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在延安路附近,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120急救人員正在轉運患者前往醫院救治。 (記者李曉青 實習記者麥爾普海·吐魯甫攝)
新疆網訊(記者李曉青 實習記者麥爾普海·吐魯甫)連日來,烏魯木齊開展「120國家急救日」倡議活動。1月19日,本網兩組記者分別跟隨市急救中心調度指揮大廳及急救分站的醫護人員,感受烏魯木齊市院前急救網絡智能系統升級後,為市民織就的高效、安全「生命救護網」。
時刻準備 奔走在「生命線」上
19日11時,市急救中心120調度指揮中心發來指令:延安路有人外傷後疑似肋骨骨折。接到指令後3分鐘,蹲守在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急救站的記者立即跟隨急救人員跑上救護車出發。
室外氣溫零下10℃,出診時急救醫生肉孜買買提·艾買提穿得不多,「不敢多穿,穿厚了急救操作不方便。」
8分鐘後,急救車抵達延安路路口,男子被攙扶著弓著腰站在路邊,急救人員將他安置在擔架上抬進急救車。
隨後,醫護人員對這名男子進行心電監測,根據患者要求,就近轉運至醫院進一步診治。
急救車返回途中,記者觀察到,醫生肉孜買買提·艾買提不時地在平板電腦上操作著。「去年市急救中心智能系統升級,給我們配了平板電腦,它隨時會傳來指揮中心的搶救信息,我們值班醫生走到哪就帶到哪,隨時待命。」肉孜買買提·艾買提向記者解釋道,現在「120」調度指揮中心將患者的電子病歷同步傳輸到平板電腦上,可通過它詳細記錄患者病情、搶救用藥、生命體徵等情況,完善院前急救電子病歷,實時傳回120調度指揮中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返回途中,急救車再次接到急救任務:附近一單位大廳內一名老人胸痛不適,疑似突發心梗。
「別慌,不要隨意移動老人,我們馬上就到!」在途中,肉孜買買提·艾買提撥打患者家屬電話,進行遠程指導。
急救車司機隨即掉頭奔向下一個急救現場。
分秒必爭 系統升級縮短反應時間
「你好,120!」「不要慌,我們的車已經派出了」……19日10時許,記者走進市急救中心調度指揮大廳,4名調度員在緊張工作,鈴聲、通話聲此起彼伏。
大廳里一整面牆的電子大螢幕上實時滾動著全市每一輛急救車的工作狀態;每輛急救車人員配置情況和聯繫信息;全天各時段派車大數據……所有與急救有關的信息,這裡都在實時更新。
11時16分,城北大道發生一起車禍,有人受傷撥打120求助。
11時17分,調度員石琳君確認地址、現場情況,在系統錄單,派出急救車。
11時19分,民航急救分站急救車發車趕往現場。
11時30分,急救車到達現場處置。
當天,記者在急救智能系統的電子地圖裡,清晰地看到急救車輛的實時位置、行進路線。
「以前對方報地址,我們都是憑藉記憶尋找確定,現在有了電子地圖,可實時查詢地址,提高與報警人的溝通效率,做到分秒必爭。」石琳君說。
當日10時至19時,4名調度員共接打821次電話,調派急救車出車151趟。
市急救中心調度科負責人臧峰說,隨著居民急救需求的增多,將不斷通過急救智能系統升級、新增分站等方式,縮短院前急救反應時間,提升服務質量,盡最大能力滿足居民急救需求。
連結
醫護人員進社區教居民急救知識
新疆網訊(記者李曉青 劉薇 實習記者郭莉)1月20日,市急救中心舉辦「120國家急救日」倡議活動,並聯合相關醫院開展急救科普大課堂公益培訓,向市民推廣普及急救知識、技能。
現場講解、示範急救流程、要點以及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使用步驟……當天,急救專家為 40 名酒店工作人員進行了急救技能培訓。
20日下午,市中醫醫院急診科的醫護人員走進新民西街社區,向居民宣教急救知識,現場教學心肺復甦、急救包紮技能、海姆立克急救法等,並讓居民參與實操。
據介紹,中國醫院協會急救中心(站)管理分會、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在國家主管部門指導下,發動全國120院前醫療急救機構,於每年1月20日前後在全國發起「心手相連點亮生命120國家急救日倡議行動」主題宣傳周活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3146c86624f14274847c50dd1fc31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