觀的升級疊代,通過硬派的風格來做疊代的差異化。不過,差異化的同時,還是難免同質化。

因為,沒有創新的B面,就是產品的同質化。像理想就是一個將「同質化暴力」應用到極致的例子。標誌性的L7/L8/L9的「小杯、中杯、大杯」的玩法,「套娃」現象嚴重。這次理想又弄了一輛丑到出圈的「高鐵」MEGA,歪風一開,李想還沒「跳樓」,學樣的已經在路上了。

但你不能不佩服李想對於消費者心理的拿捏。對於消費者來說,MPV最核心的需求,當然是安全。所以,在MEGA的旁邊,展示了「理想MEGA堡壘安全車身」,給你強烈的暗示,這是一輛如同堡壘一般的安全MPV。至於是不是這樣,只有那些車身結構「攻城獅」們才曉得技術底細。

也不僅僅是MEGA丑,奔馳這次首次發布Vision One-Eleven概念車,向誕生於半個世紀前的梅賽德斯-奔馳C111實驗車致敬。在我個人看來,車子也確實丑得很,前臉看上去仿佛帶著墨鏡的白鬍子龜仙人。讓人懷疑,「美感都去哪裡了?」

只是,我覺得真正有價值的點在於,這次奔馳對於新能源做了反擊,發布了YASA「軸向磁通電機」。按照奔馳的相關規劃,軸向磁通電機未來將實現落地應用,並率先量產搭載於奔馳AMG.EA純電平台車型上。而厲害的地方在於,輸出功率相同情況下,軸向磁通電機重量僅為普通電機的1/3。

這也強烈地傳遞出,傳統車企絕對不會在新能源浪潮中束手待斃的信息。這個「軸向磁通電機」只是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變數。

實際上,傳統的被革命,還體現在,超豪華品牌努力保持著最後一絲尊嚴。比如,要進保時捷、路特斯展台,需要排隊、走隔離通道,留資料,然後才給進。只是,展台稀稀拉拉的沒幾個人,加上入口處成堆的銷售顧問,反差之下顯得略微尷尬。

當然,自主品牌學得快,仰望展台也學到這個強調,拉起了隔離線,很多人排隊在等進入體驗。能有仰望這樣的榜樣,自主品牌未來幾年,定會湧現出更多的同行者。

至於對於體驗感非常重要的內飾部分,大家同樣都在朝著精細的方向走。包括MG Cyberster的Y字形運動座椅的皮質細節,已經非常貼近甚至超過保時捷等老牌超豪華車的內飾,麂皮/真皮包裹的座椅的觸感,在31.98萬元起售的車型上出現,不得不說,「卷」得確實厲害。

同樣,包括阿維塔12,除了內飾也採用麂皮/真皮包裹的座椅等,其內飾配色跟外殼色系搭配非常匹配,這是一種之前我們不曾看到的令人驚艷的進化。自主品牌能達到這種程度,已經讓日系韓系頭疼無比。在阿維塔12車旁,聽著幾個西裝革履的韓國人在密集地討論,說實話,挺自豪的。

不過,車展前我也聽到合資的技術人員講,「你看這些自主品牌的車,新車時候非常不錯,比如鋼琴烤漆,過三年,不,甚至過一年再看,就不行了。所以,耐久性方面,真的差很多。」

所以,「風物長宜放眼量」,自主品牌展現實力和「卷」得過火之際,還是要靜心、定心,摒棄追逐短期效益、被資本驅動的求利心理,畢竟,造車是一件「長期主義」的事情。創新,也是一件「長期主義」的事情。

架構大戰

從D區的參展各品牌,包括傳統車企的東風新能源、日產啟辰也都到D區扎堆,而且我們也能看到,各家競爭的焦點,已經從硬體,轉向了軟體。而A區的傳統車企們,很多還在沿用老的做法。

從「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提法開始,經過幾年的演變,現在軟硬解耦已經是主流,實際上已經進化到了「軟軟解耦」的階段。研發體系,也早已經從「V」字型正向研發體系,進化到了「∞」閉環的DevOps敏捷開發體系。

比如不久前我寫的《長安SDA架構,背後什麼邏輯?》,裡面就講到這個問題。長安在研發全新的SDA平台架構和智能座艙的過程中認識到,除了軟硬解耦,軟體領域今後的發展趨勢是朝單晶片、單SoC發展。而要向單SoC發展,會發現軟體架構在這些領域裡面會有一定融合。

而在這種趨勢下,更加考驗車企的研發實力和軟體實力的積澱。所以,我這次也仔細看了下,各大車企放在展台上展示的平台和底盤架構等。

一路看過去,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像已經聲名大噪的吉利的浩瀚架構,不但孕育出極氪009,還有賦能「汽車機器人」極越01,還有沃爾沃EM90,可以說,沒有架構,這些全新的產品是沒有依託的。

飛凡的架構,則是底層由星雲純電平台、魔方電池、銀河全棧解決方案形成的共享技術底座。中所周知,上汽奧迪下一代車型也會基於星雲平台。而在東風的新能源展台,我也在後台看了其「躍遷行動」下的M-TECH猛士架構和東風量子架構,好不好不知道,但是肯定先得有。

同樣,奇瑞從T1X、M3X等平台一路疊代上來的火星架構,也在產出大量全新的產品,風雲系列和山海系列,都將在兩年內以兩位數以上的產品「下餃子」一般進入市場爭奪。

此外,零跑的C10,則採用了其新的Leap3.0中央集成式平台架構,據跟我聊天的零跑產品經理說,這種架構是國內第一,比特斯拉的架構還先進。只是,隔壁的哪吒,山海平台和雲河平台也鉚著一股勁,究竟誰強誰弱,還不知道。

而那些沒有自己架構的車企,在未來的征戰中將逐漸被淘汰出局。這是眼見的事實。這些架構,早已經不是前些年擺擺樣子的花拳繡腿,而是真正能夠實用的武器。

實際上,就像公社的《自主與合資誰能稱王?20萬級車說了算》里講到的20萬級的爭奪戰中,主流的新車型像大眾ID.7系列、豐田全新一代凱美瑞、現代全新索納塔、吉利E8、智界S7、昊鉑HT、極氪007、比亞迪海獅07、零跑C10等,這些車型的平台架構和軟體架構,才是未來真正的決定力量。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像現代的E-GMP平台的EV5,我們的曹佳東老師就感到非常惋惜,「真的是輛好車,價格又只有15萬多,還是E-GMP平台的,這麼好的車,奈何無人關注啊。」

架構需要極大的投入。所以,也就沒有幾家能真正投得起。。這也是著名的「未來只會剩下3~5家車企」的論斷基礎所在。從架構看去,至少已經像A區、D區一樣,是個明確的標誌。

從廣州歸來,一年一度的車展又結束了。2021年廣州車展我寫的是《【車展·觀察】細微處的光芒》,兩年過去,有些車企正在光芒萬丈,有些則黯淡無光。那麼,明年呢?戰國時代真的變幻萬千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54f9261ba99985f2b5ceee7ebeb563f.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