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學生寫給老師的悼亡詩沒有比這兩首《妾薄命》更深情的了

2022-01-03     聊史補丁

原標題:史上學生寫給老師的悼亡詩沒有比這兩首《妾薄命》更深情的了

悼亡詩,一直是古詩詞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著名詩人都寫過悼亡詩。流傳最廣的應該是蘇軾悼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還有魏晉美男子潘岳的3首《悼亡詩》,還有宋代賀鑄的《鷓鴣天·半死桐》,他們對亡妻的悼念感人肺腑,讀來惻然。諸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等深情之語,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伉儷情深

他們的悼亡對象都是亡妻,夫妻情深,以詩詞來表達,也是文人士大夫的一種表現方式。但要是說表達師生情感,表達學生對逝去老師的深情厚誼,卻以悼念亡夫的口吻來寫的就很少很少了。

歷史上就有一個學生寫了兩首以妻子對亡夫的口吻來表達深情的悼亡詩。可謂千古罕見。而這對師生都是史上有名的文學家。這位老師就是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的曾鞏。那學生是誰呢?就是「蘇門六君子」之一,也是江西詩派代表作家——陳師道

唐宋八大家

很多人可能覺得在唐宋八大家裡面,曾鞏似乎是知名度最低的。其實不然,在當時,曾鞏的知名度很高,他寫出來的文章不到一個月,便能傳遍天下,文人士大夫爭相傳抄口誦,時人覺得曾鞏的文章純正、質樸,倡導儒家主張的仁義道德,堪比司馬遷、韓愈。後世也備受推崇,甚至被推上哲學的高度,一度成為比肩孔孟、程朱的大哲學家。

那陳師道,又是何許人也?陳師道,其實名氣也不小,他是北宋文學家,「蘇門六君子」之一,同時也是江西詩派的代表作家。陳師道詩歌成就最為突出,也愛寫文章。年輕時,曾拿著十幾萬字的文章去拜謁曾鞏,態度很狂傲。當時曾鞏已經名滿天下,但他並沒有對這位年輕人嗤之以鼻,而是認真修改曾鞏的這篇文章,刪改了不少,從而讓文章緊湊而充實。曾鞏還藉此告誡陳師道,為人與寫作均要「持之以厚」。陳師道從此之後對曾鞏佩服得五體投地,並師從曾鞏,曾寫過「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世雖嫡孫行,名在惡子中」表達自己如佛徒皈依佛門法師一樣師從曾鞏,並不惜以嫡孫自居,可見陳師道對曾鞏推崇敬重之深。

曾鞏雕像

在曾鞏去世後,陳師道非常悲痛,寫下了兩首詩來悼念這位恩師,寄託自己的哀思。但陳師道的詩別出心裁,以類似閨怨詩的形式來表達。他以樂府古題為詩題,寫下了2首《妾薄命》:

《妾薄命·為曾南豐作》其一

主家十二樓,一身當三千。古來妾薄命,事主不盡年。起舞為主壽,相送南陽阡。
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

詩人以侍妾的口吻,寫失去主人的悲傷,並表達了不願再換主人侍奉的忠貞不二之心。起始兩句,就化用了典故在裡面,「主家十二樓」是由「鳳樓十二重,四戶入綺窗」(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化用而來,「十二樓」指十二重的高樓,形容宮樓的高大和豪華。而「一身當三千」來自白居易《長恨歌》里的「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兩句寫自己集夫主的萬千寵愛於一身。

翩翩起舞

接著寫繁華雖好,但不長久,倏忽之間,夫主撒手西歸,切入「妾薄命」的主題,不能陪伴夫君走完人生之路是無盡的哀痛。還記得剛剛為夫君祝壽而翩翩起舞,轉眼間便到了陰森的墓地為夫君送行。如此突兀的對比,突出歡樂未盡而哀苦頓生,從而加深了女子的悲悽程度,讀來令人潸然。

緊接著的「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表示夫主去世後的感慨。這裡是有感而發,看似寫侍妾,實則是表達陳師道不諱師門的堅定立場和人格。最後四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對夫主一往情深,呼天搶地,悲痛欲絕但至死不渝的深情。

第一首似乎還無法完全表達自己的情感,陳師道又寫下第二首。

《妾薄命·為曾南豐作》其二

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一死尚可忍,百歲何當窮?
天地豈不寬,妾身自不容。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向來歌舞處,夜雨鳴寒蛩。

第二首是第一首詩意的延展,表達了自己捨身相從的意願。

落葉滿空山

「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寫景起興,但絕不僅僅止於景。這裡寫景是上承「相送南陽阡」,寫墓地悽慘之景,並以絢爛的紅花反襯飄零的落葉。而且很有深意,落葉和紅花皆有所指。落葉指已逝之人,紅花喻主人公自己。無論花開得再燦爛、再嬌艷,也無法改變落葉飄零、衰敗的事實,一切都終將成為過去,一切都會成空。

接下來寫了什麼呢?大意就是說:你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世,從此再也感受不到你的溫存。死亡的痛苦尚且能夠承受,在無窮的苟活中卻多麼難以忍受。我之所以痛苦,並不是沒有出路,而是因為早早就把一切都託付給你。你若在天有靈,我願意就這樣隨你而去。誰肯在這熟悉的歌舞之地,聆聽夜雨中蟋蟀的淒切哀鳴。

情深似主妾

表面看來,這完全是一個妻妾獻給亡夫的祭歌、奠詞。《妾薄命》本是樂府古題,多以哭訴自己紅顏薄命、婚姻不幸等為主題。而陳師道在這兩首詩里,把自己比作薄命的妾,把老師曾鞏比如亡故的丈夫。詩里模擬妾的口吻,盡情傾訴對曾鞏的愛戴和思念之情。但詩的主題仍然是通過對侍妾的忠貞的讚揚,來表達詩人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以這種方式來傾訴自己對老師的崇敬和思念之情,也稱得上是古今奇觀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3774074_598454-sh.html