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2019-09-28     聊史補丁

「說出去的話都是潑出去的自己,不傲慢,不緊張,不激動,好好表達,情緒穩定,笑著說話……最後加一條,等價交換,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成年人架構。」

成年人的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文攝:羅西

草要開花樹要結果,人要表達。

表達」是一個現代人的精神呼吸。

成年人變慫或狡猾,單從表達上看,往往呈現出兩種狀態:忍氣吞聲(沉默)與口是心非(說謊)。

其實這就等同於「禁言」「失語」,漸漸喪失正常的「表達」能力。

前一陣,某女主播說得比唱好聽,但她自己的卻有違於的,別看看她抑揚頓挫一臉激動,其實是撒謊,或者是言不由衷,撒謊是最無恥與無能的表達。

事實上,這位靠嘴吃飯的名人並沒有完成正常的表達、也不能敞亮地表達。

表達的初心是表情達意,表達內心真實的聲音

遺憾的是,我們表達的內容受限或者能力有限

不過,我們的情緒發泄卻非常肆意、張狂。

這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時代。

很多時候,情緒激動蓋過你的正事:表達。

所謂戾氣,其實就是情緒暴力。

情緒穩定很重要,因為它關乎你的道理、你的邏輯、你的價值觀是否站得住腳,更重要的是體現你的修養、文明與自信……

看過一視頻,兩撥年輕人在對陣,一方的女生清晰簡明地喊了一句自己的口號、訴求,另外一方的男生居然振臂高呼的是一句臭名昭著的中式粗口。

雲泥高下,明擺著。

古代,人們把那種講道理的品德高尚的人稱為君子,「君子動口不動手」,強調的是「好好說話」,所謂「動手」就是放縱自己的情緒。

笑著說話,多麼美好多麼自信,「表達」比「發泄」更文明也更有建設性。有理有力的往往也有禮。

當然,良好的社會環境會促進我們更好更習慣去表達,而不是動粗或爆粗的發泄。

「表達」是民主的一種樣子,「發泄」是動物的一種樣子。

一個成熟的社會裡的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有自我,有正常的表達,同時,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能理性、有常識、懂邏輯……

勇敢而有分寸感,明白也有同理心。

「說出去的話都是潑出去的自己,不傲慢,不緊張,不激動,好好表達,情緒穩定,笑著說話……最後加一條,等價交換,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成年人架構。」

我更願意這樣表達:成年人的基本「骨架」是:能「好好表達」,信「等價交換」。

成年人,就是好說話,好好說話,有話好說。

成年人,更能分清責任與義務,自由與規則,該要的自由要懂,該要的規則要守。

不貪,包括不貪小便宜,更不偷,因為有能力去交換或者「交易」,交易是一種非常成熟誠懇的行為。

接著,我想說的是「成年人構架」第二條處世原則:等價交換。

我們大都恨透了貪腐。

貪腐背後的文化背景或集體無意識往往或隱或現三個大字「不公平」,或是默認不公平。

它的反方、對立面是弱弱的四個字:等價交換。

為什麼說是「弱弱的四個字」,因為它不崇高,卻是實話實說,更接近真相與真實,不是星耀的幾個字,卻意味著:自願、法律、契約、平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你不認同「等價交換」的為人處世原則,就可能已是個潛在的「貪腐分子」:你一有機會,就會貪。

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成為那根社會平衡木「翹起來的那端」,或是為了爬出「低垂的那一端」。

換言之,你不是真心反對不公平,而是不能接受自己處於不公平的「低端」;如果你身處不公平的「高端」,你就開始「維 穩」了。

社交的起點或者說現在文明社會的本質是等價交換,包括能量交換以及利益交換,不一定都是指錢,還可以是快樂交換快樂,金錢買來進步……

甚至你可以給對方帶來炫耀的快感,也行。

總之,成年人的基本「骨架」是:好好表達,等價交換……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我們是活在各種關係里,「表達」凸顯真實的自我,「等價交換」讓我們擁有世界、融入世界……

換一句話說,成年人的江湖往往不是打打殺殺,更多的是人情世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wkZgG0BMH2_cNUgCO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