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有兩個很常見的現象。
一是成都人去外地旅遊,不管去之前有多嚮往,一定會在去之後不到一周發朋友圈:「想成都,想念成都的火鍋了」。不管旅遊、出差還是上學,出去沒過幾天都會開始想念成都。
二是來了成都的外地人,從「吃不了辣」到「吃火鍋不點鴛鴦鍋」,從「受不了成都的氣候」到「我覺得成都住著真的巴適」,只要來過成都,心總會被成都拴住。
或許成都是有「魔力」的?在成都久了是會悄無聲息被圈粉的。
於是,短短8年時間,常住人口從2015年的1466萬陡增到如今的2119萬,凈增653萬人,且還在以增量全國第二的速度不斷上升。不斷湧入的人口,強有力地在印證成都的魔力。
大家都會不禁想問,成都到底有什麼值得你們愛的?
歷來都說成都是悠閒的,而現在我覺得用活力來形容成都更適合不過。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成都,我們既能在天府一二三四五街打拚未來,又能轉身鑽進成都的公園裡獲得治癒。
它不再那麼慢但也不冒進,它朝氣蓬勃,它洋溢著滿滿的活力。這座雪山下的城市,每一個清晨日暮,都讓人覺得如此有趣。
在成都,公園是多到讓人選擇困難的
成都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作為少有的能看見雪山的超大城市,從建設公園城市首提到現在幾乎一月一個新公園的速度,這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分外讓人著迷。
年初還在忙著帶去東安湖沙灘玩耍,夏天就趕緊躲進活水公園避暑,秋天去中和濕地拍小白房子,最近又有新橋公園和竹藝公園相繼登場,甚至有時候散步走著走著不小心就走進一個公園裡。
開門入園、推窗看景成為日常,當逛公園不再是老年人專屬,已演變成為年輕人的熱愛,這樣的成都怎能不愛。
在成都,有趣的耍法是耍不完的
成都人的耍法到底有多少呢?大概就是早上剛穿越人潮在凌晨爬上龍泉山,下午可以再頂著烈日騎完100km的環城綠道,明天又計劃扛上天幕,在山野間、草坪上、溪流里紮根露營……
作為中國最長的城市環城綠道,100km環城綠道不僅串聯了121個特色生態公園,更是串聯起了成都人的日常休閒和一年四季。
閒來沒事就去騎環城綠道,沿途的美景輕鬆就能把人治癒,更別說還有多到數不過來的耍法等你解鎖。
在成都,公廁是能成網紅打卡點的
現在各種網紅打卡點不稀奇,但誰會料到,在成都地鐵站、公廁、橋樑都能成為網紅打卡點。
從五岔子大橋火遍全網開始初顯端倪,現在成都儼然就是網紅橋都,環城綠道串聯78座特色橋樑,馬卡龍橋、蕾絲橋、粉色大橋……個個絕美。
西博城地鐵站外一抹清新的綠色,瞬間就可以把人治癒。精巧的花境、蜿蜒的綠道、與天相接的絕美山坡,誰能想到這是個地鐵站?
早在2021年底,成都就有1000座公廁加入「廁所聯盟」,如今智慧廁所數量更是翻番,隨處都在給我們提供方便。
而如果你哪天看到小紅書博主的打卡背景是成都公廁,你也不用驚訝。自帶WIFI、冬暖夏涼、自帶香薰、外觀絕美的成都公廁,一直都有不少人打卡。
今年6月,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名出爐,成都再一次問鼎新一線榜首,這也是成都連續7年蟬聯。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城市建設,全面發展的成都,到處都是機遇。
交通不斷升級
2020年12月成都地鐵一次五線齊發,成為全國地鐵運營里程最快突破500公里的城市,一張逐漸完善的地鐵網線將成都串聯。
在此之後成都依然沒有停止地鐵建設的速度,9條地鐵新線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2024年底,成都將形成70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隨著天府國際機場的正式投入使用,成都一舉成為全國少有的雙國際機場城市。2021年,成都雙流、成都天府兩場合計完成旅客吞吐量4447.18萬人次,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二。
此外新高速、新鐵路、新快速路等都在全面推進。處處通達,說走就走,成都的交通就是便捷!
商業全面開花
作為一座時尚之城,成都的商業發展一直都走在前列。遠洋太古里、IFS、遠大購物中心、仁和新城、龍湖上城天街……超多值得逛的商業體,讓成都人從來不缺好逛好買的地方。
而在未來還有一大波商業體襲來,成都SKP、招商大魔方、龍湖成都蜀新天街、成都天府大悅城……全面開花的商業讓人拉滿期待感。
新地標不斷崛起
全國最大的單體會議中心——天府之檐、世界最大單體建築——環球中心、世界最大室內滑雪場——成都融創雪世界、鳳凰山體育場館……一個個知名地標的出現,也是印證了成都「開疆拓土」的磅礴氣勢。
這些年來,我們一起見證著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腳步。
城市發展的同時,讓越來越多人在這裡實現了「自我價值」,選擇在此落地生根。而現在,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加快,也實現了很多看得見的變化:
經濟在不斷向好,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達7.4萬億元、比2019年凈增1.1萬億元,經濟增長8.5%、增速領跑西部,占全國和西部地區比重分別達6.5%和30.8%。
開放能級在變,時速350公里的成渝客專完成提質改造,重慶至成都實現1小時通達,鐵路公交化。成渝中線高鐵、成達萬高鐵等啟動建設,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7500列,占全國40%。
民生福利在變好,川渝圍繞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出311項「川渝通辦」事項,諸如教師職稱互認、成渝異地換證、成渝雙城5G覆蓋、成渝公交地鐵一卡通等,方方面面都讓市民生活更加方便。
也就是說,隨著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不斷加快,上到現代產業、生態環境,下到交通基建、公共服務,全部都會協同發展,越來越強。
想像一下,強強聯手下的成都,逐步實現國家規劃的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在未來,成都將成為一個富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試問,這樣一個充滿期待的成都,誰能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